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認為,維繫長久關係最重要的是「感謝」,其次是「欣賞」。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不管在一起多久,都還是希望我的付出不會被對方視為理所當然、被輕忽或不再被重視,相同的,我也提醒自己不忘用這般態度對待另一半,感謝與欣賞他的給予。

  週末用餐入座時,他出聲表示要和我換位子,我才發現頭頂天花板有個出風口,他知道我不喜歡被冷氣或風扇直吹,所以讓我坐在不會吹到風的地方;到咖啡廳時,他會選角落靠牆的位子,他知道我比較不愛和陌生人接觸,所以會選讓我比較有安全感的座位;晚回家時,他會為我帶一份宵夜,他知道我愛吃的小零嘴和熱湯,所以會多準備一份和我分享。

  這些都是生活上常發生的小事,但不會因為狀況重覆而不再感動我,因為更重要的是,他記得我的喜歡與不喜歡,並願意做出讓我開心的選擇,察覺的時候每每心裡都會湧現暖意。

  當我細數他的這些舉動,感謝他對我好時,他會輕描淡寫回應說「這又沒什麼」,但正是因為這些沒什麼,才更感受到細微處都隱涵著在意,更感覺他那麼理所當然的把自己放在心上,比起其他需要更多時間與金錢的承諾,對我而言這些小動作在情感上其實更具有「保溫」的作用,因為獲得他的溫暖付出,我也會想要給予甜蜜的回饋,藉著一來一往的互動,帶給彼此愉快,也強化情感的正向連結。

  而帶著欣賞的眼光看待這些小動作背後的情感,除了帶點浪漫的內心戲外,當然也是藉此提醒自己不忘看見對方的優點,因為在一起生活久了,習慣彼此的存在,優點常常變得不再特別,缺點則成了刺眼,欣賞他一直仍保有的細心與溫柔,才不會覺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對待他也會再多一份體貼。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5 Tue 2016 23:21
  • 界線

  情感裡關於「界線」這回事,每個人標準不同,很難明確劃分或規範,於是便有了(美好的?)曖昧空間。

  在肢體接觸的界線上,他覺得勾肩搭背沒關係,她覺得勾肩搭背就會動心;她覺得勾手臂只是釋出善意,他覺得勾手臂就是在展現關係。在言談往來的界線上,他覺得三餐問候只是友好,她覺得三餐問候是示好;她覺得每天談心只是基本認識,他覺得每天談心是在表現追求。

  兩個人的認知很有可能天差地別,只能試著找機會觀察對方和別人的相處模式是否和自己一樣(但已經心動的話,戴了玫瑰色眼鏡判讀很容易失準)。

  如果界線標準差距大的兩人交往,身心界線範圍大的那一方也許可以為了男女朋友的要求而和別人畫清界線,但很有可能就只是依照要求,而不是真的清楚或覺得自己該畫清界線,那身心界線範圍較小的人就會比較辛苦。

  你的要求只條列出她不能跟別人牽手,卻沒說到不能被別人摟腰,你生氣她可能還不明所以,因為她真的沒讓人牽到手啊;妳的要求只條列出他不能載妹回家,卻沒說不能一起坐車回家,妳生氣他可能還覺得妳無聊,他都依要求後座只載妳了啊!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自努力

  與伴侶在一起越久,關係與生活牽連得越緊密,我越來越體會到「課題分離」的重要性。

  彼此的人生雖然繫在一起,但在各自的工作、原生家庭或自我追尋等等很多部分,對方都無法代為處理一切,我們仍舊得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各自努力、面對,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而不是全讓對方承擔,雙方能為對方做的,往往只有陪伴與支持。

  比如他在工作上的忙碌,現實層面上我能協助的事項很少,我能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不讓他再多操一份心,在他返家時給他溫暖,聽他說話談天紓壓,正因為生意上的成敗最終還是得由他自己負責,所以我不會對他的工作內容有過多的意見或干涉,因為那不是我的專長,而我也相信他能好好處理有所發揮。

