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婚姻生活 (1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寫過「越親密越要畫清界限」,在親密關係之中需要畫清心理界限。因為就算是夫妻,我們的人生會互相影響,但我們永遠不可能完全承擔對方的人生,或為對方活出他的人生,我們還是只能「活成自己,活出自己」。

為了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彼此都需要保有自己的完整及畫清心理界限,這代表我們明白自己的限度,不會為了滿足對親密的期待,而否定自己的需求及想法,委屈與犧牲自己只為了討好對方,或承接不該由自己負責的課題。

所以我時常提醒自己要將兩種心理界限要放在心上。

一是看到對方的「個體性」,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想法與意願,不要將自己的價值觀硬套在對方身上;二是理解對方的「情緒」,自己的情緒要學著自己處理負責,不是認為伴侶有讓我開心的責任,又或,總將對方的情緒當成自己的,讓彼此都能有好好消化情緒的時間就夠了。我認為能先穩定好自己的心,才有能力讓自己成為對方的安全堡壘。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隔兩年半,八月中終於在吉隆坡相見。從人少清悠的桃園機場到人滿為患的吉隆坡機場,一出關我就先被洶湧的人潮嚇住了,原本久未見面的惴惴不安瞬間被沖散,只想著趕快離開機場,急著找尋與他碰面的地點,一邊擔心自己眼力不好找不到他,可看見他出現時,我馬上鬆一口氣也不禁揚起微笑。

這些時日我們都只透過視訊對話,他的臉我自是不陌生,可是與實際見面與看到本人的感覺還是不一樣,我其實有些怕彼此再相見難免有尷尬,可沒想到再見的當下熟悉感就回來了。雖然碰面時沒有感動相擁,但心裡面覺得暖暖的,也開始期待彼此能相處的這幾日。

這趟出差兼探親的行程,實際上能好好相處的日子約五六日,只是他也仍有部分事情沒能排開,而他不在時我便有獨自打發的時候,也在這時我發現自己的勇氣值下降了。因為兩年多未能出國,也因為疫情期間大多待家裡,我已經很少隻身出門更別說旅行,那會兒一個人待在吉隆坡家裡,我心裡是覺得自己該出門走走的,可是又心生掙扎,我才意識到自己的緊張。

以往我到吉隆坡時,我會自己乘坐捷運到處走走,想著可以去哪裡探索新鮮事,又或探訪新的餐廳、咖啡廳,可這回我居然有點抗拒出門,覺得外國陌生的環境讓我緊繃,待我意識到自己心裡設下的自我限制時,我決定克服!兩年多沒來了,我不想只待在家裡呀!於是,我先從離家最近的咖啡廳開始,特地過去喝杯咖啡和喝上一碗海鮮湯,待我走完這趟行程,順利地與國外店員對話結帳,我就知道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寫到遠距離關係的話題時,總是會算起相隔兩地的日子,這會兒兩人分離的時間已經來到了兩年半,而總算,我的等待有了盡頭,我終於要準備出發前往與另一半會合了!

我已經投入新職場一年多,而新冠疫情的情況也逐漸趨緩(或說適應),原本打算等年底把假都積在一起再出國,可沒想到剛好暑假期間有出差的機會能順道前往,真是令人意外的幸運。雖然不是全程都能與另一半在一起,也還有任務在身,但能提前幾天出發相聚,我已經很感恩。

只是從知道消息到現在大概一個多月了,我始終說不上來自己的心情。

一開始,「能出國」這個關鍵字相較於「能相見」來得讓我開心,這個認知讓我有點羞愧。憋了兩年多沒出國去玩兒,生活中實在少了些期待與樂趣,這下子總算能出發了,我滿腦子都是想著到了馬來西亞我要吃些什麼?我想念沙嗲、肉骨茶,也想吃辣死你媽還有咖椰醬抹吐司,如果有好吃的印度料理也想嚐嚐,還想念住處附近餐廳的海鮮湯,滿腦子都想著要把遺落的這兩年空白補回來。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冠疫情走到現在,我已經逾兩年未能與另一半相見,雖說網路發達可藉由視訊看見彼此的臉,可有時,真覺得越見越陌生,畢竟和影像交流,跟和有體溫的真人互動是截然不同的,我甚至就連和另一半「相處和生活」是什麼樣的感覺也都開始記憶模糊了,如今反倒更習慣獨自生活。

