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線

  關於「人我界線」這回事,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管好/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是「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

  對於別人的事,表達關懷、表示若有需要自己願意提供協助與陪伴,這樣的心意就已經很足夠,若以「關心」和「熱心」為名主動去處理,甚至干涉別人自身該做的事,就已經是過線了。

  記得那不是你的人生,那也不是你的生活,後果並不由你承擔。

  別人沒有開口詢問,或沒有表現出需要協助,自己的主動支援有時可能只是為了滿足自身「被需要」、「主控權」或「害怕寂寞」等等的欲望,想藉此獲得肯定,認可自我存在價值而已。當立場顛倒,得花更多心力處理他人事物與迎合他人時,反而會無法顧好自己的人生,而且做那麼多累了自己,其實也並不見得對人際關係有所助益。最重要的是,過好自己的人生,顧好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分享

  「分享」是串聯情誼的互動方式,藉由分享交流也會讓自己心情愉快,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與「誰」分享。

  我們都曾聽過或遇過以下的狀況。

  當有誰未特別向身旁的人多提結婚/生子/搬遷/換工作等等之類的事,旁人輾轉得知後,會怪對方怎麼不分享好事這麼見外,以藉此表達對對方的重視。可是,為什麼「好事」就一定要和所有人分享、慶祝?因為是好事,所以不能只有自己開心就好?而沒有主動四處發佈消息邀請同樂的人,就成了性格孤僻、耍自閉。

  當有誰手邊資源多些,就會有人要求分享,「反正你人脈很廣」、「反正你時間很多」,輕描淡寫地、理所當然地忽略這些資源是「別人努力得來」的成果,好似彼此不分你我。可是,為什麼有「多」就一定要分享?因為有餘裕,所以不能獨享?這看起來就像以「分享」為名,行「掠奪」之實,還不容許別人不分享,而不願意給予的人,就是自私、小氣。

  我喜歡分享,也樂於分享,但我只與我想分享的對象分享(真拗口)。

  每個人想分享的對象和願意分享的事都不一樣,唯有「自發性」的分享才會帶來快樂和滿足,分享的快樂也並不會隨人數加成倍增,我們只有和生命中重要的人互相分享、一起慶祝才會真的感到開心。

  祝福我們都有能與自己分享交流的對象,也有尊重別人不分享(不等於不願意或不想分享)的雅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