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1:憤怒
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2:恐懼
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3:悲傷

   「自卑」的情緒也困住我許久,直到我明白,自卑也是很「正常」的情緒(其實所有的情緒都很正常),因為它是在提醒我,我可以更進步,並且懂得放下比較心。

   受自卑感困擾的時候,會讓人覺得自己樣樣比人差,哪裡都不對,怎麼看自己都不順眼,給自己很糟糕的評價。二十歲時期我很不滿意自己的外貌體態,要不覺得自己矮人一截,要不覺得自己胸扁腿短,但身形條件是父母給予的,我知道若不學著接受無法改變的部分(比如身高), 我只是跟自己過不去,所以也曾努力減肥、保養,試圖改善能改變的部分,說服自己無法更動的部分其實也有優點(比如矮個子不太顯老、比較好買衣服),努力建立對外在的自信,讓自己更喜歡自己一些。

   邁入三十歲之後,我才放下對外在條件的執著,因為有其他的事讓我更自卑,怕自己工作反應慢顯得我笨,怕自己講話不討喜顯得難相處,怕自己不懂得變通顯得無能,諸如此類與人際互動相關,各種認為「自己不如人」的念頭緊緊纏著,就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我知道應該要學著欣賞自己,不該否定自己,但很難不被自卑感影響。

   待讀到《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我才認識「自卑感」的面貌,原來自卑的感受大家都有,是人性共通點,它普遍且必然存在。自卑感是經由與他人比較而來,常不是「客觀的事實」,是「主觀的感受」,若自卑感是與「理想中的自己」相比,這有時反而對於成長是健康與正常的刺激,讓自己得以追求卓越,向「更好的自己」靠近,但若將自卑感當成藉口使用變成「自卑情緒」,那不管是過度膨脹又或暴露自卑當武器,都是期待別人給予關注,以自我為中心。

   這才讓我看清楚「自卑感」如何影響自己,原來是我讓自己困在與人比較的狀態下,才一直無法擺脫自卑。我想變得更美更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想贏過別人,我驚覺這樣的心態會讓腐蝕心靈,因為「比較」永無止盡,而我永遠會有「輸」的地方,但我該留意的重點,不是外貌和別人哪裡做得比我好,而是我的身體是否健康,和我有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與有沒有展露真實的自己。

   我想有所成長,是因為喜歡學習,而不是為了與其他人較高下,待理解這點後,我便懂得釐清自己的「自卑感」從何而來,若是與人相較後引發的,我會試著放下,並學著肯定自己原本的條件,若是希望自己能更改善的,我會著重在找出方法讓自己更加成長,自卑感提醒我,我有能力可以讓自己更進步。

   「人生需要更新,不需要更換,對人生採取的思考或行為(生活型態)的傾向,有重新選擇的可能,決定生活型態(人生態度)的不是別人,是你自己。」《被討厭的勇氣》帶給我的就是勇於「更新」的力量,而自卑感則是讓我持續更新的動力

化負面情緒的阻力為助力

   在不認識憤怒、恐懼、悲傷和自卑這幾種負面情緒的提示功能之前,當它們直撲而來,我總是受到很大的心靈衝擊,於是理智被憤怒燒盡、被恐懼綑綁、被悲傷淹沒,和被自卑鞭笞,只能被這些情緒牽往負面行為走。

   但理解了情緒的提示功能之後,也感覺比較有能力在察覺並辨識出情緒類別時,想起「現在我感覺到的這個情緒,背後可能有需要我關注的事」和「為什麼我的情緒這麼強烈?它在告訴我什麼?」

   這類自我提問能為內心情緒與外在行為反應騰出一點空間,即使是短暫的思考間隙,就讓理智還能有所作用,可以稍稍思索自己能用什麼樣的方式回應情緒,從察覺情緒發生,到進入覺察反思的過程,也為自己創造出情緒與反應的緩衝區。

   迴避碰觸情緒感受不看不聽,只會讓自己每回被慣性衝動綁架之後又懊悔,學會接收情緒產生的訊息,並判讀它們在提醒我們什麼事,才能根據訊息做出最適合的決定,也能改變讓自己懊惱的行為。瞭解情緒,才能讓情緒從阻力成為助力,改善我們的人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