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乖寶寶症候群—1:你也是乖寶寶嗎?

先前我寫了篇文章「學著放下當個100分乖寶寶的原生設定」,當中簡略提及我自覺有「乖寶寶症候群」(我覺得這麼形容比較好理解,請留意這並不是一種真實的病症名稱),結果獲得了一些回應,讓我發覺原來有些人也和我一樣被「乖寶寶」心態束縛,這促使我想再繼續探究自己的乖寶寶症頭。

其實在寫那篇文章之前,我並沒有所謂的「病識感」,因為我根本沒有發現自己的狀況可以被歸納成一個「症候群」,但待我約略統整後才發覺,原來我目前察覺到的內心課題都與它有關。

從我覺得生活中少了什麼的空虛感,於是開始寫「微笑紀錄」試著讓自己更快樂、活得更有意義感;從我開始意識到情緒課題的重要性,看見自己慣性壓抑負面情緒到學著理解情緒的提示作用,並接納所有情緒;從我挖到自己的內在冰山最深處的痛點是「不被愛」及與之相關的木馬程式「自卑/不自信」與重新建立自信……,所有我從原生家庭習得的舊有內在價值觀、心態,及表現在外的言行,其實都受「乖寶寶症候群」影響。

我先前是針對個別發現的課題進行心靈改版,但現在看見「乖寶寶症候群」這個框架之後,我總算看清楚自己想擺脫的是什麼,也明白持續推動自己更新舊版自我的那種心情,簡單一句話形容就是,「我不想再當乖寶寶了!我想長大成為我自己!」

什麼是「乖寶寶症候群」?

在理出我對自己的症狀觀察前,先來定義一下我認為的「乖寶寶症候群」,其實就是字面意思,旁人與自己都覺得你挺乖的,而你也覺得父母都是為我好,聽他們的才對,可能偶爾不太認同,但也沒有其他想法,所以還是照著做(最極致的表現就是媽寶或爸寶,父母的話唯命是從,說什麼做什麼沒有個人意見)。

綜合我查到的一些資料及個人經驗,我覺得患「乖寶寶症候群」的人常會有以下幾個關鍵心態及表現:

  1. 認為當個聽話的「乖小孩」是理所當然的事,並不覺得自己受「乖」這個字控制,只是有時覺得人生好像少了點什麼。
  2. 與其說想獲得父母(或內心認定的重要人物)的讚美與肯定,其實更害怕讓他們不開心、怕自己讓他們失望,所以習慣性會順從別人的意見或討好。
  3. 自我要求較嚴格,希望自己有好的表現,容易有完美主義,平常不太會有什麼破格的行為,言行遵循心裡認定「乖」的標准而不自覺。
  4. 或大或小的衝突,都傾向先認為是自己沒做好做對,常常有罪惡感,也總是不擅拒絕或不懂得畫心理界線。
  5. 不太顯露情緒或說出想法,但也不覺得自己壓抑或忽略情緒感受,只是也說不太清楚自己當下的情緒反應。
  6. 有可能沒有察覺自己有以上的任一狀況,一旦察覺就會開始覺得很難受,不想維持現況。

除此之外,乖寶寶們往往會有句自我束縛的內心咒語: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別人會不會不開心?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很糟糕、差勁?諸如此類夾雜著自我責備、批評與愧疚,認為是「自己不對、不好」,覺得應該要優先尊重別人的感受,實則都透露出害怕自己「不受喜歡」的說法。

當咒語一出,便引起生存恐懼(就是覺得心裡不對勁,還是聽別人的比較好。實則是怕別人不開心不喜歡自己、被背棄或被拋棄,但自己未必清楚是這種感受),因此,為了消弭這些不舒服,寧願忽視自己的感受、想法或意願,選擇配合別人的說法,讓自己心安。

至於所謂的「乖」怎麼認定,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一套中心思想,但大致都不會脫離要符合外界認為的「乖小孩/好人」的範疇。所以乖寶寶類型的人在群體生活中,應該都算是比較好相處的人,因為個性相對溫順不太發脾氣,少發表意見但會願意給予回應,有時或許還會是個使命必達的好幫手,旁人可能認為他們人挺好,但乖寶寶給自己的評價未必那麼好,有時也常因為太過在意旁人的眼光而焦慮不安,換句話來說,比較容易內耗。

這麼看起來,當個乖寶寶好像頗辛苦的,不過我想強調的是,身為「乖寶寶症候群」的一份子絕對不全然是件壞事,因為我們擁有很棒的特質,保有它們很重要!我們需要做的,是意識到與調整、降低上述那些關鍵心態帶來的負面影響。

「乖寶寶症候群」也有優點?