兩年下來,我們各自的生活環境及步調都變得大不相同,雖然還能分享想法及日常點滴,但許多時候因為無法實際參與和體會,對彼此的生活不似以往理解與即時,我們回應對方的內容聽來都仍是不夠貼近的,而這就是遠距關係必然會面臨到的「距離感」,雖然很清楚,但心裡還是偶爾覺得有些可惜。

也因為拉開距離,更有感我們只能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或說,就算以前天天在一起,其實我們本就只能各自面對自身的課題,但那時有對方陪在身旁,所以總有一種一個人的難關卻是兩個人一起過關的感受,平日有另一半在身旁給予支持,就算倍感壓力好像也有人共同承擔,有問題也可以一同討論,心理的壓力好像也被分去一半。

可現在不同,我很清楚個自的坎只能各自想辦法跨過,雖可以向對方傾吐,但知道對方再怎麼為我心急操煩也是愛莫能助,反之亦然。所以想想還是自己先把事情解決了再說,而我的心態也不再像以往,總有種不管如何背後都會有人撐著我的安心感。取而代之的,是知道如今我們各自做的決定,也不再似共同生活的時候互相影響,所以我得為自己的決定負全責並且明白責無旁貸,再大的壓力,還是得自己先扛。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密關係中的冰山互動1:當我倆的冰山碰撞,危機就是轉機

前一篇提到的兩次情感危機,都重重戳中我內心的痛點,一次踩到我心中暗藏著認為對方「應該要完美」的信念,另一次則讓我意識到我不能也不應該忽略自己「被愛」的需求。

雖然那兩次危機已經度過,但我還是希望能看懂當初發生什麼事,以避免再次發生,也所以,當我學到「冰山理論」之後,我試著就自己主觀的心得,偷偷畫出觀察多年的另一半的冰山,呈現以前平時一直發生在生活中的冰山碰撞是什麼模樣。

那些日常小擦撞看似沒什麼大不了,就像我提的,我們不喜歡吵架,也吵不起來,但其實每一次碰撞產生的負面情緒都一再影響我內心對他的情感,直到我積累太多,受不了而爆發強烈情緒,對他生厭生倦,可是當我懂得自我覺察,轉變內在冰山的版本做「真實的我」之後,就算再發生碰撞,感覺也已經截然不同,也就不至於再讓自己陷入情感動搖的狀態之中。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我運用薩提爾的「冰山理論」為自己心靈改版之後,我更快覺察自己當下的狀態,有助於我持續清理舊版內在自卑與不自信的餘毒。我深感剖析內在冰山對自我認識及思維更新的幫助,以致於我對「冰山」入迷,現在看每個人都像一座移動的冰山,對他們外在言行之下的內在世界好奇不已。我想要幫助別人畫出他們的冰山,讓他們看見自己能改變的痛點,但所有的問題都觸及內心深層,需要有勇氣願意敞開分享。

在能夠幫助別人之前,我則是持續練習將「內在冰山」的概念應用在生活的不同層面。瞭解自己的冰山版本是一回事,看懂自己這座冰山與別人互動的情形是另一回事,我從自己的親密關係開始著手觀察。

我和另一半從戀愛到結婚,一路相伴已經超過15年了,和同一個人相處這麼久,怎麼可能沒有磨擦又或厭倦的時候?

