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可能曾遇過一種朋友,她總在同一種人身上栽跟頭,卻仍舊反覆的在感情上飛蛾撲火。即使旁人都看得出她的情感模式次次相同,每回總讓自己頭破血流,可她還是只對同一類人或同一款情境動心,而且勇敢地相信這一次遇到的人一定有所不同。
身為好友,妳不解為何她能一直演相同的劇本還看不清楚?於是站在擔心與關心的立場,理性地拆解她戀愛腦的盲目,又或分析每一回戀愛的共通模式,想試著勸解她放下某些迷思又或結束傷己的迷戀,但結果妳氣急敗壞,她惱羞成怒,妳氣她自討苦吃,她惱妳棒打鴛鴦阻止她追尋真愛。
為了彼此的交情,妳迴避兩人的爭執試著拉開距離,或就此不與她聊感情問題,可她失戀時崩潰求助妳又於心不忍,就算下定決心不再揭她傷口並岔開話題,卻還是無法阻止她不斷地向妳埋怨或哀嘆相同的問題,於是妳又忍不住戳破她的幻想,希望她這回能清醒,雙方卻又再次吵得不可開交,妳忿忿地暗自發誓,不會再有下一次。
妳認為她看不清盲點,可殊不知,妳也落入「為了她好」的盲點裡,不斷上演「忠言逆耳」的劇本。妳以為的「為了她好」,跟她需要及想要的好並不相同,所以不斷起衝突。
許多課題都會反覆發生
人生中有一些課題會透過困難與痛苦重複出現,也許情節稍有變化,但內在核心主題都相同,只是倍受考驗的當事人可能渾然未覺,而能破除盲點的切入點在於,自己能否察覺這些反覆情境的關鍵詞。
比如這回遇到劈腿的渣男,下回遇到騙錢的渣男,他們的共通點是「花言巧語及欺騙」,但深究總是中招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太想要被愛,於是被表面的言詞所打動而盲目信任。
所以治本的方式是,先療癒好「不被愛」的傷,才不會總是被嘴上空泛的甜言蜜語迷昏了頭。可這種內在核心的課題,尤其是愛情相關的課題,除非自己察覺並願意面對,才有可能改變。旁人就算看得清楚,當事人聽不進去依舊無解。
我也曾遇過這類朋友,在她傷了幾回後,我告訴她我從旁發現的盲點,但她難以接受,也責怪我為何還要再刺傷她。自認為的好意被做負面解讀對我而言也是一次教訓,所以後來我選擇不再多說,並在對方提起感情話題時迅速抽身,然後在心裡祝福她「判斷力清明」。
我從那次經驗上學到人際關係的三件事:
1.不要插手別人的人生劇本
盲點之所以是盲點,就是對方未留意或未發覺的事,那很可能是對方這輩子最重要的修練課題。正因為需要修練,所以老天爺會多次安排各種情境直到她學會,而戳破盲點的過程往往血腥,常是非得痛到極致才會意識到,原來我錯了。所以,不要去干涉別人的修練計畫,她得從自己的人生中獲得智慧及經驗值,才能真正地做出改變,幫助自己升級。
2.妳的好心不是她想要的好心
即使自認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也請叫自己忍著不要出發。我們自認為的好建議,若對方聽來刺耳,那就不是好建議;我們自以為是給予幫助,若對方感覺不舒服,就我們的幫助就沒有用。有時候就算設身處地,也很難完全理解當事人的感受,因為認知差異造就面對事件的態度也不相同,倒不如就讓對方自己好好地處理,我們安靜地陪伴或拉開距離給予祝福就好。
3.時刻記得課題分離
綜合前兩點,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學會「課題分離」。她的人生本就該由她自己負責,後果該她自己承擔,所以,不必急著替她出主意,或想要幫她迴避傷痛,放下想為她好的念頭、放下想幫她看清楚的想法,讓她自己去體驗,因為從自身的磨難中學到的教訓才最是深刻,也才真的能學到體悟。身為朋友能做的,真的頂多就是傾聽而已,當然,適時地拉開距離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心靈健康。
真正的關心
在人際關係中,強行想為對方點破盲點未必是真正的關心,尊重對方的成長節奏才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需要透過親身經歷來學習與領悟。即使旁觀者看得再清楚,可當事人若未準備好接受,我們就讓命運帶領她前進吧。身為朋友,不該試圖掌控或影響對方的決定,又或催著對方改變,而是選擇適時沉默、拉開距離,甚至在心中默默祝福,其實就足夠了。這不僅能讓對方擁有真正的成長機會,也能守護自己的心境平和。
不說教、不批評、不放馬後炮,單純的陪伴就好。與其提醒對方可能會跌倒,不如在她跌倒之後給予安慰,陪她站起來。不必拉著她走捷徑,而是讓她能在自己的路上走得更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