乖寶寶很常用「扣分」的方式評斷自己的一切表現,但內心所謂「乖」的標準其實難如登天,所以很常會覺得自己還不夠好,甚至別人誇你好了還覺得自己不配,因此很可能會過度一心求好導致心力交瘁。

也所以,我很想先談到乖寶寶的優點,給自己貼上幾張「好寶寶貼紙」,滿足一下想要被認可的內在需求,給自己灌足勇氣迎接後續需要的改變。

  1. 通常是個好聽眾:人際互動傾向先聽別人怎麼講,不太會主動搶話,回應的話語多半傾向中性意見。
  2. 做事有執行力也負責任:會要求自己做好被交代的事,所以會好好地完成相關的內容,可能辛苦點但也不太會抱怨。
  3. 情緒平和好相處:脾氣溫和不太會生氣,看重、尊重他人看法,也願意配合別人的做法,不太會與他人起衝突。
  4. 生活多半平穩:能長時間持續習慣的生活模式,也安於穩定,不太喜歡激烈的變動或追求刺激。
  5. 喜歡追求成長學習:會期望自己可以更好、更進步,所以會主動學習,希望各方面都做得好。

這些都是身為乖寶寶的特點,學會欣賞自己的「乖」也很重要。

毋需因為覺得自己太乖了而急欲想擺脫乖寶寶身份或想要馬上變成大人,我覺得這種急迫的心情反而像是一種自我否定,否定身為乖寶寶的自己只會帶來痛苦及壓力。每個人的身上本就同時有優缺點的存在,但乖寶寶常偏好挑剔或放大短處而忽視長處,所以,我們應該也要記得重視自己已經擁有的優勢。

我認為乖不是問題,問題是「太」乖。我們要學的,就是脫下名為「乖寶寶」的束衣或面具,讓自己的心態及言行反應變得更像「長大後的自己」,這本來就需要時間練習,雖然免不了會覺得難受、挫折,但身為乖寶寶的我們都有足夠的韌性可以堅持下去,因為我們喜歡看到自己變得更好,這種心態就是一種助力。

你也是乖寶寶嗎?

你覺得自己也是個乖寶寶嗎?你認為的「乖寶寶症候群」是什麼樣子的?察覺了之後你還想繼續當個乖寶寶嗎?

從小到大,許多事我都順著父母的意思去做,而且也並不覺得有何不妥,只覺得父母都是為我好,聽他們的才對,也就這麼一路頗平穩的度過了。是的,當個乖寶寶其實還挺輕鬆的,一方面是順從別人的決定,不必自己動腦,另一方面,當個乖小孩可以被稱讚認可,何樂而不為?

只要有「大人」在,我就會直接選擇「聽話」,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心態上習慣依賴,直到我母親驟逝,能幫我做決定的重要人物之一突然消失了,我倍受衝擊,那時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還沒有「登大人」(臺語),而這也成為我再次成長的契機。我知道,自己真的該長大了,雖然我很晚才發現,但也還好已經發現。

這一篇先介紹我心裡認為的「乖寶寶症候群」。接下來,我想回頭看看自己是如何成為乖寶寶的,這需要回溯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直到我拉開距離觀察後,才知道身為老么倍受疼愛的我,內心最深最痛的課題居然是害怕「不被愛」?而這也是我成為乖寶寶的關鍵,應該也是乖寶寶們普遍的痛點。

不知道同樣身為乖寶寶的你們,又有怎樣的成長歷程呢?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