  比如對於彼此原生家庭的界線,我們的共識是「自己的父母自己搞定」,不涉入對方原生家庭的事項,我家的事由我身為女兒的來處理更適宜,他家的事也是他做為兒子的更清楚,他有空時陪我回家和岳父母說說話,我有空時和他回家與公婆聚聚餐,又或各自回家看望父母,我不會拿我父母的話要求他改變,他也不曾拿他爸媽的話要求我順從,也因為維護自己的家庭主權,沒讓各自的原生家庭涉入,反而才能與對方的家人都相處得愉快。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習慣

  結了婚之後,第一個最讓人有感的改變,是要重新再養成一套生活習慣。

  我開始發現,原來自己喜歡睡雙人床的右邊,原來晚上聽著鼾聲會睡不好,但習慣之後沒聽見又不好睡,原來牙膏的擠法不一樣會影響使用的順暢感,原來該做的家事其實比我想得多也花時間(這時候更體認媽媽有多辛苦),很多的「原來……」都是新發現與重頭來過,與在原生家庭中的生活截然不同,即使已做好接受變化的心理準備,也還是需要時間互相調整適應。

  就像一個人在外讀書又或搬新家與室友合住,雖然我們都明白「生活習慣」並非無法改變,但婚姻中生活習慣的不同比起其他狀況而言,好像來得更容易引發不耐煩?我曾經也對此有所疑惑,後來看到《愛情進化論》裡的一段話給我了解答,因為人生中其他的重大議題(比如政治、腫瘤或金融趨勢等等),我們都明白其中存有複雜性,所以也就願意容忍意見分歧,並且耐心等待問題解決,但對於家庭生活,我們傾向於認為一切都應該輕鬆順利,所以也就不免對漫長的協商感到厭煩。

  馬桶蓋掀或不掀、被子要不要折,明明這些都是生活裡的順手小事,我們以為說出自己的做法對方就會接受,但對方卻也覺得是我們該接受,於是原本隨手就能完成的「小事」卻變成了不順手,而人一開始總是對於生活慣性被破壞會有不舒服的感受,這種不舒服不見得會嚴重到破壞關係(除非對方嚴格要求或命令遵從),其實只是新習慣養成時必然會有的陣痛過程而已。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日看到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名為《結了婚,就一定要生孩子嗎?》有所感觸,然後想起,從戀愛狀態到進入婚姻生活,旁人常會好心的替我找理由。

  交往三五年後,開始有(熱心或比我年長的)人會關切我什麼時候要結婚,然後就會有以下很多人聽來都很熟悉的對話:

  「什麼時候要結婚?」
  「再看看」或「等年底吧」,這是一般的客套回答。
  「是不是不想結婚?」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些日子與另一半喝咖啡閒聊時(趁著氣氛輕鬆防禦心降低的時候最容易套出真心話),我突然好奇便問他,「你覺得你自己婚前婚後有什麼改變嗎?」雖然這是個籠統的問題,但也還是會期待對方回答些什麼,我同時也在心裡想著自己的答案。

  一瞬間閃過的念頭,是「感覺沒什麼改變」,然後我馬上因為這個想法鬆了口氣,「啊……這應該是好事吧」,代表生活適應或兩人相處互動間,沒有因為婚姻而讓我特別感到痛苦或不快,即使不像婚前住家裡時萬事有爸媽,但自己處理生活瑣事倒也不至於太難,多做幾次就熟悉了,從這方面來看自己的改變,反而是覺得我「長大」了,不再老依賴爸媽,獨立許多,也比以往更懂得照顧人。

  而他靜默了一會後回答,「婚前跑業務拖比較晚時,會覺得反正我一個人沒什麼差,婚後和客人吃飯拖得晚些,除了想趕快回家之外,會覺得晚回家有點愧疚,其他的我覺得沒什麼不同」,這個回答聽來感覺還挺舒服的,當然也許是我的浪漫因子美化了背後的語意,感覺有表達出他對我、對這個家有多在意,也代表身為妻子的我表現得應該不錯,因為他晚回家我都不會碎念,所以他會想趕快回家(只不過回答了「想趕快回家」和「有點愧疚」這關鍵的9個字,我就能衍伸出後面這段美好想像和自我讚美,真容易滿足啊)

