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畏懼

  某天逛大賣場看到一對陌生男女,看來不是情侶就是夫妻,女人碎念著男人總買些沒
用的東西,還叫他不要沒事找事做,諸如此類我覺得比較像在罵小孩的話語,女人一直生
氣,男人則是沉默不語,看不太出來情緒,只感覺他們相處間呈現的氣氛不是爭執的緊繃
,反而有些疏離,從旁看著,我想著「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藉由別人的行為檢視情感關係,我看見「輕視」對於情感的殺傷力,當溝通成了教訓
、指責,對方在自己心裡的位置也會開始轉變,從可信任慢慢變成無法信賴,等到察覺時
往往難以修復,而自己也會為對方帶來壓迫感、畏懼或厭煩。

  一般遇見讓我們心生畏懼、厭煩的人,在預期接觸會有情緒不佳,又不想破壞彼此關
係的狀況下,我們多會選擇迴避、逃開、保持距離,連話也不想多說,盡量減少互動以降
低磨擦產生的機會。當夫妻的相處模式步入「怕你生氣所以我躲避」、「怕妳碎念所以我
不講」的情形,若未察覺另一半刻意不交集,未能及時調整,情感自然而然會日漸生變不
再親近。

  不要讓伴侶對自己心生畏懼,害怕造成隱瞞,隱瞞則產生距離。也許他知道自己做了
讓人心生不快的事,可不管妳會生氣大罵還是會包容原諒,他再緊張、擔心都還是選擇告
訴妳,承擔後果,面對妳的情緒,努力化解這次衝突,這是對彼此關係的信任,我期望自
己能這麼被相信,能讓他放心的傾訴。情感裡,我們需要的是被了解,而不是被攻擊。

彈性

  就自身經驗而言,不爽的感覺會不會擴大成吵架的關鍵,就在於有沒有察覺自己的情
緒,當心裡的不快被點燃,我知道若放任自己的嘴吐出攻擊的話語,那些我真正想弄清楚
的狀況、想獲得的關懷、想擁有的共識會因此失焦,所以我會努力釐清引起不快的原因並
且明白地(不管用說的或用寫的)告訴他,「我因為某事不開心,但我不想吵架,我需要
時間平撫情緒,先暫時不用理我。」不開心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有些解釋聽了更像在求諒
解,但當下無關乎諒不諒解,而是得先讓不愉快的情緒走完它該走的流程,我的心才有餘
裕及彈性思索後續該如何溝通。

  就算兩人認識再久,還是不可能每件事都想得一樣,或選擇一樣的作法,「不同」才
是正常,不求相同,才可能在發現差異時還保有討論的空間,而不是一發現想法相左就開
始為對方冠上「你/妳怎麼會不懂我」、「你/妳根本在找我麻煩」的罪名,原則是死的
,但感情是活的,保留點柔軟,彈性應對生活中的變化,也是一種體諒與協助。

尊重對方的朋友

  撇除素行嚴重不良(暴力、酗酒、賭博或吸毒)的朋友類型,我覺得和伴侶的朋友、
同學見面時給予尊重是基本禮貌,不管是為了給伴侶面子又或維持自己的形象,在我的想
法認為,不尊重他的朋友或同學,也連帶是不尊重他,因為輕視了伴侶的過往人生與輕視
他做選擇的能力。

  就算無意混熟或熱絡,但至少能釋出友善,也許不認為對方某些朋友的作為,私底下
聊聊明白另一半的想法,清楚他自有主張就夠,不必假設他會受影響,沒有非得斷絕往來
翻臉不認人的必要,有時候,男人的友情比意想中的「單純」,他們可以吃飯喝酒打嘴炮
,但不見得想摻和朋友麻煩的人生,老是搞出一堆麻煩的朋友,自然也會減少見面。

  若自己真的不想出席碰面,缺空不出席,都比出席卻顯露不屑,或只當低頭族懶得寒
暄打交道,搞得氣氛尷尬來得有格調,不要想著「給他那討人厭的朋友難看」,因為最終
這只會損及他的人際關係,搞得自己的伴侶難作人。

將就

  在面對愛情或婚姻的抉擇時,若是以「將就」做為決定接受的理由,很容易會步向痛
苦的結果。「將就」代表覺得自己是處於比較委屈、比較容忍的狀態下,為了成就圓滿而
做出不得已的選擇,這只會讓人覺得倍受束縛,更無法由衷的感到幸福。

  願意屈就於一段情感關係裡,要不就是太愛對方,寧願將自己擺得低下也要留在對方
身邊,盼望某些機率不高的美好結果;要不就是不愛對方,只是因為對方待自己好,所以
覺得自己似乎可以忍受某些缺點和不完美,可除非妳能真正釋懷,否則總有一天會磨光耐
性,一次次地愈發怨懟,怪命運、怪對方,卻忘了責怪做決定的自己。

  寧願將就接受,是因為怕不接受後會失去更多,可是,不先放下又怎能擁有新的選擇
機會呢?情感中,挑錯對象的痛苦遠比一個人生活的寂寞要來得難以承受,將錯就錯的只
會讓自己更難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