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想,是和家庭教育有關,中規中矩辛勤過日子的父母所教導
的,大多都是守成與傳統,所以不少事情,我會告訴自己量力而為
就好,保有一些餘地,但隨年歲增長也明白,如此是少了一點接受
挑戰與嘗試冒險的勇氣,的確是會錯失一些經驗或獲得,所以知道
自己更應該學習分辨什麼事可以往前跨大步,什麼事必須堅守「量
力而為」。

  比如金錢用度,因家庭環境與見著了身邊不當理財的實例,這
部分我堅持量力而為,我沒有什麼精明的理財頭腦,所以用最簡單
的方式分配金錢,先規劃存款與留存固定花費的金錢,再來談消費
與其他,我沒有特地節省,只控制自己可負擔的額度,因為如果我
無法負擔自己的花費,受累的會是父母,他們已經辛苦太久了。

  幾年前,我介懷的不是他們白費了多少的金錢,而是他們那種
我能理解卻無法接受的愚愛,子女無法負責自己的行為卻是父母得
收拾善後,我對這種反覆的狀況感覺憤怒,怎麼都無法平息,甚至
不想和父母多說話,我很清楚父母不會放棄子女,就是因為十分了
解這點,我更是厭惡憑恃著父母的慈愛而不思反省的兄長,這樣的
矛盾是日後自我要求的警惕,我不想成為自己厭惡的對象。

  另一部分我覺得該量力而為的,便是情感,不管是友情或愛情
,一些衝突或挫敗讓我學習到,接受那些我無法做到或代替誰完成
的事,然後要更明白我可以做到什麼,與清楚我選擇做哪些能夠做
到的事,因為我不想信口開河給些做不到的承諾,或覺得以愛為出
發點所做的事情很偉大,我只想做我心甘情願去給予而且對得起自
己的事,更因為不是只有自己得扛起愛情裡所有的成敗,所以我量
力而為,才不會覺得委屈或不甘心。

  以往我覺得一切都是我的責任,所以朋友的事、情人的事我都
攬上心頭,未曾思索是否身份恰當或是負荷過重,一鼓腦地投入未
顧及對方感受,然後才來覺得為什麼自己老做些吃力不討好的事,
或是埋怨為什麼別人總吃定我,不僅扭曲了自己也誤解了他人,之
後我知道自己這麼做,說穿了為的是想換取別人覺得我好、需要我
與重視我,這是私心而不是好意,是因為害怕被忽略的寂寞而不是
溫柔,是太以自我為中心未拿捏分寸的緣故,所以在厭棄自己過後
,要自己懂得取捨。

  而關於我應該衝前邁進的事,有時「量力而為」反倒給了自己
鬆懈的藉口,比如書寫,我偷懶地只以記錄生活為主,存放的故事
想法還擺放著未動,也未積極地再與出版社連繫,我會說因為另有
工作、因為想輕鬆度日,諸如此類可其實我仍有餘力,縱容自己的
角度是說快樂就好,因為給予自己退路,但也知道這麼做無法達成
心裡想追尋的目標,一有拉扯,往往選擇輕鬆的那條路,這是需要
克服的惰性,當然也又是「知道」與「做到」兩回事。

  大多事都有正反兩面的效應,就像「量力而為」,可以是提醒
自己節制的正面積極,也可以是讓自己有逃避空間的負面消極,其
實這都是自己選擇的,有時候,只是因為不想面對自己的錯誤,也
許察覺也許潛意識作為,所以想了一堆說辭或找個代罪羔羊擺脫罪
惡感,這會,就努力期許自己多些正面的「量力而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