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記事 (6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六月底從前職場畢業後至今,我按照自己的期望,放空耍廢好好地休息一個月。這期間,我用最單純的方式照顧自己,就是盡可能的每天睡到自然醒,好好地吃飯,沒有為自己安排計畫或任務,單純地就是「活著」,我覺得這麼做有助於釋放我積累兩年多的工作壓力,與儲存我下一段人生的能量,而現在這種空白狀態我還挺喜歡的。

無事了一個月之後,我覺得自己的心境也有些許的轉變,覺得「減少」幾樣東西讓心頭更輕鬆自在。

1.減少了按表操課的焦慮

我是比較習慣事前做好計畫並且按表操課的人,會提前確認步驟與規劃期程,所以思維也偏任務導向。對我而言,這是完成待辦事項的好方式,但過程中我常會不小心又加上「完美主義」,力求事情盡善盡美。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現階段畢業,休息片刻

今天是我在這個職場的畢業日,上午主管突然進來為我歡送,送了一大束好美的花與刻了我姓名的筆給我當離別禮物,我當時嚇了一跳,接過花時瞬間心頭一熱,我們眼眶都紅了,主管還流了眼淚,只是因為我比較內向所以忍住眼淚,事後覺得沒能真實表達出心裡滿腔的感動有點可惜。我完全可以感受到主管對我的喜愛與照顧,這種感受很難以言喻,當下我只能不斷地說謝謝,是滿懷感謝的驚喜,為我的最後一日畫下很美好、很難忘的句點。

我在這裡總共度過了兩年又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八千萬專案的結報,執行完一億元的專案,從無到有採訪了十多位外籍人士,還去採訪了企業界人資長,學著撰寫新題材文章,還參與拍攝宣傳影片的工作,我為自己能做完這麼多有意思的案子感到驕傲,這是我當初沒有預料到的收獲與學習。

三年前,我從待了十七年的前職場離開,本想著移居國外展開新生活,沒想到馬上遇到疫情只能停留在臺灣,我休息了一年,一邊陪伴老爸一邊精進廚藝,有空我們就出門旅行,體驗了出社會以來難得的長假。後來疫情持續,我決定重回職場,很幸運地第一個面試就獲錄取,展開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體驗。

我開始體會到工作的快速節奏與得時常面臨新挑戰,得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所以總是在學著找出解決方式並建立流程,我不斷地擴張舒適圈,這過程經歷很多的「第一次」,身處其中時真的倍感不容易,但就是努力地將事情一件件完成,不知不覺地也提升了各項能力。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兩年陷入情緒低谷的時候,我花很多力氣在學著如何與「未知」共處。面對無法預料的各種「未知」的迎面衝擊,勾起我內心陣陣茫然不安及無以名狀的心慌,像是一塊塊大石層層堆壓在心頭上,讓我手腳冰冷發麻、心跳加速,喉嚨像是永遠梗著一個無法下嚥的魚刺,生理上的極度不適,使我察覺到「焦慮」作用在我身上如此難受。

「未知」讓我不知自己該如何前進,但我一向認為做人應該要有目標、要讓自己的人生持續前進有意義,沒有產值的自己實在糟糕。所以我開始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多、不夠好,也覺得想不到該做什麼事的自己實在活得太浪費時間了,我應該要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著手。

為了消弭這種焦慮,我努力地想透過各種方式證明自己有價值,找到目標時我很開心,焦慮暫停,但眼前卻又一直出現很多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的事,我越想掌握,就越覺得自己有把握的事越少,這種「沒把握」也又讓我焦慮。於是,我不斷地花力氣在找尋能「證明」自己並且平息焦慮的方式,以至於,我不是在焦慮的路上,就是在過度努力的階段,兩者變成惡性的交替循環。

待我意識到是我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這種「我怎麼可以搞不清楚狀況」的自我批評及罪惡感正是產生焦慮的源頭,我這才學著如何與焦慮的自己好好相處,並善待焦慮的自己。我允許自己喊暫停,先花時間好好感受「焦慮」,我邊深呼吸邊沖熱水澡,跟焦慮對話表示「我看見你了」,正視那些不適的感覺,讓我逐漸感受手腳回暖,心跳慢慢回復平靜。我這才學到,原來,過度地求好心切會讓自己這麼地不舒服。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好友聊起「工作態度」的話題,我們互相分享彼此遇到的狀況,最後的結論是,「對得起自己最重要」。

好友的狀況是,明明是重要且必須緊急處理的事,但單位裡的其他人卻似乎不以為意,也因為只有她關切且理解情況,所以主管吩咐她收尾,可需要提供資料的人給得緩慢,讓她只得加班進行。

單位裡其他人倒是對自身的敷衍態度顯得理所當然,整體氛圍反而變得像是她自己在窮緊張,還在主管面前搶著表現似的,讓她心裡有些難受,即使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對的。