  聊完婚前婚後各自的改變,我對於彼此角色轉換的心態也感到好奇,想起結婚前,我們沒有特別討論過彼此對於「丈夫/妻子」的角色有什麼想法、期許又或有什麼想像,他想當什麼樣的丈夫?我想要什麼樣的先生?我想當什麼樣的妻子?他需要什麼樣的太太?我們以為該做的,和對方需要的不會相同,常聽到有些夫妻為了金錢分配、生活習慣、家事分工等等意見相左而起爭執,我們雖婚前未就此談論,可到目前為止,好像很少為了對方少做或沒做什麼而爭執?

  他說,「因為不覺得對方應該或理所當然得做些什麼」,沒有明確條列丈夫與妻子該做或該分攤的事,反而讓兩人的「角色功能」具有彈性,對他而言,一起生活是做各自擅長的事互相搭配,就像該做的家事,除非全部外包,要不就是認清現實凡事得自己來,並且不要干涉對方負責的事項,才會合作愉快,我笑說這像經營一個小型公司的概念,尊重對方的專業。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旁看著別人的愛情經歷,當幾段愛情總是以相同的模式開始與結束,我們就很容易能點出別人的盲點,也許是用自尊交換愛,也許是把依賴錯當愛,多半會看出別人需要改變的關鍵點,但面對自己的愛情狀況,又是不是能夠像看待別人的愛情一樣,明白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這兩日翻書時看見一段話,我以自身的話語表達,大意是指,我們談過的愛情都會突顯出自己該學的課題,即使每段愛情裡的狀況不同,根本的感情課題其實都相同,除非我們學會了,才會改變一再循環的模式。我突然明白,以往只感覺自己應該要改變,但那時不知道自己的感情課題到底是什麼,現在我知道了。

  我曾經寫過一篇小說名為「背影情人」,以自身經歷描述情人如何沉迷於電玩之中而忽略身旁的人,後來在與現任老公交往四年左右,我寫了一篇文章名為「工作寡婦」,談著怎麼調適兩人少見面的心理狀態,現在想想,其實兩段戀情,情人與我相處的時間都不多,一個是專注於電玩,一個是專注於工作,兩人都是在做自己喜歡或想做的事,一開始我安慰自己,至少他專注於工作感覺生活比較穩定,感覺比較積極上進,但自我安慰比不上心頭那股「工作比我重要」的念頭,當時也曾想,為什麼兩任情人都不能再給我多一點時間?

  然後我反問自己,又為什麼他們不給我時間,我就要浪費或難過的度過?我才應該要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並且決定不再把生活的重心及愛情的重點放在「等待」上頭,把那些「我不重要」、「對方不在意我」的自卑念頭拋掉,專心地把日子過好,按行事曆先排定約會時間,可以約會的時候開心投入專心相處,無法見面的時候,我做自己喜歡的事,上自己喜歡的課。

  當把焦點移回「讓自己更好」,反而一切都輕鬆自在許多,我不會老掛念著這週又比上週少了幾小時碰面,自然也不會在約會時端出晚娘臉抱怨,而是能帶著愉快的態度分享生活,或給予辛苦的他安慰,後來我才知道,其實他心裡對我感到抱歉,但更多的是感謝,感謝我的體諒與陪伴,感謝我沒有離開。現在,有空的時候晚餐約會,他沒空的時候,我一個人也能好好安排。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分享著自己對於「問問題」的幾個想法,學著問關鍵問題,而不總是迂迴試探,才會得到想要的答案;找對人問問題,才會有正確的答案,而不會總是不著邊際的打轉;鼓起勇氣問問題,不要怕問蠢問題,蠢過、犯錯過才會學到怎麼問好問題,而這一點對我而言,尤其困難但也尤其重要,因為我是比較不敢開口問問題的人(但我不怕回答問題)。

