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我而言,情緒「管理」與情緒「處理」是不同的兩件事,而兩種都需要刻意學習及練習。

「情緒管理」的部分在於知道自己的情緒地雷在哪,並在情緒湧現時懂得妥適表達與自我控制,針對引起情緒的事件知道自己能如何回應;而「情緒處理」則比管理再更深入內心,在於情緒地雷被踩到時,懂得理解及排解自己的內心感受,能夠好好安撫自己。

我自己覺得學習如何處理情緒是較為困難的。我們常可能因為太過顧慮他人感受,所以更努力地管控言行不去觸碰情緒,又或是不想面對而麻庳自己,又或只是單純分析外在言行但忽略看到情緒,這些對待自身情緒的處理方式都只會更加傷害自己,回過頭來更難以自助療傷。

情緒課題隨時都在發生,我們的情緒隨著周圍的人事物持續流動改變,也因此需要隨時能保持自我覺察,正向情緒會讓人放鬆或讓人心喜,我們無需學著怎麼解決,只要記得感恩與欣賞,可負向情緒會讓我們緊繃,且有可能打亂或損及生活,懂得如何覺察及理解負向情緒的作用更為重要。

負向情緒最易在人際關係互動中激發產生,而由親密關係引發的負向情緒最是不易平息。親近如家人,又或投入如愛情與婚姻,最容易轉變個人心情與點燃脾氣。因為心理距離很近,總認為對方應當明白自己在想什麼,可偏對方又犯了自己的禁忌,所以更容易起磨擦,有情緒時也不像對待他人隱忍有禮,而是直接發聲出氣,怒氣攀升迅速,事後縱然相安無事,可若日久反覆,依舊會磨損情感。

不管是學著管理或處理情緒,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情緒自己負責。有時,我們會只顧及抒發自己的情緒,覺得說完就會比較開心,討個擁抱或支持便能轉變情緒,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對方做不到呢?可是,傾吐心聲討安慰是一回事,把自己的情緒丟給對方,要對方負責讓我們開心是另一回事。

一開始對方可能體諒我們心情不佳,還有耐心安撫,但若每回心情不好便是轉而向伴侶發脾氣,日久了誰又不會疲倦?這時如果對方拒絕再接收自己的情緒,那並不是度量小,是因為超出了包容極限,對方願意傾聽是因為愛,想讓我們一吐怨氣情緒轉好,絕不是他活該挨罵。

至於在面對他人的負面情緒時,我則是把握一個原則,「不要將別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情緒」,這並非指不要付出關心,而是要分辨「傾聽」與「放進心底」的差異。

帶著傷心或不愉快來和自己談話的人,有時是需要一些冷靜的意見與力量的,自己若吸收了對方的負面情緒,連帶受了影響,便會雙雙投入低落的迴圈裡頭,我們可以同理,認同理解對方的情緒,陪著對方一起流眼淚,但我們必須清楚自己當下的狀態,清楚自己的心理界線,明白我們終究不是當事人,才不會讓自己一起被拖入情緒漩渦裡,想幫助別人之前,也先要把自己的氧氣罩戴好。

學習「情緒」課題的過程,我逐漸看懂自己的情緒需求,有助於更理解怎麼安慰自己,善待自己的心,與更明白怎麼與自己的情緒相處想要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我認為要先從看懂自己的情緒開始,碰觸自己的感受,學會怎麼管理情緒妥適應對,與處理情緒自我療癒,才能與自己的心接上線。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