而我的狀況則是,在結算案子的經費時發現有兩筆費用頗大的錯誤,為了完成流程得趕快收拾善後,也因為與經費相關所以更加馬虎不得,我重親確認細節及理解計算公式,並製作說明表格以方便主管理解。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1:選擇新路徑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2:重新認識自己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3:從自我觀察開始練習改版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1:選擇新路徑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2:重新認識自己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3:從自我觀察開始練習改版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1:選擇新路徑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2:重新認識自己

重新認識自己,解開自己的內在冰山結構之後,我明白自己心裡曾受過的傷,與深植在內心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信念。為了改變這種舊有的心靈程式,我開始練習為自己改版更新,從冰山1.0版本前進到冰山2.0版本。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
註定經歷的再次成長,40歲之後的自我改版-1:選擇新路徑

人生的變數難料,辭職後還不到一個月呢,新冠疫情便各地陸續爆發,我還沒能辦好出國手續就只能被卡在原地。初期我期待著也許幾個月狀況就穩定,心情倒也輕鬆,覺得既然暫時無法出國,不如就好好享受難得的空白期,我每天冥想、閱讀、寫文章、練習廚藝與陪伴爸爸,過起規律簡單的生活,我很喜歡那時的平靜充實。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母親過世的第四年祭日,感謝她還是常入我夢裡,即便無法全然記得她每次入夢的細節,但我就是知道自己夢到她了。

我的生日在三月中旬,我曾寫篇文章提到從生日前一週到過後一週頻繁地夢到她,還夢到又失去她一次的場景,就算再痛,能在夢裡再多見一次,我依舊認為那是老天爺給我的「禮物」

夢境也許是為了彌補我的遺憾而產生,她驟然離去的時候我不在國內,再見面是看見她躺在冰櫃裡像睡著般不真實的畫面,我只記得自己在冰櫃前哭著跟她說我回來了,告訴她我會好好照顧自己,就說不出其他的了。沒能與她做「最後的道別」依舊是我心裡最痛的點,我無法開口提這件事,一提我就會哽咽失語。

可我今天突然想到,我在夢裡又失去她的時候,我是否有表達出其他想說的話呢?我的記憶已然模糊,但感覺我像是被隔在門外並沒有機會說,然後就難受到清醒。我忍不住好奇,如果當時我有機會和她說再見,我會說什麼呢?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我度過44歲的生日,再次做了重大決定,說是重大,可其實只是準備重新執行因疫情耽擱數年的計畫而已,我依然期待之後的新生活。雖說被耽擱的幾年全然偏離了原本的計畫,可我現在回頭看卻覺得,這段日子早就寫進我的靈魂計畫裡,是註定好要經歷的過程,助我重建自我與再次成長,是很重要的幾年。

我的人生從40歲那年起,不斷迎來大幅的變動,但如果沒有這些年的體驗,我不會像現在這般更懂得自己的狀態、更清楚自己要什麼、更信任自己的能力,與能鼓起勇氣面對未知的將來,我的個性與行為也因此有了不同。

所以,雖然我還不確定接下來會走向何處,可我知道只要一步步試了就會看到接下去的路啦!

我也很慶幸自己是個愛書寫的人,有將人生的各個階段記下來。在即將轉換到新計畫之前,我回顧了這一路走來的紀錄,我發覺,自己的生活型態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看待事情與自己的心態卻有所轉變。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概三十五歲以後,我的生日就喜歡簡單度過。喬得出空檔的話,就與三兩個好友吃飯,彼此都忙的話,我一個人也無妨,為自己買一個小點心或帶蛋糕與家人同享,也是很愉快的慶祝方式。

但從生日前到現在已過一週,我頻繁夢到媽媽,雖然不是天天夢見,但也已有兩三回。每回都是夢到她復活出現在我眼前,我清楚地知道她已然離世,但她奇蹟般的出現,而我總是滿懷期待地問她能待上幾天?然後開心地聊著要去哪兒玩,這是我最常夢見的情境。

可這回讓我最難受,後續影響擴散到現實狀態的夢,是我夢到她回來了,但是突然又在我面前吐了一口血,臉色發白,我馬上叫她躺好不要亂動,一邊大叫著讓我爸爸去叫救護車,然後畫面切換到她進了手術室,就再沒有接續了,但那個感受就是我又失去她一次。

起床後我難受不已,有一種眼淚梗在胸口,隨時會上湧沖向喉頭奔出眼眶的感覺,連帶的也更容易地觸動思念。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幾年我轉為專注朝向內心關照自己,觀察自己的內外狀況,並且始終對自己抱持著好奇心:「為什麼我會這麼想?接下來我想怎麼做?我現在感覺如何?」