  雖說我比較不敢開口問問題,但在工作狀態下的我,經過多年訓練,已經可以連繫陌生人士敲會議時間、可以致電不熟悉的同事確認工作內容、可以主動詢問別人的連繫方式,我想,是因為我只想著「完成工作」,也明白沒有人能代為開口時,我就會把畏懼拋在一邊,這是「沒有退路」的選擇,習慣之後心理狀態也跟著轉變,自信跟著成長。

  但當回歸生活狀態,我就明顯變成了那個怕問蠢問題被笑很丟臉的人,我知道這是沒有自信所以自我否定的聲音,是很莫名其妙的畏懼,我也很想當那個「工作時的自己」,但總是在得面對店員、行員之類的「服務業人員」時會倍感壓力,我自取這叫「服務業恐懼症」,我並不是害怕他們態度不佳對我不好,而是更怕自己的需求很蠢會被拒絕,雖然理智上清楚這種擔憂並不是真實狀況,但情緒上總是會先反應,以往即使我只是打電話訂位,都得大作心理準備和沙盤推演,然後當我說完準備好的台詞,對方的反應與我預期的不同,就算心裡拼命告訴自己「沒關係、沒什麼好怕的」,我還是會開始緊張結巴汗流涔涔。

  當看到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上有這麼大的差異時,我真的好想改變,想朝著「工作時的自己」邁進,所以那時選擇一個人飛首爾也是這個原因,我想用力推自己一把。

  隻身待在首爾的那幾天,即使是還算熟悉的城市,我也很難完全放鬆,就算我再怎麼想保持靜默,還是得出口詢問和決定一些事項(入住、購物時總會有些對話),我清楚感受到那幾日的自己每天都有所突破,回國後我有記下自己的喜悅,也覺得勇氣倍增,那時情緒高漲的自我喊話,「一個人出國都不怕了,店員有什麼好怕的」,讓我的「服務業恐懼症」比以往好上許多,不過效用隨著時日一久遞減,可也已經沒有像三四年前緊張到得捏著拳頭,只是現在遇到比較陌生的服務業種類或陌生環境,還是會心跳加速,或讓旁邊的人出聲而自己保持被動,我還得繼續克服才行。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月底約莫凌晨兩點,沉睡間先生突然叫醒我,當天他要搭早班飛機出差,按我們的約定他會喚醒我然後擁抱道別,迷糊的當下我已經伸出雙臂,但他卻說,「妳陪我到醫院掛急診好嗎」,這下我馬上轉醒,即使眼睛酸澀也已經毫無睡意,迅速更衣拎起包包與他直奔急診室,原以為是急性腸胃炎,但檢查一番後確定是盲腸炎並且排了早上第一刀,他掛著點滴躺在床上,我坐在一旁陪伴邊看他有什麼需求,越接近開刀的時刻,他也愈發沉默,初次進手術房,即使他明白盲腸炎算是小刀,但需要全身麻醉仍不免緊張。

  後來他拿出手機叫我記下號碼,看著陌生的姓名及電話號碼有些疑惑,但我還是掏出筆準備寫下,他低聲說,「如果我有什麼萬一,打這個電話就能處理我所有的資產」,聞言我的喉頭瞬間衝上一股酸,眼眶發熱,我的腦袋空白了幾秒,只能努力地把哽咽吞下,連笑罵他想太多別嚇唬我的話都說不出口,我深吸口氣後也認真回應,「我記下來了,但是我相信你會好好的」,那當下只覺得自己不能顯露害怕,以免他更緊張,之後開刀一如預期地順利,等他出手術房在恢復室停留退麻藥的時候,我才開始連繫他的家人。

  晚間陪他起身,見他不適走得緩慢很是心疼,但總算是一切平安,我這才聊起,感謝他沒逞強出差,也談起他開刀前像在交待遺言似的讓我差點流淚,他說因為他真的會怕,而他的恐懼也傳遞給我,那種直撲而來的酸澀與悲傷都讓我害怕會失去他,第一次,我們突然發現也許真的會有那個「萬一」,這當然讓我們畏懼,但也因為面臨這樣的脆弱,我們藉此討論了支援網絡,該連繫誰?該處理些什麼?讓我們正視以往忽略的現實狀況,也讓彼此的生命連結更緊密。

