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聆聽生命中的每個訊號1:我的左耳聽損來自於輕忽

      前兩週我買了助聽器,卻也因此陷入意料外的沮喪,在做決定的過程中我忍不住痛哭。

      醫生建議我配戴助聽器,多少可以刺激聽神經,外出也比較安全,因此我先在診所試了單耳助聽器,但喇叭爆音直擊耳膜的感受讓人不舒服,隔週診所聽力師找我試另一款雙耳助聽器,在聽力差的左耳掛接收器,然後傳送訊號讓右耳聽(跨傳式助聽器),神奇地只靠右耳聽卻聽得出聲音方向性,雖然聽得相當清楚,但這亦代表右耳要做兩倍工,而左耳只剩掛接收器的功能,我細想後還是想著給左耳一些刺激,且礙於價位(因為是兩只助聽器所以比單耳貴一倍),因此我當下沒做決定,返家後我始終想著,「我應該還能有別的選擇」。

      於是我起心動念上網搜索做功課,發現一間離我家很近的助聽器廠商,便決定再去試試,我在店裡重新測聽力與試戴單雙耳的助聽器,這次單耳的款式感受比前次的好,左耳有聲音刺激但不會有爆音衝擊,就算站在馬路邊施工嘈雜的地方也不會音量爆表難受,我感到意外,我原先覺得如果戴了不舒服那不戴也罷,但這次的感覺還不錯,當下覺得應該要給自己一個機會試看看,至少先比較戴與不戴的差異再做決定,便先買下試戴再確認(有14天試用期可以退貨退款)。

      之後我和朋友們及另一半分享消息,但因為我的想法轉變很快,上週還覺得不戴也行結果卻突然買了,他們都各自關懷地問我一些問題,可是他們越問,在意別人眼光的我開始自我懷疑(他們的問題真的是關懷與好奇不是質疑的口吻)。

      「我是不是決定得太快了?」但當下我真的覺得可以試一試。
      「我現在真的需要嗎?」但醫生建議我要戴才能刺激聽神經不要繼續惡化。
      「我不是能接受現況嗎?」但如果出現更好的選項還是堅持己見嗎?
      「我不是想要先處理耳鳴嗎?」但我也希望聽力還是能維持。

      我本來就容易想很多,這會兒更是開始無限循環自問自辯,沮喪於覺得自己太衝動,畢竟是一筆花費,怎麼不再多想一下?沮喪於感覺自己很容易受別人影響,被別人問兩句就質疑自己做錯決定,沮喪於我怎麼還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怎麼想,總還是想尋求別人認同我做了對的決定,更沮喪於我變得不確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做對了。

      當晚和另一半說起這些感受,好像自己衝動亂花錢,還打臉自己先前說得很灑脫,我倍感低落,他跟我說,他的那些詢問,並不是在質疑我的決定,只是想知道我做決定時的想法,我還是一直感到自己糟透了,後來他問我,「你這輩子買過幾次助聽器?」

      「……這是第一次。」但我希望自己一次就做對,我覺得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很差。

      「第一次,那如果做錯決定很正常啊,更何況那不見得是錯誤呀,妳多戴幾天試看看再說,而且又不是不能補救的事,真的不想要就去退貨,為什麼妳要對自己這麼嚴格?妳要放過自己。」他這麼安慰我。

      「可是我覺得現在自己沒賺錢那麼沒用,怎麼可以戴這麼貴的東西」,我邊講著突然痛哭失聲,也同時驚覺我居然這麼看待自己,對自己說這麼過份的話。

      我沒有想到這個過程居然直戳到我的心魔,我一直有「自我價值低落」的自卑感,以往有工作時能證明自己有用有價值,但現在我暫時沒工作賺錢怎麼可以亂花錢?即使現實上清楚我負擔得起助聽器,但沒想到卻引出了自己的心魔,我認為現在的自己沒工作怎麼能允許擁有,這代表「沒工作=沒能力=我沒存在價值」的連結仍深藏在心底,我清楚這個等式的連結路線,但沒想到要切斷它們好難。

      我這段日子已經不只一次被自卑感打擊,我有發現自己將自我價值與外在條件畫上等號,原以為這個課題在我決定離職出國重新來過的時候已經清理好了,但也在一次次的事件中意識到,離職後因等待疫情緩減隨時出發與另一半會合的過程,才是完全針對我的心魔而來的考驗,有的時候我能分得清那些內在批評只是舊有的聲音,我學著釋放原有的想法,肯定自我存在、自我清理與自我療癒,但畢竟是多年潛藏的心魔很難根除,還是會在情緒頻率低的時候直接影響我對自己的看法,而且我沒覺察到自己深陷其中。