對自我的疑惑點燃我找尋答案的動力,我在解惑的途中變得更加瞭解自己,我也發現,影響言行想法的關鍵點往往與內心深處的痛點(我是「自卑/無價值感/怕自己不被愛」,其實都是同一件事)有關,每戳到一次,我就會學著再療癒自己一次

我在這種好奇、尋找解答和練習自我接納的循環裡,逐步進行心靈改版與重新形塑自我與人生,我看得到自己的成長,也因此更想知道自己還能變成什麼樣子。

我知道自己已經踏上了「自我升級改版」的迴旋梯持續向上,不再害怕看到自己的缺點和脆弱,因為我有能力修正與療癒自己。但我卻也從幾次身心狀況中理解到,這過程中我必然避不開的課題,是要不斷學著正視、清理與修復深植內心的自卑。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兩年多的獨居生活讓我重新長大一次,我這才真正學著「凡事靠自己」。

一個人的生活很是方便,生活大小事或是行程來去通通自己說了算,但最近幾件小事讓我意識到,我雖然決定承擔自己的責任,但在這過程中,也逐漸減少了與人討論的機會,以致於我開始覺得詢問別人的意見是「不方便」的,許多事我寧願自己來,也懶得和人多問多談。

其一有感的是工作交接的過程。我特地在農曆年前多請了幾天假,以便有更長的假期得以出國,也為了接續的三週國外出差行程進行事前準備,並把手邊相關的業務交給同事。我盡我所能的將各項資訊整理清楚,希望同事能夠順利接手。

可出國前的一兩天,我明顯感覺到自己有點不安與焦慮。我知道自己擔心這段期間有什麼緊急的事件,但我必然無法協助處理,這使我不只感到有種使不上力的無奈,也帶著一點愧疚。我忍不住想,離開工作崗位一個多月,即使大半時間是公務,但好像還是給同事們添麻煩了。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活在過去、現在或未來?你想要活在哪個時空裡?

會冒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我發現身邊的人未必都與我活在相同的時空區段裡。每個人的「時間感」或多或少都有所差異,而這樣的差異可以從那個人在意的事件與問題中觀察出來。

有的人喜歡活在「未來」,總是未雨綢繆先做好各種打算,也懂得判斷將來的情勢變化並預做準備,隨時調整現在的狀況以應對明天,他們會努力實踐自己的藍圖,並相信在未來的某天會如己所願。

有的人喜歡活在「過去」,會不斷回顧以往的重要事件並試圖從中找到某些事的解答,或剖析出某些意義,想以此做為將來改變的方向或對策,又或習慣複製過往成功經歷,期望能延續曾有的美好時光。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年末我寫下當年別具記憶點的「人生畫面」做為給自己的跨年禮物,今年也援例再回首整理一趟,我覺得這是很棒的年度收尾慣例,可以回顧自己一年來的收獲,也可以藉此計畫或調整來年邁向新年度的腳步。

而今年度的記憶亮點,我發現共通點都與「克服困難」有關。

共同撐過高壓時刻,建立革命情感

猶記今年五月份的疫情升溫,為了處理相對應的事務,我與小組成員歷經了三週在精神、時間與工作量三個層面都被逼近臨界點的工作強度,當時每天都倍感痛苦,時常感覺情緒崩潰,但我們撐過來了!那真的是相當難熬的一段時間,我真佩服我們能完成那些任務。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個「微笑探索家」,我熱衷於探索生活中與「微笑」相關的各種事物,以此為自己注入快樂的正能量,創造愉悅的生活!除此之外,我還喜歡稱自己是一個「心靈工程師」,因為我擅長的就是觀察自己的言行與內在程式運作,替自己抓蟲並且中止舊程式運作,與改寫版本為自己升級

想著手為自己的心靈進行改版工程的起心動念,是我不想要總是把心靈能量消耗在與內心自貶的言詞對抗,或是糾結別人話語裡是否有弦外之音,我更想要專注在自己的身上,好好地關照自己,好好地讓自己有所成長。

我改版的方式是,刻意練習三個「改變」:改變對事情的詮釋、改變內在對話,與改變對自己的看法,經過這兩三年的練習,我有感自己修改了三個影響我最深的舊版程式我不再擅長收集罪惡感、我不再試圖討好別人,和我不再壓抑或隱忍情緒

因為看見成果,也讓我對「改版」持續抱有興趣,但我不會將內在改版的過程形容成是「偵錯或除錯」,因為舊版程式的存在並不是「錯誤」,我理解與接納以往舊版程式存在的原因,只是現在的我們不需要再繼續執行它們,所以我為自己設計及覆寫新的程式,更新自己的心靈版本,也變得比以往更瞭解自己、更願意讚賞自己與信任自己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好友拋出一個問題,「覺得人生中最正確的決定是什麼?」