  事情隔了一個月,我也想整理出自己的想法。人在遇到這種危機狀態時,有的人會表現特別積極進取,扛下一切處理所有事項,有的人則是顯得慌亂無措,無法反應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前者是把「畏懼」扔在後頭,後者則是躲在「畏懼」後頭,回想幾次進醫院陪伴的經驗,我發現自己會顯露出特別進取的那一面,我可以看似很鎮靜地、腦子裡轉得很快地想著處理所有的事情,可超出計畫事項外的,會讓我下意識有莫名其妙的反應,但也會馬上驚覺然後恢復正常,就像陪先生進行手術準備時,護理師遞了手術帽給我,她應該有說要幫我先生戴上,但我當下直覺反應卻是戴在自己頭上,我滿腦子只想著是要再陪他進去手術室等待,後來護理師出聲告知,我才如夢初醒幫他戴上手術帽,事後當然覺得好糗,但那當下我連幫他戴帽都顯得手腳笨拙。

  現在想想,我明白是因為那當下我不允許自己害怕,覺得我應該要能獨自處理好不麻煩別人,那是身為妻子該做的事,所以用很多事強壓著畏懼。先生手術後的那個下午,趁著公婆照顧的空檔我返家梳洗並收拾衣物,我幾乎是要爬著上樓,進家門後只剩一個念頭,就是把自己扔到床上,我立刻昏睡了兩三個小時,完全無夢的睡眠狀態,起床後才感覺自己好像恢復冷靜,也才發現自己的逞強,原本還怕公婆太擔心,怕他們從雲林趕上來很麻煩,還想隔天再告訴他們,但幸好我沒這麼做,因為那時的我其實需要有人支援和幫助。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結婚五週年紀念兼交往十二年紀念,人生中近1/3的時間都與這個人相伴,感覺頗為難得,所以值得好好慶祝,按慣例由我挑選慶祝的餐廳,便有了這次機會前往雅室牛排館飽餐一頓。今日11:30入座,已見餐廳滿座,平日午餐時間能有這般榮景,老店的高人氣讓人驚嘆,餐廳外觀及店裡的裝潢都不走華麗風格但簡單有質感,服務人員也會隨時留意我們的需求,用餐氣氛滿舒服的。

  用餐前我己上官網看好想品嚐的菜色,第一眼就被「加拿大龍蝦與美國牛排雙人套餐」吸引,海陸豪華搭配看了真讓人難以抗拒!除了整尾的蒸烤加拿大鮮活龍蝦之外,還可挑選自己喜愛的牛排種類,上桌時會直接分成兩人份,我們選擇一起分享16盎司的爐烤美國頂級黑牛老饕牛排,再搭配麵包、湯品、開胃菜及餐後點心飲料等,相當飽足及滿足。

2016%2F7%2F19紀念日大餐:雅室牛排館
歐式手工麵包上桌時相當燙手,兩款麵包烤得外酥內軟且香味十足,在嘴裡越嚼越香甜,本來怕全吃完會吃不下全部的餐點,但還是忍不住把這麼好吃的麵包都放進肚子裡了。

牛排館起司麵包洋蔥湯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週年^_^

  今年,有你相伴已經12年了,人生中近1/3的時光都有你分享,這個比例不知怎的聽起來還挺浪漫的,我還想繼續朝向1/2邁進,希望人生中能有更多與你共享的美好時刻。趁著用餐空檔遞出我的卡片,你歉然的說你都沒準備,那有什麼關係呢?這是我喜歡的表達方式,不是你的。

  12年的情感生活,許多互動交流都成了默契,我自然的伸出手等待,你接著走近牽起,5年的婚姻生活,許多生活事項都成了習慣,你自然的接過食材下廚,我接著後續清理,我喜歡這種經由時間累積而來的點滴,更感謝的是我們彼此都明白,生活裡的「自然」並不是「理所當然」,你不會指使我應該要做什麼,我也不會命令你必須要做什麼,給予彼此尊重及彈性,以及感謝對方的付出。

