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日剛巧都和人談起「負面情緒」,因此有感而發,也一併思
索在面臨自己與他人的負面情緒時我會如何處理。

  在工作或生活上,難免會因為某些人或事引發不悅的情緒,這
時候總想找人一發心中怨氣,不管是摯交好友或是親密伴侶,都會
是自己心裡想傾吐的對象,只是,我們也畏懼自己的負面情緒為對
方增添困擾,所以有時選擇壓抑,怕說出口讓對方擔心,但「報喜
不報憂」非交誼的正常模式。

  換個角度想,我們自身也期望心裡在意的人可以向我們吐露心
聲,不論快樂或悲傷,我們都會陪伴對方,因為想保護對方,想成
為對方信任、安心的人,相同的,愛我們的人也一定這麼想。

  所以我自己認為,負面情緒不是不能說,而是要想想怎麼說,
有些人承受了怨氣,卻是轉而將不愉快發洩在朋友或伴侶身上,這
便是傷害情感的起因,明明不是好友或伴侶惹得自己情緒不佳,可
卻是他們要接受「處罰」,怎麼看前因後果都不對。

  有時候,因為工作上遇著了不開心,雖然可以自我調整,但我
仍舊會告訴他什麼樣的事導致我感覺煩悶不悅,事情處理完了但情
緒依然覺得委屈,不管他是為我抱不平念個幾句,又或是安慰我替
我打氣,那都能撫平我心緒,我當然是不想讓他擔心我的,所以會
告訴他我怎麼處理後續事項,或是請他提供我方法,讓他知道我將
事情與情緒分開,而不是任性與無理取鬧。

  我不想將他當成我的垃圾筒或受氣包,我需要的是他當我的心
靈暖暖包,因為我也想當這樣的角色,有時說多了,我會告訴他好
謝謝他的耐心,也不好意思讓他得空出時間和清出耳朵讓我倒苦水
,他會告訴我,這些是他能做也願意做的,就像我也會在他受氣時
安慰他是相同的道理,這就是互相呀,對吧?

  因為在意對方,所以如果將對方排拒在自己的負面情緒之外,
親近如情人一定會有所察覺,要是對方這麼做,我們會覺得為什麼
要這麼見外呢?我們並不是只能共享快樂,而是希望自己可以提供
一個溫暖的臂彎讓對方有憩息之處,兩方都有這樣的共識,才會擁
有能夠相互扶持與依靠的情感模式。

  至於在面對他人的負面情緒時,我則是把握一個原則,「不要
將別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情緒」,這並非指不要付出關心,而是要
分辨「傾聽」與「放進心底」的差異,帶著傷心或不愉快來和自己
談話的人,有時是需要一些冷靜的意見與力量的,自己若吸收了對
方的負面情緒,連帶受了影響,便雙雙投入低落的迴圈裡頭,所以
會看見給予關切的人到最後跟著一起流眼淚。

  我們可以做到傾聽、感同身受,但不要將別人的悲傷存放進心
底,否則會讓他人的負面情緒壓垮自己,會覺得為什麼自己老是不
快樂?而且是為了別人的事情不快樂?

  自己的低潮有時更難以排解,因為會鑽牛角尖而且無法解套,
所以在面對別人的不快樂時,要試著不投入太多自身情緒,對方的
悲傷也許我們可以理解,因為曾有過相同經歷,可是因為自己已經
走過傷痛了,因此應該要做的,是試著提供一個跳脫的動力,而不
是再跟著跳進回憶裡,一起掉淚於事無補,也無法解決任何難題。

  有些人會習慣性地將不愉快丟給他人,說完了罵完了就快活了
,可因為自己將對方的情緒刻在心頭,對方離開後,自己也開始覺
得這世界為什麼這麼討厭,為什麼其他人都這麼虛偽,為什麼日子
這麼難過,結果原本痛哭流涕的人因為獲得了安慰,汲取到溫暖而
痊癒,反倒是自己陷入了黑洞裡,得花上一段時日才走得出死巷,
像是拿自己的好心情填補他人的惡劣情緒。

  有一度我這麼痛苦著,所以關起耳朵,後來我學習到,不聽並
不是正確的方式,而是要明白,面對他人的傷心難受,我們能做到
的,最多就只有陪伴、傾聽或提供一些方法,其餘的仍得視自身努
力,如果對方自己沒有意願往快樂前進,一同大哭也未必能改變些
什麼,所以才說,不要將他人的情緒和自己的感受混在一起。

  如果對方是自己在意的人,我更希望自己給予的是向前進與面
對問題的勇氣,也希望我的積極、快樂可以驅走眼淚,而不是對方
的悲傷影響我,這才是我想付出的心意。

  在自身與他人的負面情緒之間,我這麼找尋抒發與支撐他人的
平衡點,這是我的想法與做法,和你們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