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記事 (59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乖寶寶症候群—8:再次長大,允許自己不再當乖寶寶

乖寶寶症候群系列文章

為了克服糾纏我幾十年的「乖寶寶症候群」,我做了一番努力。先重新觀察與認識原有的內在版本,然後練習拆解與改寫舊有的信念和價值觀,與設計出自己想成為的新版本,並且持續刻意運用新的觀點及態度面對自己與人生,好一陣子過後我才逐漸有感自己不再那麼依賴或順從別人的決定,而是更相信自己的抉擇,也比較不再委屈或壓抑自己的意願,轉為更看重自己的感覺,也因為我不再那麼重視別人的認可,我自然地能更坦然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也更有動力去做我想做的事,整體的轉變都讓我覺得,不做乖寶寶只做自己的感覺真好!我變得比以前更像個大人了!

乖寶寶症候群—8:再次長大,允許自己不再當乖寶寶

我也會不時地反覆查看內在冰山的新舊版對照圖,不只是提醒自己已經前進到新的版本,不想再走回頭路,也一邊檢視新的版本是否還有可以調整之處。每進行一次新版的練習,我就會覺得自己又進步一點,心裡湧現的成就感是很值得追求的報酬,因為知道自己正逐步遠離乖寶寶體質的影響,可同時不能忽略不提的,就是在改版練習的途中,必然會感覺不適或浮現罪惡感。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乖寶寶症候群—7:如何擺脫乖寶寶症候群?刻意練習內在新版本—

乖寶寶症候群系列文章

身為乖寶寶症候群的一份子,我知道有哪些內在課題是我的痛點,所以我重新學習與自己的情緒連上線,不再壓抑自己的感受,轉為思考「怎麼表達」而不是「避而不談」,從一次次嘗試釐清自身情緒運作的流程中,逐漸掌握情緒管理的技能,體會到理解自己的感覺和將它們說出口是件很暢快的事,也有感關係中若雙方都能坦承說出感受,不僅能增進對彼此的瞭解,更能建立更深的連結。

這讓我也更積極的修練其他內在必修課程,與更堅定地想擺脫乖寶寶身份。我明白自己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期望,所以學著挺過讓別人失望的不舒服,並且不以此自責或愧疚,因為我知道自己一定會盡力去做好能力內的事,只是要認清不可能所有的事都由我掌控,也不可以將別人該負的責任承攬過來,所以要容許事情會有彈性與變數,或結果不如預期,最重要的是,我應該要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而不是像以往一樣不斷抨擊自己,這才是幫助自己更進步的方式。

除了練習接受所有情緒,和練習不循乖寶寶的慣例認知去做,以下兩個項目也是我學習成長的重點, 我同樣附上我曾寫過的文章擴充及補完相關內容。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乖寶寶症候群—6:如何擺脫乖寶寶症候群?刻意練習內在新版本—

乖寶寶症候群系列文章

如果想要克服「乖寶寶症候群」帶來的影響,在理解自己的乖寶寶體質內在構成,並試著為自己設計接下來的成長方向後,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要不斷地練習以新的內在版本應對身邊的人事物,讓自己習慣新的身份認同,也會漸漸感覺到自己「登大人」(臺語)。

要改變原有的慣性,代表要有意識的暫停舊版預設程式的執行過程,除了要能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變化、想法或甚至原本預計採取的行動,還需要能改為嘗試採取新的態度和做法面對外界人事物和自己。轉換新版本一開始可能會有點笨拙,但凡事都需要經過練習才會變得熟稔,所以也要對自己的成長保有耐性。

因此,在練習各項實踐做法前,不妨先記著一個簡單的心法。在遇到棘手的狀況或有壓力的情境時,在遇到有可能勾起「乖寶寶模式」的狀況時,可以先問問自己,「如果是我女兒/兒子遇到這件事,我會怎麼做?」(我本身沒有小孩,但依舊會這麼問。)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乖寶寶症候群—5:如何擺脫乖寶寶症候群?改寫舊版的內在認知。