但以往,就算意見不同,我們也沒有發生過太大的爭執,一方面是我會迴避衝突,所以當感覺彼此的情緒有點升溫時,我就會趕快退縮,轉移話題又或就以他的意見為主。如果真的很不爽,我會請他給我個人安靜的時間不要理我,但待情緒過後,我往往也不會再多說引起不快的事,因為覺得提了又會讓彼此不開心。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認為,情感關係中的安全感建立在自律及自信上,而避嫌,是展現自律的方式之一,是情感關係中的基本責任,也是對另一半的基本尊重。

        避嫌,是懂得迴避可能被誤會的嫌疑,是懂得規避破壞關係的風險,主動為自己的感情設下避險機制。

        想要好好維繫長久的情感關係,就必須要明白自己的言行會如何影響感情,清楚知道什麼樣的狀況,容易誘發曖昧的氛圍;什麼樣的情境,容易引起心動的誤會,以及最重要的自知之明,不會想要測試自己的情感定力,高估自己絕對可以堅定不移。

        我個人認為避嫌至少要做到以下兩件事: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另一半在國外工作也兩年多了,以往每隔數月我就會與他見面,沒能碰面時我倒也怡然自得,好好把握屬於自己的時間,反正之後就能會合。去年2月份本來準備前往異地和他一起生活,怎料因為疫情影響,我們被迫成為「非自願遠距夫妻」,心情也從以往的「只是還沒見面」到如今的「不知道何時能見面」,大幅轉變截然不同,現在算來也差不多快滿一年沒見到他本人了,這是我們第一回分離這麼長的時間,而且還持續破紀錄當中。

      雖然科技發達可以視訊通話,看著對方的臉孔,藉著對話可以彌補些許思念,撫慰些許寂寞,但終究也還是分隔兩地,現實狀況是各自的生活都得面臨不同的挑戰,彼此都對對方的生活變化施不上力,只能精神支持並信任對方的決定,即使明白愛與關懷都仍在,可還是遠遠不及能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與互動的感覺,沒有預料到的狀況衝擊我們的關係,我們只能學著因應與適應,讓愛不受限於距離。

      而在聊天的過程中,不管是分享彼此近況、最近需要解決的問題,又或是講著過往旅途中吃到的美食或體驗,我都能愉悅的投入其中,但只要講到幾個字眼,我就會瞬間胸口揪緊喉頭泛酸,忍不住哽咽說不出話,總得先暫停一下深吸口氣才能繼續話題。

      最讓我感到扎心的字眼有兩個,其一是「上一次」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年多前看完《月薪嬌妻》倍受觸動,便藉戲來談論經濟優勢與關係地位的想法,以及如何一步步加深情感關係,而戲裡很重要的關鍵認知,是婚姻關係的雙方要有身為「共同經營者/雙CEO」的共識,為了讓婚姻順利營運下去,雙方必須一起討論、分配及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這點在今年的新春特別篇裡也依舊延續。

        這次新春特別篇的時序刻意挑在2019年至2020年,貼近現實時間,讓人融入真實感,感覺他們不是活在平行時空,而是和我們一樣面對生活裡的許多變化。戲裡不只講到「婚姻關係」,一樣輕巧地突顯一些社會議題(夫妻同姓制、同志議題、單身選擇及產假歧視等),美化過的劇情讓人對於真實的不公平更有感。

        我的關注焦點仍擺放在「婚姻關係」,他們有辦法在面臨人生重大階段改變時,仍繼續維持「雙CEO」模式嗎?

        許多家庭多半仍是女性為主要負責家務的人,為了維繫家庭運作順暢,讓所有家人感到舒服,女人花心思付出許多無形的「情緒勞動」,但也許家人們只蒙受其利卻忘了要感謝或分攤,日久女人們難免心生疲倦,這點在平匡和實栗身上就有個新做法值得參考,他們依照各自不同的生活模式分配家務,不喜歡的家事則平分,並且告訴對方自己做了些什麼,另一半也不吝表示讚美與感謝。家事需要兩人一同承擔,願意為了這個家好所以認真負責自己的事項,不互相推諉也不將對方做的事視為理所當然,並且彼此都感謝對方付出心力與勞力維繫家庭,這樣的心態,再久都不應該忘記。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與另一半約會用餐時,你會如同熱戀期一般,看著對方只想聽他多說幾句話,還是低頭吃飯各看各的手機?照顧小孩時,你會陪著他一起玩,還是讓他自己玩,而你把握空檔時間玩手遊?和朋友相聚時,你們會分享最近的生活趣事或難處,還是覺得看自己的臉書或IG更有趣?你還記得上次和另一半、和孩子、和朋友相處時說了什麼,或某些重要的互動細節嗎?

