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關係中,「安全感」一直是一門難解但又必然存在的課題,要怎麼建立安全感,和如何能擁有安全感,都只能經由關係中的兩人探索彼此的底線,討論出雙方都認同的方式讓人對這段情感放心,不過,每個人在情感之中獲得安全感的來源都各有不同,有的人覺得要照三餐按時報備行蹤,抓住人才不會有差錯,有的人認為得要掌管經濟大權才可以,抓住錢才不敢亂來,都有各自的道理,似乎很難找到共通方法一概而論。

  《心流》一書裡的內容給了我靈感,書內提到我們能用兩種策略來改善生活品質,並以人身安全為例,一是改變外在環境以更符合目標,例如門上再加大鎖、裝電眼、或是找保鏕護衛,二是改變我們體驗外在環境的方式以更貼近目標,意指調整自己對安全感的看法,而這兩個策略必須雙管齊下才能發揮最大效用,因為改變外在環境可能在一開始可行,但一個人如果無法掌控自己的意識,過去的恐懼或欲望很容易死灰復燃,內心便沒辦法擁有真正的安全感。

  我認為替換成情感關係中的安全感也相同,用來掌控彼此的法子(改變外在環境)也許有幾百種,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如何看待「安全感」這回事(掌控內心感受),如果總把背叛的風險判讀得很高,那安全感自然很低,就算安全機制做得再多也依舊覺得不放心,或許試著了解安全感從何而來,可能會讓我們更清楚該如何應對。

  感情裡的安全感必然建立在信任之上,但要求對方配合自己的約束手段以證明清白換取信任的做法,其實已經是先入為主懷疑對方無法自我約束,所以需要用強制的方法讓自己安心,若雙方一開始就不能互相信任,彼此又怎麼能放心投入感情經營?光是一直確認對方有沒有照自己的話做就耗盡心力了,哪還有時間好好認識對方?我覺得安全感還是得先由自己做起,兩人都要能做到讓對方願意信任自己,同時自己也願意交付信任給對方,在互動往來間加深信任的連結,便能構築穩定的安全感。

  要讓對方願意信任我們,需要的是展現出「自律」,自我紀律越明確,個人自由度也越高。

  可能我們都覺得自己值得被信任,可「信任」是一種感受,不是光用嘴說用手取就能換得,而是需要經由自身的言行作為讓他人累積觀感,進而建立「值得被信任」的印象,因此我認為「被信任感」源起於個人自律,保持自我紀律,就不會只能被別人控制規範,唯有自身持續表現言行一致,他人才會願意交付信任。

  情感中的自律,原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比如與異性保持距離避嫌,諸如此類想到對方去做自己就會很介意的事,那自律不過就只是「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而已並不困難,我們只能先踏穩自己的立場,明確表示出自己的態度,至於對方是否跟進,由他們自己決定,相處過程中若是發現雙方認知落差太大造成困擾(例如與旁人肢體碰觸的界線差異),那這是價值觀問題,已經和自律無關。

  「自律」就代表我們只能掌控自己,決定自己要不要自律,要是對方無法或不願意自律,就算一時做到要求證明清白的事,日後依舊還是會找到法子背叛,所以重點不在於要求對方也要自律(因為要求不來),而是懂得從相處過程中觀察對方是不是個自律的人,但這正好也是不安全感的源頭,讓人畏懼之處,我們總怕自己盲目看錯人,怕自己錯付真心。

  所以,是否有勇氣願意信任對方,其實關鍵就在於「自信」,自我信任度越高,我們越能承擔付出信任的風險。

  如果不相信別人會愛自己,不相信自己值得忠誠的愛情,那不管對方做得再多再好,天天發誓說愛,仍然會懷疑對方早晚離開自己,與此同時對方也會感受到我們表現出的不信任態度,當對方覺得自己做再多都不被信任,愛也會被疲累磨滅殆盡,我們的不信任連帶讓對方也無法相信我們真的愛對方,情感關係成了負向循環,但如果我們相信自己能看清楚對方是否真誠表現,相信自己就算看走眼、就算受傷,也有能力可以好好照顧自己,好好處理情感問題,那就會比較敢交出信任承擔風險,因為其實真的可怕的不是承認自己看走眼,而是不想面對看走眼的事實,拖磨與糟蹋自己的人生。

  對我而言,情感裡信任他人相較下容易,是因為我能決定自己要不要信任一個人,但卻無法替別人決定是否要信任我。投入愛情本就有一定的風險,不管是自律或自信,都只能從裝備自己做起,這並不是因為要求不了別人,所以只好回頭要求自己的無奈,而是我們若真心重視這段感情,自然會努力讓對方安心,當雙方都是懂得自律,也是成熟負責的個體,不僅能加深對愛的安全感,更毋需成天惴惴不安嚴格控管,沒有猜疑的情感,更能好好經營關係,讓愛更美好自在。

  自律,讓對方願意信任自己,自信,相信自己能夠信任對方,當雙方都能自律且都有足夠自信,才能為自己、為彼此帶來安全感。

 

相關文章:[單篇故事]都是因為安全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情感關係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