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練習自我覺察的過程中,我認為最為關鍵的發現,是看到自己心底最深的情緒陰影,也就是我們最不想面對與不願意接受的那部分自我。

當意識到人生中的許多課題及言行反應其實都不自覺地受內心陰影所影響,如果我們越不想去看清楚,就越容易倍受心魔纏身的副作用所苦,覺察到這點之後,我們也會隨之轉變。

我的心魔是「無能感」,是我內在冰山深處的「沒自信」化出的產物,它的出現會勾起我很強烈的情緒反應。

當我覺得自己對某些事手足無措或無能為力,甚至連看到別人不會做我認為能做或我覺得簡單的事時,我就會明顯感覺內心湧現反感,包括厭惡、不耐、憤怒等等情緒交雜,即使嘴上硬忍住不批評「怎麼那麼沒用」,表情也會顯露不悅,行為也會變得無禮,無法容忍看見與接受自己及別人軟弱無能的那一面。

而我是在與伴侶互動時引發了強烈的情緒風暴,才覺察到「無能」的課題對我的破壞力,但就算後來認知到這個狀況了,有時也仍很難克制得住自己的粗暴反應,每每都在發作後懊惱。

所以我努力探究自己的心理痛點期望找到原因,後來發現「無能感」會連結到「自卑」與「沒有被愛的價值」的恐懼,所以引發猛烈反撲。於是我回過頭去搜尋建立這種連結的早期記憶,有些畫面直覺清晰浮現,腦海中閃出小學時期,我苦於背不熟九九乘法表,媽媽得花很多時間來幫我測驗,她很氣惱而我難受大哭的情景。

即使現在看來這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但想來我那時的情緒反應一定深深地刻在心底,「媽媽很忙了我還一直吵她、我很不乖、我怎麼那麼笨、媽媽一定很討厭我」這類讓我感覺有「害怕失去被愛」的危機感。

再繼續挖掘「無能」的根源,我發現原生家庭的價值觀也加深「我不能沒有用」的想法,我父母懷抱著「不要給人添麻煩」的信念,也一併影響我們。原本我以為自己很幸運,從家庭中獲得很多愛,沒有什麼心結需要與父母和解,但從家庭生活中習得看似正向的原生價值觀,竟不知不覺被轉化成這種自我束縛,實在讓我訝異。

諸如此類的經驗讓我認知到,「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原意是好的,但我卻將之定義成如果我不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我就是沒用的麻煩」,這等於是認為自己的存在是羞恥的。

因為這種貶低自我存在感的潛在想法,所以反而不自覺地希望自己表現出來的一切都要很厲害、很好,這樣的我才不會變成別人的麻煩,才能證明我有被愛的資格。我不允許自己無能的情緒陰影與自我價值認同緊扣在一起,為了擺脫「無能感」,認為把一切做好及做對是理所當然的,但其實映照出來的恐懼是「沒能力的自己不值得被愛」,所以我必須一直想辦法證明「自己有能力、自己值得」,連帶地,也把這種價值觀無意識地套用在別人身上。

察覺到內心深處的恐懼之後,我學著轉換自己的原生價值觀將「不給別人添麻煩,無能的人不值得被愛」改為「我能為自己負責,我本來就值得被愛」。我選擇保留父母傳承給我們的善良與自我負責的意念,但不必複製他們忽略自身感受及需求的做法,我能夠好好照顧自己,但我也需要別人的愛、陪伴與互動。

每個人都會有脆弱的時候,懂得接納所愛之人給予的情感支持,那是很正常的,我不必因此責怪自己沒有用,或不敢示弱尋求協助,至於別人的無能,那並非我能負責與掌控的事,我可以學著尊重、學著忽略,並且搞清楚那不是我的人生。

當我終於發覺自己的心魔到底長什麼模樣,不但有助於自己辨認出心魔上門的片刻並學著應對,也感覺自己的心頭輕鬆很多,因為我不再需要逼迫自己非得要追求完美,我只需要展現真實的自己。

看見自己的陰暗面雖然不舒服,可是待我看懂自己的痛點並接納它的存在,也等於讓光照進我原本不敢看的角落。試著召喚自己的心魔,與它對話,說不定,它會讓我們更懂得如何關照自己,與善待自己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