乖寶寶症候群—1:你也是乖寶寶嗎?
乖寶寶症候群—2:我們是如何養成乖寶寶體質?
乖寶寶症候群—3:如何察覺到自己有乖寶寶體質?
乖寶寶症候群—4:如何擺脫乖寶寶症候群?第一步是自我觀察。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乖寶寶症候群—4:如何擺脫乖寶寶症候群?第一步是認識自己。

乖寶寶症候群—1:你也是乖寶寶嗎?
乖寶寶症候群—2:我們是如何養成乖寶寶體質?
乖寶寶症候群—3:如何察覺到自己有乖寶寶體質?

如同我在第一篇文章開頭提到,我是在寫這些系列文章之前才意識到自己原來有「乖寶寶症候群」。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乖寶寶症候群—3:如何察覺到自己有乖寶寶體質?

乖寶寶症候群—1:你也是乖寶寶嗎?
乖寶寶症候群—2:我們是如何養成乖寶寶體質?

如果你覺得自己也患有「乖寶寶症候群」,那可能已經開始厭倦將別人的意見看得比自己的重要,也不喜歡自己老是配合別人不自覺討好,並有感自己容易依照他人的決定行動所以傾向迴避做決定,還對自己的想法沒有自信,而這些毛病都讓你感到不耐,希望能有所改變。若你有以上的感受,請先停止批評自己或對自己的個性生厭,因為這反而是件值得恭喜的事,顯示你已經向前踏出一大步了!

假如完全沒有察覺到自己是乖寶寶成員,仍慣性聽話順從,即使日子過得未必開心,卻未必會萌生改變的想法。所以當你湧現不想要再維持現狀的念頭並感覺難受時,就代表轉變正在發生,而那些不快的感覺和情緒,就是原先預設的乖寶寶模式試圖以這樣的方式逼你走回原路就範,讓你以為要回到習以為常的聽話狀態,自己才會比較過得比較舒服。請記得提醒自己不要上當,並相信自己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承受與度過這段不適的過程。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乖寶寶症候群—2:我們是如何養成乖寶寶體質?

系列文章:乖寶寶症候群—1:你也是乖寶寶嗎?

如果你也自認是「乖寶寶俱樂部」的一份子,是否有察覺到自己從小便開始養成乖寶寶體質?

我們總會聽見父母說,「要乖、要聽話」,當我們的言行符合父母的要求時,爸媽會開心地給予讚美,而當我們被講「不乖」的時候,往往會看見父母憤怒、失望、不愉快的表現(甚至處罰),讓我們感覺自己做錯了。

而這些乖與不乖的差別待遇,讓我們下意識累積養成一個價值觀——當個乖孩子才值得被愛。或許我們沒有這麼明確地意識到這點,但就是覺得,聽父母的話,他們才會開心,自己的心裡才會比較舒坦,不乖的話就是對不起他們。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乖寶寶症候群—1:你也是乖寶寶嗎?

先前我寫了篇文章「學著放下當個100分乖寶寶的原生設定」,當中簡略提及我自覺有「乖寶寶症候群」(我覺得這麼形容比較好理解,請留意這並不是一種真實的病症名稱),結果獲得了一些回應,讓我發覺原來有些人也和我一樣被「乖寶寶」心態束縛,這促使我想再繼續探究自己的乖寶寶症頭。

其實在寫那篇文章之前,我並沒有所謂的「病識感」,因為我根本沒有發現自己的狀況可以被歸納成一個「症候群」,但待我約略統整後才發覺,原來我目前察覺到的內心課題都與它有關。

從我覺得生活中少了什麼的空虛感,於是開始寫「微笑紀錄」試著讓自己更快樂、活得更有意義感;從我開始意識到情緒課題的重要性,看見自己慣性壓抑負面情緒到學著理解情緒的提示作用,並接納所有情緒;從我挖到自己的內在冰山最深處的痛點是「不被愛」及與之相關的木馬程式「自卑/不自信」與重新建立自信……,所有我從原生家庭習得的舊有內在價值觀、心態,及表現在外的言行,其實都受「乖寶寶症候群」影響。