   我們都知道想要好好維繫一段關係(親情/友情/愛情皆同),勢必得花時間及心力與對方「相處」,以培養感情和增進情誼,但我們常忽略並非所有的相處都能有如此效益,「待在彼此身邊」並無法自動產生感情,那只能算是「兩個人同處在相同空間」,真正能為彼此關係注入能量的,是「有品質的相處」。

   對我而言,想要創造優質相處時光要把握三個要素,且缺一不可: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我突然有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和另一半相隔兩地的這段日子,對我們的關係來說不見得是壞事,起碼對我而言,距離不只產生美感,獨處也讓我更瞭解自己,而這之中我最重要的體會是「親密關係更需要畫清心理界限」這件事。

距離產生美感,也幫助消化情緒

  隻身在異國工作的他,有許多問題及壓力需要面對處理,現下我也無法給予實際的協助,只能傾聽、鼓勵及安慰,我曾擔心隻身在異國工作的他只報喜不報憂,便告訴他我想聽他心裡真實的想法及感受,倒垃圾吐苦水都無妨,就算我聽了會一起笑又或一起生氣,那也是我的同理心所致,本來就是很正常的情緒波動,讓他不用擔心我的情緒會被他拖垮,因為我懂得如何為我自己的情緒負責,做個讓他能放心抒發的去處,也是讓我感覺自己有能力付出的方式。

  能有餘力說出這種貼心溫暖的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並非在他身邊直接看見他的狀況,也沒有時時體會到他的沉重,相隔兩地的時間與空間都讓我有能夠清理負面能量的空檔,我很清楚在這種疫情衝擊經濟,身處現實壓力的狀況下一起生活,對婚姻關係勢必是一大考驗。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情感經歷都出現相同的狀況,不管是以往戲稱自己電玩寡婦,又或是工作寡婦,都代表在交往過程中,我總有不少獨處的時間,這對身為家中么女,習慣也喜歡被照顧的我來說,一開始實在倍感哀怨,覺得對方沒有像我一樣把愛情當成第一優先,但後來我才明白,是我自己吸引這樣的情感模式,我羨慕他們的獨立自主,卻又不自覺期望對方會為了我改變,想當然必定失望。

  直到我發覺,情感中關係反覆遇到的狀況、問題、痛苦等,其實都是在提醒自己,必須破除舊習慣,改變原有的應對方式,及努力看破盲點,我才能突破鬼打牆模式,而卡關的部分正是我該學習的課題,於是我學著將「過於依賴」及「要對方改變」的心態,轉變為「懂得自我照顧」與「尊重對方原有的樣貌」的信念。

  當我把生活重心及焦點擺回自己身上,不將愛情當生活中的第一及唯一,關照自己更多之後,也就不再覺得自己像深閨怨婦,就算仍舊有很多隻身自處的時間,但心態已經不一樣,也才有辦法和現在的另一半持續走下去。

  我和另一半在一起已約莫十五年,從開始談感情到進入婚姻階段,我聽過不少別人想表達關懷但實則帶著同情的詢問。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我而言,理想的親密感是我能夠在對方面前坦然且真實的表現出自己,那妳呢?」與好友談天,我們聊到情感關係中「親密感」的話題,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希望能夠在對方面前表現出我所有的情緒。」好友這麼回答,其實,我們兩個的答案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期望能在關係中做自己,毋需隱藏、壓抑,能放心的說自己想說的話,但沒提到的另一半,是我們同時也期望對方能夠接受我們表現出來的一切,尤其是我們自認不夠好的那一面,並且不會傷害到感情。

  「……好像不容易做到吼?」但我倆說完自己的想法後靜默了一會,因為突然意會到這件事並非如自己講得那麼輕鬆做到。有時候我們都不見得會看自己順眼了,何況是要對方無條件接受這樣的我們?換個角度來看,若對方也如此全盤呈現,我們自己又能不能像期望伴侶做到的那樣,也無條件的接納對方呢?

