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時間觀」,我們未必與身邊的人活在同一個時區。
有的人習慣未雨綢繆做好各種事前規劃,朝著「未來」前進;有的人則是會不斷從往事中挖掘重要經驗或意義,從「過去」尋求解答;有的人則會著眼於「現在」,以做好現在正在做的事為優先。因為彼此身處的時區不同,關注的人生焦點也就不一樣,所以,試著觀察與瞭解對方的人生時間觀,也有助於在溝通時能達成共識。
而評估我自己目前的心態,我大多選擇面向「未來」,但當我察覺到有待解的痛點時,我會回到「過去」探索一下根源,這就像是搭乘時光機在人生中來回穿梭。但當我意識到自己持續糾結在「為什麼會這樣」之中,卡在事件的起點走不出去時,我會改問自己「接下來呢?然後呢?」,來幫助我切換視角看到「向前」的可能性,也就不會一直停留在過去。
從過去邁向未來
我發覺自己的時區之所以能從「過去」跨到「未來」,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我對自己的看法改變了。
以往的我是比較自卑的,總是戴著挑剔的濾鏡看待自己,不斷反芻曾做過的事,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夠好,想著「如果那時候我這麼做或沒那麼做就好了」,並花時間做賽後檢討,想從已發生的事實中找出以後不會再犯錯的正確答案。這代表我很在意過去沒做好的事,只顧著和過往的痛苦拔河。
但當我經過練習並變得比較自信後,我開始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做好與處理面臨的一切,如果出現失誤,我也不再多費心力苦惱已造成的事實,會轉為直接承認當下的錯失與確認改進之處,並能夠自我期許「將來會做得更好」。這代表我更在意後續的成長及收獲,與看見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從自身的經驗中我體會到,原來自我認知會連帶決定自己想活在哪個時區裡。
接納過去才能跳脫過去
近年來我的重要覺察,是看見自己有「乖寶寶症候群」(症候群,是指數種心態或狀態的綜合呈現,我借用這樣的名詞來比喻「乖寶寶」這類人,請留意這並非真實的心理病症名稱)。
探討自己的「乖寶寶」體質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人格特質等等,確實會需要回頭溯源,才會清楚我們從原生家庭中承續了什麼樣的價值觀或信念,也會更理解自己解讀人事物的觀點。
乖寶寶的自我認知,會讓人難以擺脫過往習得關於「乖」的一切價值觀,也因此乖寶寶通常多聽取並順從已遇過的經歷去做事而不易獨立創新,因為「未知」可能會讓人犯錯,做錯與做不好的恐懼使得乖寶寶難以跨出「過去」的時區,沒有前例可依循的事太可怕了。
而回看過去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怪罪「是誰害我變成這樣的」,為的是弄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那麼想」,藉此釐清後續自己能從何調整,辨別可以保留又或想要更新哪些部分,並且認知到,過去的自我版本毋需一直延用,我們可以改版更新,重新給自己設計新的身份。
但如果我們不願意接納舊版的自己,那麼,我們的心就會一直被過往困住,陷入止不住的懊悔、責怪他人卻又無能為力的漩渦裡,並使用「過去式」的語法不斷地覆述自己悲慘的人生故事。
現實的狀況卻是,再怎麼怨怪傷害過自己的人,他們都未必會願意負責或認錯道歉,和解也不會是必然的結局,所以若非要從他們身上獲得一個「答案」,反而會拖住自己的人生無法前進。
接納過去的痛苦有時就是單純的痛苦,並不一定都蘊涵意義,也不是所有的苦痛都有養份,所以不必固執其中。但如果相信我們本身就已有能力可以療癒自己,那不論對方有沒有說對不起或我們原諒與否,都不會耽誤我們過好現在及未來的日子。
正是因為我破解與理解了自己舊時的「乖寶寶」身份,領會到我的自卑帶來的深刻影響,所以當我學著重新建構自信與時時練習心靈改版,我也就越來越有信心能活出我想成為的樣子。這種對自己抱有期待的想法,就是我偏好「未來」時區的證明(但不等於我「只」活在未來,我知道「現在」相同重要)。
心靈時區的轉變
從自卑到自信,這不僅是自我看待的心態調整,更是人生時間觀的轉換,而心靈的時區更會影響我們如何思考、決策與感受世界。自卑時,我停留在往事裡,限縮了潛力;自信時,我碰觸到希望,擴張了前景。自卑與自信分處在不同的時區裡,我們的心可能常在兩者之間遊移。
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時間觀並非固定不變,會隨著自我認知而變動。當我們被自卑綁架時,想法認知容易滯停於過去,反覆檢討自己的缺失,試圖找到未來不犯錯的解答;而當我們擁有自信時,則能從經驗中學習,理解自己的過去,接納自己的曾經,不再困於過去,更自在地活在當下,與更專注於發覺未來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
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自卑
從自卑到自信:建立增進自信的循環
乖寶寶症候群系列文章
你想要活在哪個時空?控制自己回到過去的次數。
理解與接納過去的自己,才能活出新版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