我先前是針對個別發現的課題進行心靈改版,但現在看見「乖寶寶症候群」這個框架之後,我總算看清楚自己想擺脫的是什麼,也明白持續推動自己更新舊版自我的那種心情,簡單一句話形容就是,「我不想再當乖寶寶了!我想長大成為我自己!」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見得所有的好同事都適合深交

我曾在職場上遇過一類人,他們會主動釋出善意和其他同事交朋友,會熱心關切大家的狀況,看起來能迅速地融入環境並與其他人拉近距離就像個小太陽,這看在個性偏內向被動的我眼裡,是讓我佩服的特質。雖說我只抱著隨緣的態度,從不強求與同事深交或能變成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但我覺得這類人的心態值得學習,進入一個新環境時,我們確實可以先敞開自己。

只是,待有機會多相處後,我幾乎都會產生相同的感覺:我們彼此的互動開始讓我心裡不舒坦,逐漸地想要保持距離,不太想頻繁接觸。可這種排拒的心態卻也同時使我心生矛盾,因為他們明明看起來外向和善好說話,為什麼我會對這樣的「好同事」心生抗拒?當我身處其中時,始終摸不清心裡的不適感,直到拉開距離,我才看清楚自己的抗拒所為何來。

1.他們習慣用八卦或抱怨拉近距離。

我和這類同事相處時,他們總是會告訴我別人的八卦,又或誰與誰之間的氣氛好像不對勁,並會探問我的想法,與關切我最近有沒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我察覺到這就是他們與人建立關係的方式(我不否認確實是個好方法),這使我拉起心裡的警鈴,留意自己說出口的話。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著放下當個100分乖寶寶的原生設定

前幾日我在咖啡廳裡邊吃著早午餐邊神遊四方,腦海裡各種想法紛飛、畫面不斷,待我回過神低頭一看,餐盤裡的歐姆蛋已被我吃了大半,可我食之無味,壓根沒留意自己吃了些什麼。

「天哪!我該好好品嚐眼前這餐,不然豈不就浪費了?」一閃過這個念頭,再思及方才在腦子打轉的各種模擬,讓我再次明白,這般漫無止境的神遊,正是使我焦慮的主要原因。

因為我不是馳騁在美好的想像畫面中,而是盤算著能做些什麼事以及其產生的「後果」(後果對我而言是個偏負面的詞,與中性的結果不同),我往往會先悲觀看待事件,預設最慘的狀況,再慢慢回推各種解決方案,以求所有事情正確執行無誤。

在所有事情都還沒開始之前,我總是會乘坐心靈時光機前往「未來」,按個人經驗沙盤推演一遍我發起的問題,隨著情境變換一再問著自己「然後呢?能怎麼辦?」我像個吹毛求疵的考官不斷發問,又一邊努力嘗試回答自己出的考題,未雨綢繆並非壞事,但麻煩的是我會硬讓自己重複應考,老想相同的事,看能不能出現不同的答案以拿到滿分。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發壓力反應的關鍵問句

相關文章:如何知道自己的壓力即將爆表?

離開職場即將三個月,我還是不時會夢到我的工作進度快開天窗、上班路途遇到很多阻礙、趕不及出差行程,又或找尋遺失物品這類使人緊張的夢,醒來後倍感疲倦。與朋友聊起時,她說我恐怕還需要更多時間,讓身心接受並適應我真的已經放下工作的事實。

朋友也與我分享,就算已經過了好幾年,她有時還是會夢到以前考證照時的情景,會因為夢裡的科目她完全沒念過而驚醒。聽她這麼一說,我突然想到「肌肉記憶」這回事,就算實際上我已經沒工作了,可不代表身體就不會處於工作的緊繃狀態,或心理馬上就能從原來習慣的壓力情境下轉換,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在無意間記下的事可能比自己以為的還多。