  雖然你忙碌未減,但我明白你在忙碌之餘的用心,和你在一起,我覺得很幸運,因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兼伴侶;我覺得很幸運,因為你的各種價值觀與我相近;我覺得很幸運,因為你會在意我的喜好及興趣,謝謝你,讓我覺得遇到你很幸運,我相信,遇到我你也會覺得很幸運^_^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誘惑

  某天聊到「誘惑」這話題,一說到「誘惑」這詞,就會有種似乎難以抗拒和意亂情迷的瘋狂美好想像,但同時也存在著危險或毀滅的意味。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誘惑,每個人會被「誘惑」的原因都不同,像我愛吃、愛喝又愛玩,「享受」對我而言就是種美好的引誘,而有的人則對於「名聲」或「金錢」無法抗拒,對我而言,更該學習的不是怎麼迴避誘惑(因為各種誘因無法控制),而是要先明白自己在哪種狀況下容易被迷惑做出錯誤的決定或因此被控制,以及遇見誘惑時自己能如何面對及處理。

  當聊起情感關係中遇到誘惑時,我笑說會被誘惑的人都是貪心,原本就已經擁有了還想要更多,但想了想,又或許被誘惑的人是因為匱乏感,遇到了才發現「原來我沒有」,因此想要擁有與抓緊這份美好,是貪心又或匱乏好像在一線之間。與伴侶之間的關係是否緊密,存乎自己對這段感情是否覺得「滿足」,如果雙方都能在乎並留意彼此在情感裡的需求,情感連結度較強,便較不容易被趁虛而入。

  比如另一半喜歡被肯定,「被肯定」讓他覺得自己被愛,但在關係中卻總是被嫌得失去自信;比如另一半喜歡擁抱,「擁抱」能讓她覺得自己被愛,但在關係中卻總是被忽略與拒絕,這時若有人能給予這方面的溫暖,原有的情感關係就會出現裂縫,我們喜歡的「被愛方式」其實同時也是情感弱點。

  所以,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之外,也要了解伴侶的需要,互相穩固情感,那麼也許當哪天有個魅力十足的人突然出現,在情感風暴靠近時,自己動搖的程度可以減少一點,不會只想著要冒風險毀滅以往的幸福,而是懂得後退一步,回頭牽緊伴侶的手,遠離風暴中心。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與另一半相處時,我們都會希望盡量少起爭執,希望彼此「有話好好說」,但所謂的「好好說」到底是如何說呢?簡短綜合個人的想法如下:

  一、平和的說

    對話時的態度及語氣可以決定一段談話的品質及走向,在談論事項時保有開放的心態及彈性的思考,藉此也能讓自己保持理性,保有溝通進退的空間,才不至於雙方意見不同時就起情緒,說起話來也比較不容易話中帶刺或是語帶攻擊,或是挑兩人相處氣氛愉快的時候,以閒聊的方式交換意見,不見得事事都需像上談判桌一般談論得失、對錯或輸贏,彼此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或共識,然後繼續攜手向前
  過日子更重要。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趟旅行最後一篇遊記,本想趕快寫完但又有些捨不得,感覺寫完以後要正式向這
段回憶說再見(即使早已回來上班一週),不過拖延了又怕回憶模糊,所以還是決定快
快動筆寫下想保留的回憶(是有沒有必要這麼掙扎)。

  返家前一日是大採購的好日子,此次還是就近前往Vacaville Premium Outlets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沒能採到櫻桃,今日勢在必行,感謝旅伴另行找好地點,抵達MIKE'S U-PICK
後發現好熱鬧,週末時刻停滿了車,一望無際的果樹園一直有人潮湧進與流出,本來想
說櫻桃會不會被採光了,但勤勞些往園地後頭一點走就會看到果樹低矮處,不必踩梯子
的地方也仍有許多櫻桃掛枝上,馬上動手採櫻桃~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