當下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最正確的決定,是從工作十多年的前職場辭職。這個決定的時機來得很巧,推我進入躲不掉的人生低潮,卻也讓我得以在人生轉折之中開始學習自我認識與自我覺察,找到自我探索的樂趣。

回答完後,好友請我再多想一會,看看還有沒有別的答案。我思索好一陣子後,覺得沒有生養小孩,當個頂客族是正確的決定,只是,與其說是「決定」,我始終認為能不能有小孩並不全是我能決定的,沒有小孩也是人生的緣份之一,而我選擇接受並且視為是個好結果。

可這些似乎都不是我最滿意的回應,於是這個問題一直留在心裡。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說前兩年的我和現在的我有什麼不同,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我不再不自覺地討好配合,也不再想當別人眼裡的好人或追求做到一切完美,而是回過頭來以關照自己為優先,並且更願意揭露自己的情緒、脆弱或黑暗面。現在雖然不完美,卻反而覺得活得更真實且有自信,也更放鬆與自在,與我親近的好朋友們應該感受得到差異?

我刻意練習心靈改版的起心動念,是因為遭遇幾件人生變故讓我意識到,其實我並沒有很喜歡舊版的自己。內心自卑使我總是在意別人眼光,也過度苛求自己努力表現以證明價值,可我不想再繼續這樣過下去。所以有陣子我亟欲擺脫,甚至還想著有沒有機會來個奇蹟大變身,懷著這股對於新版自我的好奇心及熱情,開始學著探索內在世界。

而自我改版的第一步,是得先看清楚舊版的自己是長什麼樣子,才知道後續要保留又或要更新哪些部分。

我一步步往回溯源,我的自卑與委屈討好從何而來?為什麼總是擔心自己讓別人不開心?也因此發現,許多想法、習慣和價值觀都從原生家庭潛移默化習得,於是我拆解父母的情緒處理方式與人生歷程,再回頭比對自己承襲了多少相似之處,唯有能夠意識、覺察並辨識出「原始模版」的模樣,才能看見自己有哪裡和他們不一樣,轉變下意識複製的原生習慣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幾乎每天書寫記下讓我微笑、帶給我片刻快樂的人事物,這個習慣已維持了差不多近十年,中途曾因為人生變故中斷更新一陣子,但過後我重新再拾回這個習慣,現在仍一路堅持,因為我明白這個習慣對我的重要性,所以不願放棄。

我反而是在未能更新紀錄的那段日子,體會到每天寫下生活亮點帶來的益處。那時候我的心陷入灰暗,實在很難感受到「快樂」,我的心就像是得了一場感冒,心靈免疫力暫時下降所以變得脆弱,可我知道我終會度過。

而我為自己開的「藥方」,就是不時地去回顧自己寫過的微笑紀錄,又或是去瀏覽我的微笑資料庫,那裡頭存有我每見必笑的圖片或文字,藉此提醒自己生活中擁有很多美好的人事物,並相信可以再重新為自己找到快樂。

那些紀錄,都是我保留下來的快樂證明,我的資料庫數據豐富,也讓我清楚所有讓人開心的事一直都存在於生活之中,只等待我再次感受與發現。就是這種信念,讓我在一次次回顧與瀏覽之後,開始覺得自己的情緒狀態逐漸回復,情緒水平也日漸回彈到原本的基準,並且能再變得容易快樂(我所謂的「快樂」包括喜悅、開心、愉快、愉悅、興奮及期待等等這類會使人微笑的正向情緒)。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樂於自我觀察,覺得若能藉此發現自己的變化是一件有趣的事,即使「變化」有可能帶來不那麼舒服的過程或結果,可我也因此能更瞭解自己多一點,總是有所收獲。

這一週體會到的改變,是我短期內反覆學著應對「憤怒」的情緒課題,歷經了不適的生理反應,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胸口發悶一夜無眠等狀況,雖然心靈衝擊身體疲累,可我同時也為自己能體驗到憤怒的流程而開心,或更準確地說,認知到「現在的我會生氣了」這件事更讓我高興(又氣又高興,內心世界有點忙碌)。

在我決定擁抱正負向的情緒,活出完整的自己之前,我處理情緒的方式,就是一覺得不對勁馬上否定自己的感覺,也壓抑自己的心情,我會告訴自己「有這種感覺不對、不好」,但其實我可能連「這種感覺」代表的是哪種情緒都搞不清楚。以往,負面情緒對我而言猶如洪水猛獸,我得撲殺、圍堵,還得毀屍滅跡假裝它們沒有出現過。

所以,當別人在我面前展露負面情緒時,會讓我倍感不自在,這並不是因為我同理對方的情緒,而是我不想碰觸到別人又或自己的負面情緒,而為了迅速撫平這種不舒服,我會不自覺地把讓對方心情好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還回頭責怪自己又或有種犯錯的罪惡感,想著一定是我沒做好,又或我一定要做好,別人才不會不開心。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