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面對「拒絕」,以往我總是擔心拒絕讓人不快,但別人的拒絕
並不會帶給我長久的痛苦,後來我覺得,我應該也用平衡態度看待
自己拒絕的行為。

  在我向人提出要求、請求、詢問時,心裡也早就對「被拒絕」
有所準備,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對方也並不是理所當然該給予幫助
或同意,拒絕是必然的選擇之一。雖然對方無法回應我想要的幫助
或相同意見,會有短暫可惜的心情,但我們都有權利表達並且尊重
彼此的想法,所以我也能很快接受事實,不會影響情緒太久,對我
而言,表達不認同的意見並不等於「傷害」。

  每個人都同時具有「拒絕」與「被拒絕」的角色,我難以開口
說「不」,是怕看見對方難受的表情,可後來我明白,與其說怕傷
害別人,倒不如說更在意別人會因而討厭自己,因為我無法滿足期
待、回應要求,對方會對我失望。可當我察覺這麼做常是勉強自己
接受某些不想做的事並不快樂時,我會提醒自己,「拒絕是我的權
利」,而且更考慮仔細,「答應了就不要埋怨」。

  也因為清楚讓人心情不佳的原因並不是「被拒絕」這件事,而
是「拒絕的理由」,怕直接說「抱歉,我沒辦法/不能同意」太傷
人,所以拐了好幾彎或甚至掰謊婉拒,雖然出發點是好意,可是聽
在對方的耳裡,有時反而是這種「不想明確說清楚」的態度來得更
傷人,所以我更學會要確切地表達意見。

  在情感關係中,我曾經認為拒絕會減少他對我的感情,可實際
上是在磨損我自己的尊嚴與愛,而他的拒絕則是讓我責怪自己不對
、不好,可事實是我要的他給不了,當把「自己」看成拒絕的唯一
理由,反而會忽略背後真正的原因。有時,不過就是單純的「不願
意」,而不是「我不答應,他就會不愛我」;「他不同意,是因為
他不愛我」。

  也如同我曾經告白失敗,對方表示拒絕,不是為了傷害我,也
只是和我一樣想誠實表達自己的想法,我難過可也坦然接受。回過
頭來,當然也會覺得或許是我還不夠好,所以我也試著讓自己改變
,找尋欣賞自己的人,因為一次的失敗就讓自己停留在原地自怨自
艾,對自己的情感路途沒有助益。

  將「(被)拒絕」視為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傷害」
,會讓自己更有勇氣好好面對。「拒絕」是讓自己更確定自身決定
,「被拒絕」是提供自己修正的方向,把「(被)拒絕」看得太重
,反而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意見,也無法前進,不要太過害怕(被
)拒絕,那是成長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