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年多的獨居生活讓我重新長大一次,我這才真正學著「凡事靠自己」。

一個人的生活很是方便,生活大小事或是行程來去通通自己說了算,但最近幾件小事讓我意識到,我雖然決定承擔自己的責任,但在這過程中,也逐漸減少了與人討論的機會,以致於我開始覺得詢問別人的意見是「不方便」的,許多事我寧願自己來,也懶得和人多問多談。

其一有感的是工作交接的過程。我特地在農曆年前多請了幾天假,以便有更長的假期得以出國,也為了接續的三週國外出差行程進行事前準備,並把手邊相關的業務交給同事。我盡我所能的將各項資訊整理清楚,希望同事能夠順利接手。

可出國前的一兩天,我明顯感覺到自己有點不安與焦慮。我知道自己擔心這段期間有什麼緊急的事件,但我必然無法協助處理,這使我不只感到有種使不上力的無奈,也帶著一點愧疚。我忍不住想,離開工作崗位一個多月,即使大半時間是公務,但好像還是給同事們添麻煩了。

待察覺我又在自我批評後,我轉而先認同自己的感受,我知道那些隱隱的歉疚來自於我的責任感,好似我把事情拋給別人做,但,事實並非如此,為了後續順利推動工作,我反而更應該將業務好好地交接出去,所以,我並非是不負責任的人,也並沒有造成別人的困擾(同事還叫我放心好好休假)。

其二有感的是與另一半互動的過程。出國後,我得重新設定手機的網路連線,但不知怎的有點不順利,我在試著解決這個小狀況,另一半見狀提供一個我沒有試過的方式,我當下的反應是將手機遞給他,但見他在翻找手機設定,沒幾秒我又馬上把手機抽回來,「我自己再試看看好了」。

可我還是沒成功,又轉頭問他怎麼辦,他說,「要嘛妳就讓我好好弄,不然就是用妳的方式再試試看。」他口氣平和地說明僅有的兩個選項,也讓我瞬間發覺,沒能按預期的順利連線讓我的心情和舉止顯得急燥和沒禮貌。

我腦中接著閃過類似的情境,某次找路的時候我也是這樣,我翻著GOOGLE地圖但失了方向感,所以把手機給他,可見他和我一樣還在找方位,沒等他確認我就又把手機拿回來,一樣說著我自己再找看看……一想到這兒,我馬上將手機遞給他,按捺著自己的心情,而最後其實也不過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他就幫我順利連上線了。

兩件事我都有相似的情緒,覺得自己沒能做到、沒能處理好所以心生焦躁,我本以為這只是因為觸及了我內在課題還待清理的「無能感/完美主義」。但當我靜下心來找個空檔獨處喝咖啡的時候,我想起了這兩件事並突然察覺它們還帶出另外的課題。

我對於請長假的放心不下,又或手機連不上線的煩燥,不光是因為沒能解決問題勾起了無能感,而我急欲排除這種不舒服,因此反映在情緒和行為上。除此之外,其實另一方面還突顯了,我不夠信任別人。

我已經太習慣凡事靠自己,因為我可以掌控自己的進度和做事方式,事情也多半能完成,這讓我的自我認知從「凡事靠自己」不自覺地強化成「凡事只有我可以」。

當我相信只有自己能做到的同時,也代表我不相信別人有能力能做到,而這種不信任,也又回過頭來成為反噬我身心的高度壓力,讓我多次眩暈又或睡不好覺。

這真是個惡性循環,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改寫心靈程式。信任自己與信任別人並不是只能二擇一,我知道自己做得到,但也要明白別人同樣能完成。放手讓別人處理是一種尊重,也是放過自己,不必凡事在我,或以為一切只有我,不要錯把「責任感」變成一種自我壓迫。

「過度」承攬所有的事,有時候也會變成一種自以為是。我當然可以學著自己做決定,但同時也要學著,互相信任,才會讓事情更順利;互相討論,才能更明白彼此的差異。每個人都有各自該承擔的責任,我承擔我的,也相信別人可以承擔起他們自己的責任,與相信別人可以解決問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我認識 自我覺察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