或多或少會遇見身邊有人談起自身的事,習慣性以悲觀或負面
的角度來描述事情,初聽時會表達關切,可日子一久清楚那只是一
種習慣,未必與實際狀況相符時,對於這類朋友說的話,往往會在
心裡多做保留。

  比如有的人老喊窮,卻隔沒多久聽他說著買了新手機或遊樂器
之類等等「非必要性」的東西,一回兩回便清楚,不是他真的困窘
到無法度日,而是他選擇花費金錢的項目和竹我想的不同,買不了他
想要的東西便是窮。

  比如有的人老喊不幸福,說起另一半似乎什麼都不好,真見她
難受勸她分手,她往往有自己堅持的理由,一次兩次便明白,未必
她真的痛苦到無法繼續,而是她選擇愛那個人的原因我無法理解,
做不到她想要的事便是不幸福。

  手頭真的有那麼緊嗎?談感情真的完全沒有快樂的時候嗎?

  好或不好其實自己應該明瞭,有時端看自己怎麼選擇與是否知
足,喊窮不會讓人有錢,喊不幸福也不會讓人變得幸福,生活真那
麼貧困,那該想的是怎麼多賺錢,而不是敗家,愛情真那麼勉強,
那該想的是解決現況,而不是一直拖磨下去。

  只是,有的人會習慣放大悲傷,於是會將悲傷拋出給他人做個
抒發,也許日子並沒有這麼糟,可是卻習慣說得這麼糟;也許感情
並沒有那麼不快樂,可是卻習慣說得那麼不好。

  身為旁觀者,看見這種描述與實際的落差時,的確不明白為什
麼要用這類說法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想獲得較多的關懷?又或是有
其他的理由?喊沒錢有時是怕人家借,但說著自己買了什麼不就破
功?喊不美滿有時是想表達自身地位較高,但當對方一捎來消息又
原則全無樂當小女人,豈不自相矛盾?

  不過,會慣性使用悲觀描述的人,大多沒有察覺到別人的想法
,常傳遞出此類負面情緒,他人便不會主動關切近況,因為知道大
概又會聽見不滿,一問了似乎便得扛起安慰的責任,卻又會看見說
與做的差異,雖然不見得會減損信任,可是會降低想給予關心的程
度,因為覺得那都只是說說而已,不必太當真。

  說著悲觀,有時也會連帶影響自己看待事物的態度,變成只從
不好的角度來看,便會遺忘把握快樂,生活真的很苦難時需要的是
勇氣與毅力,反而更會珍惜擁有的事物,否則大多只是自憐覺得自
己苦,不要只會哀嘆,還要會想該怎麼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