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始終覺得「對話」是維繫關係的基礎,但也有感於長久相處的伴侶會漸漸習慣除了交待生活事項之外,容易忽略分享內心感受,從無話不談變成無話可談,因此我曾經觀察在一起好些年還能愉快說笑的伴侶們,有些什麼共通的特點讓他們還能一直有話聊,我發現他們往往能專心傾聽,樂於與對方分享及回應話題,且懂得彼此的幽默感,又不會總是語帶批評或常潑冷水,並且想說的話就會試著說清楚,不會理所當然以為對方都懂。

  歸納起來,就是對談間能夠有正向互動,營造出輕鬆自在與能夠安心說話的氣氛,便是我們想和對方聊天的關鍵,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以往我除了提醒自己記得正向互動之外,也留意避免兩人話越說越少的負向的行為及心態,直到我從自身經驗中體會到,不見得只有負向的行為及心態才會影響對話品質,「為對方著想」這種看似美好的心意其實也會讓彼此迴避某些對話內容。

  另一半已經隻身在國外工作至少一年半,一個人在異地求生存得面臨不少壓力,有空連繫時我們會交換彼此的狀況,一開始他大多簡單帶過,問什麼都是還行、都好、沒問題,我也差不多,兩個人都覺得要把自己顧好不要讓對方擔心,漸漸地我開始不知道該問他什麼,因為問了都是一樣的答案,他大概也是只問我一些基本事項,話題都很表淺,回應得也很簡略,雙方的話逐漸變少,感覺聊天也不像以往那麼有趣,所以常常分心,後來我警覺到自己對這段關係感到倦怠,為此我倆把話說開,努力了一番重新回溫。

  自上次經驗後,我們兩個人都明白,遠距離關係更需要坦誠談心才能讓關係維持緊密,只是近日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我們已經約5個月超過140天未見面,在一起十幾年沒分開這麼久過,聊天時他說了句,「有時候怕跟妳講多了妳會擔心,不想讓妳的心情也受影響」,聞言我恍然大悟,其實這才是我們那時話越說越少的原因啊!我曾寫下從倦怠到回溫的過程及想法,認為我是因為母喪之故,心靈無法負荷尚待療癒,又壓抑自己想要被他關心的感受,所以累積倦怠,但其實真正的關鍵是,我們雙方都只想「報喜不報憂」,正是這般自以為的貼心,造成彼此之間越來越無話可說。

  因為時間與距離都有隔閡,怕對方聽到自己很不爽的事也跟著不開心,怕對方聽到自己遇到困難也會操心,怕告訴對方不容易講清楚的事會浪費他的時間,諸如此類看起來是「怕給對方添麻煩」的好意,實則同樣夾雜著「自己也怕麻煩」的心態,因為如果對方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頭來自己還得回頭安撫,倒不如直接裝做沒事比較省事,但往往脆弱或低落的時候,正是最需要對方溫暖支持的時機,若對方總是無法觸及這一塊,慢慢地我們也就習慣把這扇門關上,對方進不到心門裡,只看得到門外的粉飾太平,關係自然開始產生距離。

  生活中有許多事都會互相有關連,事情的開頭沒說,等到事情告個段落,想著要講還得從頭交待,便又把話省下來吞回肚子裡,省了一句就會省著與之相關的下一句,接著就直接省略跳過相關的話題,當對話都不觸及不愉快的事項,對話就會容易只剩下吃喝玩樂的事項、交待行程,又或別人的近況這等無法探及心底感受的內容,關係回溫後我便理解,話省著不會生利息,只會越省越沒話說,那些長年相處的伴侶之所以還能總是有話聊,是因為他們總把心門打開,也願意讓對方看見門裡真實的狀況。

  所以當我聽到他說怕我也跟著操心,我告訴他,以往看到他糾結或難受時,我總忍不住想幫他的衝動,是因為夾雜自己沒能為他分憂解勞的愧疚,所以常把自己的情緒也摻在一起,但我已經學著畫下心理界線,就算聽了會跟著難受,那也是因為傾聽的當下本來就會有同理與心疼對方的情緒反應,那是正常的,可是我知道,我的情緒是我自己該負責的課題,如同我清楚他的情緒和事件最終也只能由他自己處理,我能做的頂多也只是做那個讓他放心說話的對象,陪伴與體會他的難受而已,因此,他不必在和我分享心裡話的同時還想著要幫我轉換心情,「我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你本來就不必為我的情緒反應負責」,這是我給他的結論。當我表現出對自身情緒的掌控能力,對方不只能安心表露真實的情緒,也能放心說出真正想說的話。

  當關係中的兩人都能敞開心房,不迴避談論那些不舒服的話題(不舒服的話題常常才是最需要被關注的話題),不想著只報喜不報憂,我想,這輩子就還能這麼一直聊下去。

 

相關文章:長久交往後的聊天心態倦怠後的回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情感關係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