  我和朋友的想法,必須建立在關係雙方的「親密感」定義要相同,不然對方真的願意承受自己毫無顧忌表現出來的負面情緒,和能夠承受毫無遮掩的「無話不談」嗎?除此之外,彼此對於「心理界限」及「情緒課題」也都得有相當的了解及成熟度,不然會把「真實表現自我」當成自己理所當然可以把情緒發洩在對方身上,認為「愛我就要無底線包容我」,這反而變成是破壞關係的情緒勒索。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既然前一篇我寫了「婆媳問題」,那這篇應該也要來談談「岳婿/翁婿問題」,嗯?這個詞聽起來很陌生?很正常,而這正是我提及的原因。

  有一說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可好像比較少聽到「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生氣」?都說女兒是前世情人,不少爸爸待女兒疼著寵著,甚至女兒不嫁也無妨,因為捨不得女兒婚後辛苦,即使勉強做好心理準備女兒會嫁人離家,但看到別的男人接近自己的女兒,還是怎麼看都不會順眼,可就算這樣,「岳婿/翁婿問題」這個名詞的普及度,也始終不及「婆媳問題」,難道岳父與女婿之間的相處都不會有問題?

  並非如此,少聽見不代表沒有,這反而是代表在「家庭」課題中,男性的角色常被忽略、被淡化。我覺得是因為男人被社會定位該在事業爭高下,所以如果岳父對女婿有意見,應該會反應在挑剔女婿的工作,畢竟女婿工作好壞又或經濟能力也會影響自己的女兒,他們比較不會拿家庭相處問題當主要發難原因,因為男人們或許也不自覺地認為在「家庭問題」上糾纏是有損男性尊嚴的,不過就算岳父有意見,為了避免爭執麻煩,岳母通常會阻止他發難,或是他直接推給太太去處理女婿,他當個幕後軍師比自己親上火線來得好。

  除此之外,少聽到「岳婿問題」應該還有以下原因,爸爸通常不太直接過問女兒的情感狀況,若真看女兒的另一半很不順眼,應該會直接反對結婚,比較不會等到女兒嫁人了才表達意見,加上多半還是認為女兒「嫁出去」了,婚後多以婆家為主,女兒同女婿返回娘家的次數較少,少相處也少磨擦,就算女兒回家短暫停留,岳父母往往不多置喙,畢竟如果惹女婿不開心,就怕女婿回頭對自己的女兒生氣,而且所以為了女兒好,岳家通常比較善待女婿,還會交代女兒要好好照顧丈夫才會家庭美滿,這些都是認為婚姻中女人應該以丈夫和以婆家為重的價值觀。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臉書上到處可見女性朋友分享轉載一封標題為「我的婆婆殺了我!」的遺書與後續的新聞,都同表傷痛憤慨,事件當中的婆媳平日相處狀況,和中間關鍵角色「兒子/丈夫」的處理態度到底如何?我們都非當事人不可知,也不宜評論,只是這個事件確實又將婚姻當中永遠痛苦難解的「婆媳問題」推上輿論高峰。

  「婆媳問題」這個詞本身就有對立的意味,代表把「婆婆」與「媳婦」這兩個角色擺在一起就一定會有問題,而且其中一方勢必是施壓的惡角,另一方必然是備受迫害的弱勢。大多數聽到的還是婆婆欺壓媳婦的狀況,因為以家庭地位來說,婆婆是長輩居於上位,會被認為比較有可能運用權勢(情感)壓迫,聽到了也覺得理所當然,可若反過來是媳婦欺凌婆婆,往往會被形容為「逆媳」、「驚世媳婦」,這種帶有「下位者反抗」的說法,其實都一再強化婆媳之間的「上下對立關係」,反而淡化了「親人關係」,但事實是相處融洽的婆媳也很多,只是往往極端狀況才會被大肆宣揚,於是形成了刻板印象,「婆婆」也變成與「後母」一樣,不過都是個中性的名詞,卻都讓人有心生畏懼的負面感受(確實也真的有那種就是懷著惡意,存心沒想讓媳婦好過的惡婆婆)。