我們的身心會延續以生存為優先的演化基因,紀錄、儲存有壓力、緊張、害怕的情境以應付日後突如其來的相似狀況。兩年來持續積累的壓力使我的身心認為,要一直保持在高壓狀態才足以應付一切,形成了身心的是預設狀態,我感覺那些緊張的夢境像是一種提醒,因為我現實的放鬆與身心預設的緊張相左,所以藉著夢境提醒我應該要維持先前的狀態。所以我想,我還需要一點時間,讓身心認知到現在不再存在那些壓力因子,是時候放下了。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工作兩年後再次離職,身心狀況不佳也是我決定離開的其中一項因素。雖然離職前四個月左右我已經轉換工作項目,相較先前的專案工作已經減輕不少壓力,但還是時常感覺力不從心,因為每週幾乎都會發作程度不同的眩暈讓我不舒服,有時還得掛急診打點滴止暈,實在頗為困擾。

面對這種情況,我原本想著再忍耐一些時日,反正等離職後有的是時間,我再去看醫生好好調養就行。直到有天朋友問我,「為什麼要等之後再去看醫生?」我馬上回應:「想等把事情都做完了再去……」說完後我才驚覺這個不假思索的答案很不對勁啊!

我嘴上說著要好好照顧自己,但實際上我卻下意識把「自己」、把「健康」擺在所有的事情後面。既然不舒服了,當然就是趕快去看醫生而不是拖延,為什麼我還覺得自己再忍忍不要緊呢?

當下我就趕快行動,隨後也開始醫治眩暈的毛病,現在的發作頻率已經比先前少了許多,發作時也從天旋地轉動彈不得的程度減輕到酒醉似的不易控制方向與腳步,加上離職後心情放得更鬆,相信之後應該可以再更進步一些。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月底從前職場畢業後至今,我按照自己的期望,放空耍廢好好地休息一個月。這期間,我用最單純的方式照顧自己,就是盡可能的每天睡到自然醒,好好地吃飯,沒有為自己安排計畫或任務,單純地就是「活著」,我覺得這麼做有助於釋放我積累兩年多的工作壓力,與儲存我下一段人生的能量,而現在這種空白狀態我還挺喜歡的。

無事了一個月之後,我覺得自己的心境也有些許的轉變,覺得「減少」幾樣東西讓心頭更輕鬆自在。

1.減少了按表操課的焦慮

我是比較習慣事前做好計畫並且按表操課的人,會提前確認步驟與規劃期程,所以思維也偏任務導向。對我而言,這是完成待辦事項的好方式,但過程中我常會不小心又加上「完美主義」,力求事情盡善盡美。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現階段畢業,休息片刻

今天是我在這個職場的畢業日,上午主管突然進來為我歡送,送了一大束好美的花與刻了我姓名的筆給我當離別禮物,我當時嚇了一跳,接過花時瞬間心頭一熱,我們眼眶都紅了,主管還流了眼淚,只是因為我比較內向所以忍住眼淚,事後覺得沒能真實表達出心裡滿腔的感動有點可惜。我完全可以感受到主管對我的喜愛與照顧,這種感受很難以言喻,當下我只能不斷地說謝謝,是滿懷感謝的驚喜,為我的最後一日畫下很美好、很難忘的句點。

我在這裡總共度過了兩年又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八千萬專案的結報,執行完一億元的專案,從無到有採訪了十多位外籍人士,還去採訪了企業界人資長,學著撰寫新題材文章,還參與拍攝宣傳影片的工作,我為自己能做完這麼多有意思的案子感到驕傲,這是我當初沒有預料到的收獲與學習。

三年前,我從待了十七年的前職場離開,本想著移居國外展開新生活,沒想到馬上遇到疫情只能停留在臺灣,我休息了一年,一邊陪伴老爸一邊精進廚藝,有空我們就出門旅行,體驗了出社會以來難得的長假。後來疫情持續,我決定重回職場,很幸運地第一個面試就獲錄取,展開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體驗。

