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
  
  總看見有人說對婚姻、對感情,或對伴侶不要期待太多,才不會難過,我也曾說過
「不要期望,就不會有失望」,但我這句話想表達的,不是如同放棄般的不懷抱期許,
而是「不要去期望自己無法掌控的事,就不會為自己帶來失望」。

  比如期待他說的話、他做的回應和妳預期的一樣;比如期待他看妳的表情就知道不
快的原因;比如期待他懂妳的暗示一夜之間脫胎換骨變成另一個人;比如期待妳不必說
出口的事他靠氛圍就能清楚妳的想法;比如認為以上一切期待都是他「應該」做到的。

  結為伴侶還是不同的個體,價值觀和想法雖會日趨近似但仍舊不見得完全一樣,培
養的默契,是生活節奏同調的自然反應,能接過對方的拍子是美好的驚喜,可不能事事
都拿來測驗兩人之間有沒有心電感應,還以此判定對方有沒有用心。

  他的回應不如妳預料,可是,回應不同不等於他不回應;他搞不清楚妳在生什麼氣
,可是,不清楚不等於他不在乎;他的改變不夠明顯,可是,沒有做不等於他不想做;
他讀錯空氣誤會想法,可是,他會錯意不等於他不想了解。

  我覺得比失望更嚴重的,是主觀認定那些與期待不同的事,一定都是因為他不想做
、不願意做、不夠愛妳、不夠在乎妳,甚至產生不信任,這種自行放大解讀的壞念頭,
對於情感關係反而更具殺傷力。

  不要讓過重的期盼影響判斷。

分類

  我越來越喜歡「分類」,或說「歸類」。不管是遇上事情或心情,只要先做好分類
,思緒就會比較穩定,自然也就會比較清楚接下來我能怎麼做。

  一直記得曾學到的人生三件事:「做好自己的事,少管別人的事,不擔心老天爺的
事」,有些棘手的事情之所以麻煩,是因為搞錯類別,而當然也有的麻煩事,是因為心
情過不去,當某個瞬間想法轉了彎,它們都會被放到對的位置上,也因此我更想學習的
,是擁有判斷類別的智慧。

  分類也有助於了解自己,知道哪一類的活動對我較具有吸引力,明白哪一類的人物
我只適合遠觀不宜靠近,清楚哪一類的物品是我的心靈充電器,了解哪一類的事件我比
較拙於處理需要改進,當我留意自己的生活內容並且分類,感覺比較能掌握自己的行為
與心態,也能讓我的心情愉快。

  只可惜喜歡分類這件事在整理家務上似乎不太起作用啊(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