  婚姻議題,常都是評論女性該如何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才能讓家庭和樂,又或強調女性是家庭維繫運轉得宜的關鍵角色,即便現在女性自主意識抬頭,還是可見不少女人想要被旁人讚許是「好老婆/好媽媽/好媳婦」(身為婆婆的人,有時候也想要被稿讚是「好婆婆」),更讓人難受的事實是,許多時候反而是身邊的女性長輩在教女性晚輩怎麼當個「好女人」,不自覺的把「好女人」牌匾代代傳承下去。媽媽會提醒女兒,去了婆家,要當個好妻子和好媳婦,做好自己的本份,才會得人疼,婆婆會教導媳婦,以前她們當媳婦時要注意些什麼事,怎麼帶孩子、怎麼顧好一家老小,這都是基本要求,就連生不出孩子也是媳婦承受的壓力比兒子還大。

  結果,女性結婚後反而要符合更多其他女性的期待,即便是她們曾經也因此吃過苦,但這似乎成了一種不成文規定,像是取得「合格」認可的條件,女人就是得盡如人意才能「獲准」成為家中成員,所以只有在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且被讚美,才代表這個女性是成功的,女人的「成功標準」被框限於家庭裡,事業成功?那很重要嗎?如果是單身又或離婚,別人始終還是聚焦關懷妳何時進入家庭,目前為止還是如此,也所以能夠把自己經營得有聲有色,看起來婚姻幸福而且不受婆媳關係所苦的女性那麼讓人羨慕,但她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還是,「工作和家庭怎麼兼顧平衡?」看起來「兼顧」主要還是女人的責任,甚至連女人本身可能也這麼認同。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年對於所有的人類來說都是考驗,得重新適應生活上的變化,與調整應對環境的方式,這點對於目前身處於遠距關係中的我,也更加有感,即使我有好好照顧自己,過好每一日,感覺自己還是卡在「隨時等待出發」的狀態,所以當確認年底前都無法前往與在國外的另一半會合時,雖然還是覺得難受可惜,但也有一種「暫告一段落」的放鬆感,我想先放下吊在半空中的期待,為自己打算接下來該怎麼做。

  除了思索自己的生活改變之外,也體會到遠距關係的現實考量不只是時間空間而已,當兩人分開生活沒有交集,這半年甚至也許一年的分離,彼此的人生經歷、遇到的事件與衝擊都各不相同,我們知道但無法跟著體會對方的經歷,無法陪伴支援對方的低落,也無法分享慶祝對方的收獲,雙方生活節奏不再同調,這過程中對於許多事物的觀念、想法,和生活習慣,都會隨之改變,即使已有多年情感基礎,原有的默契也會在這些變化流動之下或多或少降低。

  當兩人在一起生活時也不見得能看到對方的全貌,更何況分隔兩地交流的時間更少,分享的資訊內容更片段破碎,許多小事一點一點都是看似沒什麼的細微差距,但都會積累出更大的落差,當雙方的人生「更新」速度不一,等到見面的時候,應該會更能感受到實際的不同,他和我都會和以前不一樣,我們應該都會需要重新認識及適應對方,然後再把以往的生活默契慢慢找回來。

  我也曾想像久別重逢的浪漫畫面,也許我們會忘情擁抱落淚,但也有可能久未碰面兩人瞬間肢體僵硬不知從何抱起,哪種狀況都有可能發生的,不是嗎?擁有美好的期待,但生活的實際面貌也不能忽略,必然會有的現實隔閡也不能裝做看不見。人生和婚姻一樣,沒有什麼事是不可以或不能(被)改變的,我唯一能讓自己不變的,就是繼續經營這段情感,保有想與他分享人生的想法,至於其他的,都必須要敞開心胸接受所有變化,因為我能掌控的事情太少了。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好處,不是省錢,是可以聽故事,雖然我也並非刻意聽人隱私。

