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們幾人在禪寺參加作七法會,我有些麻木的,想刻意的忽略今日,忽略今日這第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因為節日已不成節日,只會讓心刺痛。

  回程臨時起意想去爸媽喜歡的北海岸沿線某間咖啡店坐坐,聽著爸爸說他們會在哪家吃下午茶、哪兒的行動咖啡不錯,媽媽有時會叫我爸載她去散心,我也跟著去了幾回,舊地重遊別有一番感觸,可惜今天假日人潮太多,只能路過,看著媽媽以前喜歡的景緻離開,邊聽爸爸帶著懷念的口吻,說著和媽媽之間的回憶,這也是思念她的一種方式。

  這段時間,趁空翻閱了幾本與喪慟及悲傷療癒有關的書,最初想看這些書,除了尋求安慰之外,也是想了解,悲傷多久會好?什麼時候我會停止難過?如何從傷痛中解脫?怎麼處理我的失落,和陪伴爸爸走過悲傷?

  但看書之後我明白了,悲傷是愛與思念的產物,又或是,現在我想把悲傷視為愛的紀念。

  我不會因為媽媽往生就不再愛她,或是從記憶裡抹去她,「死亡」的失去是永遠的,生活不可能回復以往,自然就會因為想起她而哀傷,「失去」的事實不會改變,所以悲傷不會好也不會停止,這不是悲觀的念頭,而是接受悲傷會跟著思念,跟著我的人生一起前進,她會一直在我們心底,成為我人生中寶貴的紀念。

  悲傷會一路伴隨,像浪潮一樣,有時漲有時退,漲潮來襲的時候,整個心會被傷心淹沒,時間停滯在傷痛裡,無法留意其他事物,而退潮的時候,感覺難受退去,心裡有更多空間容納其他情緒,開始有餘力察覺世界還有別的精彩。目前漲潮的日子還是多些,但我還是抱持著期望,慢慢地,自己能好好過日子,好好過著沒有母親的日子,慢慢地,還能期待人生中仍會有好事發生,雖然之後的好事沒能和媽媽再當面分享。

  除了學著在悲傷的浪潮中努力換氣呼吸,最近還發現自己對「死亡」的焦慮,會害怕身旁重要的親人有個萬一,有個風吹草動,即使只是個小感冒,都會讓我有不受控制的假想畫面和可怕假設,我知道這也是摯親驟逝的創傷後遺症,所以在有不好的念頭出現時,「喔,我又開始焦慮了,我又開始擔心了」,我開始會在心裡對自己說出這樣的話,然後安慰自己,「是我太害怕了,沒關係的,等等就好了」。

  媽,這些是我最近又學到的事,失去妳之後,才知道要學習面對的事真的好多。母親節的晚餐,少了主角,我也沒有機會再撒嬌說母親節快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