      就像我原本覺得自己選擇嘗試挺好的,但遇到別人詢問,我下意識地回到舊模式,開始把別人的「為什麼」變成對我自己的質疑(「為什麼」的問句會讓人不自主地反應得找個理由捍衛自己的答案,沒有覺察到這點,自信偏低如我就容易認為自己的答案不夠好而心慌),「妳看,別人這樣問就是代表妳的決定有問題」,「妳看,妳的心態轉變那麼快根本是妳搞不清楚狀況」,「妳看,妳這麼快做決定就是錯的」,即使我一直都告訴自己,許多事試了才會知道,想試就試,也鼓起勇氣真的克服了一些恐懼,但當面對完全陌生的情況與抉擇,有新的不安讓我產生遲疑的時候,深藏的自卑心魔就會伺機而動,很用力地批評自己很笨、做得不好,我被對自己失望的情緒綁架毫無招架之力。

      哭了一陣之後,我原本壓在心頭上的罪惡感、羞愧感、沒價值感逐漸消去,為什麼我會覺得自己沒資格擁有?為什麼很快就認定自己做錯決定?如果真的有錯,又為什麼我無法包容犯錯的自己?為什麼我覺得只有做對的決定才能叫對自己負責?為什麼我這麼在意「對錯」?我意會到自己所有的念頭,都是圍繞著「我沒用、我沒資格」打轉,所以如果我沒做到心裡自認的「完美」,沒有把事情一次做對做好,自己就是個很糟糕無能的人。

      我這才聽清楚這樣的內在話語多傷害自己,終於認清是「無價值感」在作祟,我不再認同它的聲音,切斷它對我的掌控,終於讓自己找回平靜。讓心魔離開之後我理解到,生命裡沒有所謂「錯誤或完美」的選項,那些選項也不能定義我就是成功又或失敗的人,每個選項都能為生命帶來不一樣的成長,不管最後我決定戴或不戴,我都能學到東西,戴了,是明白要選擇對我有幫助與能讓生活更愉快的決定,不戴,是學到如何為不適合的決定負責與修補善後,及我能憑藉哪些狀況讓自己想得更清楚,重點是我用什麼心態面對自己的決定。

      在我試戴猶豫的期間,想起好友跟我說過,「就像眼睛看不清楚所以配眼鏡,耳朵聽不清楚就配助聽器是一樣的道理」,她鼓勵我不要先入為主排斥,我確實以前覺得配戴助聽器會讓我覺得自己有「殘缺」,但她的說法破解我的迷思,我戴助聽器並不代表我的左耳只能依賴機器我放棄她,反而我想幫她聽得更好,另一個好友也提醒我,「撇開價格考量,這對妳的生活有沒有幫助?未來的妳會不會感謝妳現在的這個決定?」她的問題也讓我更清楚自己心裡的答案,還有其他訊號,提醒我應該放下對價格的焦慮,因為我本來就負擔得起。

      身旁的人都給予我溫暖的支持,鼓勵我相信自己做的決定,而所有反對我留下助聽器的聲音,都是從內心裡傳來的批評及指責,又或擔心「別人會怎麼看我」、「萬一我錯了怎麼辦」,我認清那些都是心魔的耳語並非事實,因為在試戴的過程中,我有感這確實對我的生活有幫助,而且讓我感到喜悅,我當然有資格對自己好,我覺得未來的我也會這麼認同。

      戴上助聽器只是輔助提升聽力,不可能回復到像沒有聽損的狀態,但這樣也就夠了,試戴期間我明顯感覺更容易接收到聲音,有辦法辨別聲音方向遠近,別人隔著口罩說話我聽得比較清楚,在外頭用餐吃飯也比較容易聽得見別人說話的內容不那麼吃力,跟得上對話,老爸發現我把電視音量調小,姊姊也發現我的說話音量變小,只是若戴上一整天,拿下時會感覺就像戴太重的眼鏡壓得耳朵不舒服,但助聽器其實非常輕巧很無感,也許是因為我同時戴眼鏡和助聽器,現在再加上口罩,所以左耳的負擔比較大,這需要時間調整適應(助聽器本人真的很迷你)。

      所以在心裡的小劇場瘋狂上演告一段落後,我最後的決定,是放下內心的自我鞭笞,把我現階段需要的助聽器留下,為我的左耳帶來更多聲音,為我的生活帶來愉快,也期望藉此讓自己的聽力能夠更進步一些,戴或不戴助聽器,本就不會影響我繼續探索與享受自己的人生,一直都是我自己的心態在決定事件的樣貌。

      這次經驗讓我看見,有些事表面上看起來不過就是個簡單的決定,要或不要而已,但真實的用意卻是讓我們學著正視與處理生命裡最痛的課題,學會傾聽心裡的聲音,相信自己的決定並且不帶內疚,雖然這過程中我得面對不安、焦慮和掙扎,但也同時接收到很多肯定、陪伴與愛,我能認清事件背後要學習的課題,才是我最大的收獲。

      不過就是抉擇戴不戴這一只小小的助聽器,卻引發我的情緒風暴,真是始料未及,生命的課題會藉著何事、何時冒出來實在難以預測,但我想我應該跨過現下這一關了,接下來,就是戴著助聽器繼續前進,繼續學著好好看清楚生命測驗的考題,並且學著通過測試與升級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