  三四個年約三十來歲的男女圍在一起交談,我上捷運恰巧站在他們身旁。

  男:我們兩個講好結婚後都不和自己的爸媽住,這樣比較自在。

  旁人ABC:這樣挺好啊,你現在住的那個位置不錯啊……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冠肺炎的疫情在臺灣很幸福也很幸運的平穩控制中,但我幾乎每天都仍會收到外交部的LINE官方帳號傳送各國因應疫情更新的鎖國政策訊息,我們以外的其他各處,疫情狀況都尚未穩定明朗,以往我們可以自由決定什麼時候出發到世界各地,而現在,就算想出發也不見得有辦法抵達,就算抵達也得看那個國家是否接受外籍旅客入境,最好的選擇,又或是不得不的選擇,反而是停留在原地。

  雖然我家先生去年就已經在國外工作,但至少我們幾個月就能碰面一次,也知道下回什麼時候能再會面,這種維繫遠距關係的方式倒也還能適應,可現在受疫情影響,能相見的時刻至今未明,我想,和我一樣不得已與另一半持續相隔兩地的人,應該都可以理解「只是還沒見面」和「不知道何時能見面」的心情有何不同,縱使網路發達能傳送彼此影像聊表思念,都比不上能當面和另一半「有溫度」的相處。

  而我的心情轉變也在這幾個月中有所變化,一開始以為六月下旬就能出發,還保持樂觀期待,可隨著馬來西亞宣佈鎖國到八月底且還不確定後續狀況,我像被打記悶棍失落難受,也對這種期限模糊的等待感到煩燥,但再怎麼不耐又能如何呢?事實就是如此,非我所能掌控或改變,所以我學著轉念,把目光從那些我做不到也不能做的事,轉為看看自己「現在」想做與能做的事,和想想這些變化在教我什麼事? 

  我除了開始投入自己想做與能做的事之外,也發現不管是生活上的事項,又或是維繫遠距關係的心態,這些「未知」都在告訴我,要放下所有的預期心理,放下所有我認為的「應該」,有越多的「應該」,就會有越多的失望、落寞、指責和抱怨,無助於好好生活,也無益於維繫關係。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向不太認同將「愛情」和「婚姻」完全切割開來的說法,好比「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如果兩人都只想著入土為安,不能再擁有情感波動只能當活死人,這麼可怕的古墓派生活為什麼還要費勁挖坑給自己跳?又或是「婚姻是愛情的終點站」,到站後就不能再期待愛情還存在,不然就會像絕命終結站一樣死得很難看,這麼驚悚恐怖那為什麼還會想要搭車?若是照這些形容來看,婚姻與愛情只能二擇一,而且選擇進入婚姻的人一定是犯傻了,那為什麼還是很多人想當傻子,把結婚視為人生必須完成的目標之一?這是我始終無法理解的疑惑。

  為何愛情和婚姻看似相互對立?我猜測多半來自於對愛情及婚姻有些既定的想像。認為愛情是感性的、熱烈的、幼稚的、風花雪月都很浪漫,只要顧好彼此就好了,而婚姻是理性的、冷靜的、成熟的,柴米油鹽之外,還要顧及更多現實面,兩者的特質相左所以不可能並存,可是我覺得這些都只是我們看待「婚姻」和「愛情」的刻板印象,我們可以重新詮釋。

