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乖寶寶症候群:看見對不正確的恐懼

乖寶寶症候群系列文章

乖寶寶症候群的人多半順從聽話,會以達成大人的期望為優先,以獲得大人的肯定及認可為目標,並且依據「乖才會被愛」的核心信仰行事,好讓自己符合能成為乖寶寶的所有條件。

為此,乖寶寶們所衍生出的生存策略,不管是完美主義、使命必達、過度努力、負面的自我評價等等,我深究背後的動機,皆並非來自於對「正確」的需求。我們想把事做對、做好,更基於的是對「錯誤」的恐懼。因為如果有事做得不對、不好,就不是乖寶寶了,也就會失去被愛的資格,所以對於乖寶寶們來說,不正確,或不知道正不正確的事都會讓人心生焦慮或甚至勾起惶恐。

乖寶寶內心自有一套屬於「乖」的行事準則,超出內心標準的事都讓人不安,「乖」才是本能反應,而「不乖」則是會讓自己失去價值的壞事,所以乖寶寶很少有除了「聽話」以外的想法,也不清楚自己可以有其他的選擇,因為他們不敢違背大人的決定,也害怕自己的想法會讓大人失望、不開心。

跨出「乖」的範圍就是不乖,而不乖,就無法獲得大人的認同肯定,這在乖寶寶的眼裡是世界崩毀等級的壞事,可怕到難以想像,所以乖寶寶也就被這種無法言明到底會發生什麼災難的畏懼所束縛住,未明所以但就是會努力地讓它們不能發生。

乖寶寶只能做正確的事

因此,被列入「正確」範圍內的信念或價值觀會深刻影響乖寶寶的行為。

比如完美主義,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才能讓人無可挑剔,也就會衍生出較高的控制欲,期望自己能掌控一切變數或未知,才能按照預期把所有的事做到心目中最好的樣子,於是,一旦發生變數或預料之外的事,乖寶寶會因為無法做到滿分格外自責及痛苦。

比如使命必達,認為不可以讓人失望所以責任感強烈,因為想要達成別人的所有要求,並盡力完成任務以滿足他人的期望,以致於有時會給自己過多的壓力,而且很難接受任務可能無法完成的狀況,覺得對方若因此失望不開心,全都是自己的錯。

比如過度努力,覺得只要自己能再多做一點、多成長一點,就能表現得更好,也會讓別人更滿意,所以不能懈怠偷懶,始終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會不斷要自己加把勁。甚至會選擇忽略自己的疲憊訊號,或視這類訊號為脆弱的表現而不予理會。

比如自我評價低,乖寶寶自小從父母的憤怒或不悅中習得「不乖是錯的」、「聽話才值得被愛」的潛在認知,所以看到大人們因為自己的表現而不開心,或是未能達到自我要求時,習慣性地心生「都是我的錯」的自我批評,所有的事都會被偏頗地解讀為是自己很差勁才會做不好,無法肯定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這幾個價值觀的共同關鍵字都是「正確」,一定得做到這些事才是對的、好的,而底層情緒都是「恐懼」,怕不完美、怕他人因自己失望、怕不夠努力,怕自己犯下這些錯誤。

發現自己的恐懼

我從生活中對事情的反應察覺到自己對「錯誤、不正確」懷有恐懼,而近日特別有感的是在人際上的應對互動。

這幾個月我參與了臺灣文學基地的書寫課,近日即將結束,所以課程上夥伴們分享從課程開始到現今的感想或獲得的改變,每個人都回應了不少。

輪到我說自己的感受時,我提到藉由每回的書寫主題讓我更清楚自身人格特質的脈絡之外,也提到羨慕一個夥伴總是能很主動的給予他人關心,或總能勇於詢問,我知道自己想與大家多互動,但又覺得不太好意思,怕自己踩到別人的線,又或是怕冒犯別人,但我有察覺到自己的這種擔心,所以希望接下來有機會再面對陌生環境時,可以再多一點勇氣。

說完後,幾個夥伴給我回應,說覺得我的產出都很穩定(課程唯一只有我全勤而且都有交作業,乖寶寶性格展露無遺,但我覺得挺好,哈哈),寫得也頗深入,感覺我是個沉穩的人等等。老師也回應我一些話,其間她說到一句,「感覺妳對待別人太小心翼翼,總怕傷害到別人。」

聽到「小心翼翼」這個說法,不知怎的我鼻頭一酸,是欸,為什麼我會這麼地小心翼翼呢?小心翼翼感覺已經有過度謹慎的傾向,背後的情緒是「恐懼」,我是在害怕什麼呢?回家途中我突然覺得好心疼自己,冒出了委屈和我好可憐的想法,一陣難受逼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當下我也允許自己這麼自憐一會。後來雖然眼淚沒真的落下,但心情已經變得比較輕鬆。

我接著這種察覺再多加對照一些經驗,意識到「小心翼翼」是我面對許多事的慣性心態,因為我總怕自己做錯事或說錯話,所以不太敢踏出互動的步伐,或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會極力想要讓自己呈現把所有事都做對、做好的狀態,難以接受自己出糗或事情出差錯,這些都是源於我對「不正確」很敏感。

發現到自己懷有這樣的心態後,能看見它讓我鬆了一口氣,而且,我反倒是心懷感恩的,因為這種心態多年來確實幫助我好好地應對了許多生活事項。

把事做好做對是讓我自己心裡比較舒服的方式,所以我知道自己並不需要否定這種心態,我只需要學著接受錯誤或甚至未知也是日常的存在,與調整自己「務必與一定」要正確的苛求。

人生沒有正確答案,不正確也本就是結果之一,我不必那麼害怕看到它們,因為現在我相信自己會有能力可以應對。這樣的釐清過程也讓我再一次學到,「自我接納」真的可以帶領我跨過內心恐懼,讓我得以用更溫柔、更有彈性的方式對待自己。

「乖寶寶症候群」會使人對「不正確」心生恐懼,而這種恐懼驅使著人們不斷追求完美、使命必達、過度努力,甚至形成較低的自我評價。然而,當我們意識到這種恐懼的存在,便能開始調整內心的信念與行為模式。

允許自己不必總是「正確」,這樣的覺察與轉變,會讓人活出更自在的自我。

相關文章:

微笑閱讀:《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
乖寶寶症候群的表現行為:不由自主的追求使命必達
在過度努力與放下壓力的循環裡前進
我足夠好與我值得
練習「接納」,是為了讓自己更好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