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一直樂於自我觀察,覺得若能藉此發現自己的變化是一件有趣的事,即使「變化」有可能帶來不那麼舒服的過程或結果,可我也因此能更瞭解自己多一點,總是有所收獲。

這一週體會到的改變,是我短期內反覆學著應對「憤怒」的情緒課題,歷經了不適的生理反應,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胸口發悶一夜無眠等狀況,雖然心靈衝擊身體疲累,可我同時也為自己能體驗到憤怒的流程而開心,或更準確地說,認知到「現在的我會生氣了」這件事更讓我高興(又氣又高興,內心世界有點忙碌)。

在我決定擁抱正負向的情緒,活出完整的自己之前,我處理情緒的方式,就是一覺得不對勁馬上否定自己的感覺,也壓抑自己的心情,我會告訴自己「有這種感覺不對、不好」,但其實我可能連「這種感覺」代表的是哪種情緒都搞不清楚。以往,負面情緒對我而言猶如洪水猛獸,我得撲殺、圍堵,還得毀屍滅跡假裝它們沒有出現過。

所以,當別人在我面前展露負面情緒時,會讓我倍感不自在,這並不是因為我同理對方的情緒,而是我不想碰觸到別人又或自己的負面情緒,而為了迅速撫平這種不舒服,我會不自覺地把讓對方心情好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還回頭責怪自己又或有種犯錯的罪惡感,想著一定是我沒做好,又或我一定要做好,別人才不會不開心。

直到我不想再繼續揹著這種習慣性自責,與開始認真學習情緒課題之後,我不只懂得接納自己,也能換個角度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明白所有的情緒都有要傳遞讓我們知道的訊息,也能把「別人的情緒」與「我的情緒」切分開來看待,並清楚我只需要好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就夠了。

但老實說我沒有太多「實戰經驗」,以往我不允許自己有太多情緒,如今,我尤其做好了面對負面情緒的心理準備,但等到它們真的發生時,我是倍感陌生的。我就像個衝浪的初學者,在一次次的情緒浪潮中學著先在衝浪板上站穩,到感覺浪來了該上板了,再進一步試著乘在浪頭上而不是被浪淹沒,我還在被浪嗆到與能站在板上前行的兩極中探索出自己的平衡。

這週,我不斷感受到別人的情緒壓迫,同時也察覺第一時間自己湧上了「憤怒」,覺得對方「怎麼可以這樣」而在心裡大罵髒話(但有時還是忍不住造口業加上一些狀聲詞),然後我會留意讓自己盡量深且緩慢的呼吸,以讓腦袋能飛快的運轉應對狀況,並默默告訴自己:憤怒,是在提醒我要記得堅守界線,這不是為了爭輸贏拼高下,而是尊重自身價值與看重自身決定的表現。

所以,我可以憤怒,但我還能做什麼來回應憤怒傳達的訊息?我不只和組員同仇敵愾,也把相關的資料與要表達的立場準備好,然後勇敢發聲並表達不滿,這才是「憤怒」要我做的事。一次兩次,我都試著好好看清楚這股火氣怎麼運作,當我們允許情緒發生,知道自己當下的情緒訊號,找到適當的抒發方式,才會走完情緒的流程

然後,我回過頭來探索自己被勾起憤怒的理由。為什麼這麼氣?

生氣,其實是心中某個痛點被踩到的自我保護機制,會感受到不快,就代表心裡的那個痛點還未完全療癒,所以為了不讓自己再受傷害,便揚起憤怒畫出界線,以免再被踩痛。我被點燃的怒氣,不只是別人的情緒壓迫到我,也是因為那刺到我的內在課題,我無法忍受別人明示或暗指我「沒做好」,會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自卑」,即便我很清楚我做得夠好夠多了,但依舊會被別人不以為然的態度戳痛。

察覺到我被別人的情緒影響時,我會趕快召喚我頭頂的無人機,從高處的視野觀察自己的狀態,拉開與情緒的距離,像對朋友一般安慰、關照自己。別人的貶低之所以造成我的難受,也是我「允許」的,所以,我可以學著「不允許」,並且和別人的情緒保持分離,就會更明白我的價值並不會因為不明事理的人而有所減損。這般從情緒當下到情緒過後的完整經歷,讓我更清楚憤怒的樣貌。

從瞬間一肚子火,到燃燒過後的平靜,我反而更喜歡這種鮮活的情緒反應,比起壓抑自己實在來得真實舒服許多。以前,我是「不會、不懂也不允許自己生氣」,但是現在,看見自己氣到跳腳,但又記得要把事情處理好的過程,我真的覺得這樣的自己比以前進步多啦!「情緒」從來不是壞事,重點是怎麼管理它與處理它,不管是什麼樣的情緒上門,我都選擇傾聽它的聲音。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