  我個人認為,愛情及婚姻根本還是同一個課題,因為它們其實都需要同時具備感性及理性,而且情感狀態是流動的,有時熱情如火,有時溫和如水,彼此能夠放心的在對方面前撒嬌取暖,但必要時也懂得成熟應對,不只要顧好彼此,也更要考量其他生活層面及身邊的人,不管愛情還是婚姻,存續的關鍵都是雙方仍想要或都選擇留在關係裡,只要一方決心離開,付出多少代價也不見得能攔住對方想結束的心,所以愛情及婚姻的唯一差異,就是愛情是兩人認可的關係,婚姻則是兩人認可之外還多加法律明定的關係,因此,婚姻其實算是「愛情2.0版本」,我們一樣要承擔責任與抉擇、投入時間與心力,雖然婚後有些無法迴避的難題難度等級往往會再提高一些,愛的型態與相處模式也會隨著經歷轉變,但「愛」始終都在,愛情及婚姻不必非得二選一,因為它們同樣都是「愛」的課題,只是兩個版本各有不同的困難之處而已。

  因此對我而言,經營愛情或婚姻都相同,我並不以追求幸福快樂的感情為目標,因為一旦設定「目標」,那經營情感的重點反而是為了「完成目標」,而非著重於「愛」本身。愛並不是「達到某些資格」和「擁有某些條件」後,就畫下美好句點,保證雙方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然後不必再麻煩地繼續付出愛,也不必再繼續留意彼此,還能夠一輩子不會變,不可能如此吧?愛是持續性的,只要我倆都還活著,情感關係都還存在,那我們的感情就始終都還是「進行式」,所以我想要努力的方向是,不論在一起的時間多久,我都要提醒自己,不把對方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重要的是珍惜每一次的相處,維持自己與對方分享人生的意願,並且邀請對方與我分享,如果對方也願意付出他的心意,我們能夠互相珍惜,彼此也都重視這段感情,這就夠了。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始終覺得「對話」是維繫關係的基礎,但也有感於長久相處的伴侶會漸漸習慣除了交待生活事項之外,容易忽略分享內心感受,從無話不談變成無話可談,因此我曾經觀察在一起好些年還能愉快說笑的伴侶們,有些什麼共通的特點讓他們還能一直有話聊,我發現他們往往能專心傾聽,樂於與對方分享及回應話題,且懂得彼此的幽默感,又不會總是語帶批評或常潑冷水,並且想說的話就會試著說清楚,不會理所當然以為對方都懂。

  歸納起來,就是對談間能夠有正向互動,營造出輕鬆自在與能夠安心說話的氣氛,便是我們想和對方聊天的關鍵,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以往我除了提醒自己記得正向互動之外,也留意避免兩人話越說越少的負向的行為及心態,直到我從自身經驗中體會到,不見得只有負向的行為及心態才會影響對話品質,「為對方著想」這種看似美好的心意其實也會讓彼此迴避某些對話內容。

  另一半已經隻身在國外工作至少一年半,一個人在異地求生存得面臨不少壓力,有空連繫時我們會交換彼此的狀況,一開始他大多簡單帶過,問什麼都是還行、都好、沒問題,我也差不多,兩個人都覺得要把自己顧好不要讓對方擔心,漸漸地我開始不知道該問他什麼,因為問了都是一樣的答案,他大概也是只問我一些基本事項,話題都很表淺,回應得也很簡略,雙方的話逐漸變少,感覺聊天也不像以往那麼有趣,所以常常分心,後來我警覺到自己對這段關係感到倦怠,為此我倆把話說開,努力了一番重新回溫。

  自上次經驗後,我們兩個人都明白,遠距離關係更需要坦誠談心才能讓關係維持緊密,只是近日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我們已經約5個月超過140天未見面,在一起十幾年沒分開這麼久過,聊天時他說了句,「有時候怕跟妳講多了妳會擔心,不想讓妳的心情也受影響」,聞言我恍然大悟,其實這才是我們那時話越說越少的原因啊!我曾寫下從倦怠到回溫的過程及想法,認為我是因為母喪之故,心靈無法負荷尚待療癒,又壓抑自己想要被他關心的感受,所以累積倦怠,但其實真正的關鍵是,我們雙方都只想「報喜不報憂」,正是這般自以為的貼心,造成彼此之間越來越無話可說。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