我開始體會到工作的快速節奏與得時常面臨新挑戰,得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所以總是在學著找出解決方式並建立流程,我不斷地擴張舒適圈,這過程經歷很多的「第一次」,身處其中時真的倍感不容易,但就是努力地將事情一件件完成,不知不覺地也提升了各項能力。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兩年陷入情緒低谷的時候,我花很多力氣在學著如何與「未知」共處。面對無法預料的各種「未知」的迎面衝擊,勾起我內心陣陣茫然不安及無以名狀的心慌,像是一塊塊大石層層堆壓在心頭上,讓我手腳冰冷發麻、心跳加速,喉嚨像是永遠梗著一個無法下嚥的魚刺,生理上的極度不適,使我察覺到「焦慮」作用在我身上如此難受。

「未知」讓我不知自己該如何前進,但我一向認為做人應該要有目標、要讓自己的人生持續前進有意義,沒有產值的自己實在糟糕。所以我開始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多、不夠好,也覺得想不到該做什麼事的自己實在活得太浪費時間了,我應該要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著手。

為了消弭這種焦慮,我努力地想透過各種方式證明自己有價值,找到目標時我很開心,焦慮暫停,但眼前卻又一直出現很多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的事,我越想掌握,就越覺得自己有把握的事越少,這種「沒把握」也又讓我焦慮。於是,我不斷地花力氣在找尋能「證明」自己並且平息焦慮的方式,以至於,我不是在焦慮的路上,就是在過度努力的階段,兩者變成惡性的交替循環。

待我意識到是我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這種「我怎麼可以搞不清楚狀況」的自我批評及罪惡感正是產生焦慮的源頭,我這才學著如何與焦慮的自己好好相處,並善待焦慮的自己。我允許自己喊暫停,先花時間好好感受「焦慮」,我邊深呼吸邊沖熱水澡,跟焦慮對話表示「我看見你了」,正視那些不適的感覺,讓我逐漸感受手腳回暖,心跳慢慢回復平靜。我這才學到,原來,過度地求好心切會讓自己這麼地不舒服。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好友聊起「工作態度」的話題,我們互相分享彼此遇到的狀況,最後的結論是,「對得起自己最重要」。

好友的狀況是,明明是重要且必須緊急處理的事,但單位裡的其他人卻似乎不以為意,也因為只有她關切且理解情況,所以主管吩咐她收尾,可需要提供資料的人給得緩慢,讓她只得加班進行。

單位裡其他人倒是對自身的敷衍態度顯得理所當然,整體氛圍反而變得像是她自己在窮緊張,還在主管面前搶著表現似的,讓她心裡有些難受,即使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對的。

而我的狀況則是,在結算案子的經費時發現有兩筆費用頗大的錯誤,為了完成流程得趕快收拾善後,也因為與經費相關所以更加馬虎不得,我重親確認細節及理解計算公式,並製作說明表格以方便主管理解。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1:選擇新路徑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2:重新認識自己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3:從自我觀察開始練習改版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1:選擇新路徑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2:重新認識自己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3:從自我觀察開始練習改版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1:選擇新路徑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2:重新認識自己

重新認識自己,解開自己的內在冰山結構之後,我明白自己心裡曾受過的傷,與深植在內心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信念。為了改變這種舊有的心靈程式,我開始練習為自己改版更新,從冰山1.0版本前進到冰山2.0版本。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1:選擇新路徑

人生的變數難料,辭職後還不到一個月呢,新冠疫情便各地陸續爆發,我還沒能辦好出國手續就只能被卡在原地。初期我期待著也許幾個月狀況就穩定,心情倒也輕鬆,覺得既然暫時無法出國,不如就好好享受難得的空白期,我每天冥想、閱讀、寫文章、練習廚藝與陪伴爸爸,過起規律簡單的生活,我很喜歡那時的平靜充實。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