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在學著理解與接納自身情緒的過程中,我發覺情緒地雷的引線往往都會連結到「自我價值」,會勾起深層「不值得與沒資格被愛/無存在價值」的恐懼,而那引線便是「罪惡感」。
不管是否被別人責怪,都覺得自己有錯沒做好,認為自己很糟糕,是自己對不起身邊的人,當「罪惡感」被點燃,深層恐懼隨之反應,引爆另一波憤怒、焦慮和自卑等各種比較激烈的表面情緒,我們氣憤地對抗否認,焦急地證明價值,又或是自慚形穢認命。
我十分理解這種感覺,因為以往我的「罪惡感」時常被點燃,甚至我還會主動收集,以為這麼做是督促自己,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所以我常擔心自己給別人添麻煩,擔憂自己表現不好拖累別人,有問題我得想辦法解決不然會讓別人不開心,我得做到超過一百分才能證明自己有被愛的價值,不管什麼事我都要做得很好,不然就是對不起別人(所有的重點都是「別人」),這般自我苛求及自我批評,讓我變得容易緊張沒自信,但表面還要偽裝我一切都好。
而罪惡感不只會束縛自己,有時也會讓我們變得與他人界線不清,導致自己總是壓力沉重,尤其當發現自己無法為重要的對方排解困難或煩惱時,會反過頭來責怪自己很沒用、沒做好,都是自己無法解決才會讓對方那麼難過,把對方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把對方該承擔的當成自己的,不懂得「課題分離」的必要性。
有時,罪惡感也是我們用來「對付」身旁親友的方式,因為我們知道對方會在意自己,用讓對方產生罪惡感的方式,試圖改變對方、要求對方,利用罪惡感進行情緒勒索,這些源於罪惡感的行為表現,在自己又或他人身上都能夠看得到。
直到我懂得把對自己說的話,從「都是我的錯」,改成「不見得都是我的錯」,不過多加了「不見得」三個字,我就覺得心裡的緊繃放鬆許多,也才把不屬於我的心理責任重量放下一些,開始把目光從「擔心別人」轉為「在意自己的感受」,雖然比較懂得饒過自己,可偶爾這種焦慮還是會習慣性湧現,讓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抹除「罪惡感」,或是把程度降低成「羞恥感」就好。
罪惡感和羞恥感常是一掛的,但其實它們還是不完全相同,羞恥感、歉疚與慚愧,是知道自己的言行有錯誤,出糗或傷害了別人所產生的感覺,道歉彌補完或事件結束後就平息,但罪惡感,卻認為自己的存在就是個羞恥,自己的存在對不起世界,自己的存在讓人慚愧,認為自己的存在本身是個錯誤,不會因為事件結束而停止否定自己的價值,而羞恥感有時會加深罪惡感。
「罪惡感」仍舊持續困擾著我,但近日我讀到《擺脫習慣性自責的47個練習》後獲得新的體會,這本書相當淺顯易讀,罪惡感的成因各不相同,但作者舉例的狀況及行為,許多心態徵兆都很符合以前我擅長收集罪惡感時的想法,覺得沒做好事情的自己很糟糕、自認不如人自我貶低等等,現在回頭看,那時的我總是懷抱著太多不必要的罪惡感,一遇到不如自己預想的狀況,即使只是小事都會讓我十分緊張畏縮。而在這本書當中,我學到最重要的一點,「罪惡感的背後是愛」,一開始讀到時我有點詫異,罪惡感和愛怎會有關聯?
罪惡感很多時候來自於「我們讓自己所愛的人失望」,我們都希望從自己在意的人身上獲得認同,但當自己沒能達到對方的期望還讓他們失望時,我們就會因此產生罪惡感並責怪、厭惡、否定自己,於是認為自己沒臉見對方或總心懷愧對,覺得自己沒資格愛與被愛,藉著罪惡感懲罰自己,但這正是因為我們深愛對方,所以罪惡感的存在才會如此強烈。於此,我才理解,其實自己毋需急欲切割或捨棄罪惡感,反而是要學著與對待其他所有情緒一樣,理解並接納,明白自己能夠與罪惡感共生,如此才不會繼續為難自己,並進一步學著原諒自己。
並且,學著將罪惡感轉換到愛的頻率,但對於深受罪惡感所苦的人來說,要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並不容易,書裡作者提供了三個與愛的連結提問,都有助於我們提醒自己「愛的存在」,以此療癒罪惡感:
1.哪些人真心愛過你?生命歷程中必然有人真心待自己好,回想別人投注在我們身上的愛,以感恩的心情對待他們給的愛。
2.哪些人會真誠為你開心?與自己親近的親友,應該都會為你的幸福感到快樂,那麼,試著原諒這個被人所愛的自己吧。
3.你為了哪些人而努力?雖然有時是自願犧牲,有時也可能覺得自己犯錯補償,但這都正好顯示出,即便過程中帶有罪惡感,想做得更好、想討對方歡心,想要盡心盡力給予的那些心意,其實都存有愛的成份,所以,學習帶著愛給予,為能夠付出愛的自己驕傲。
感恩自己擁有的愛,原諒被愛的自己,為愛的人付出,我們的答案,那些在心裡浮現的人或事,都是我們愛與被愛的證據。除此之外,也要調整自己對「錯誤」的看法,不急著將後果的一切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而是明白關於「責任」這件事,雙方是公平對等的,處理事件要對事不對人,不要認為全都是自己的罪過,練習將「我是無罪的」肯定暗示送進潛意識,「無罪推斷」的概念也該深植自己心裡(書裡作者提供一段〈無罪宣言〉),卸下心裡的沉重負擔,才能重新開始。
愛的深度與罪惡感的強度成正比,有時是我們判自己有罪,愛越多刑期越久處罰越重,選擇讓自己坐牢自主管理,可心裡深深期盼對方來探監原諒自己獲得救贖,但其實,從頭到尾我們都是無罪的,牢房的門也始終沒有鎖,毋需別人前來拯救,因為自己走出來更快!書末作者這麼說,「將罪惡感切換成愛,因為有愛才會有罪惡感」,專注在愛上,放過自己,走出罪惡感的牢籠,讓自己無罪一身輕。
相關文章:我不再擅長收集罪惡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