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我們都不喜歡生活中出現「衝突」,但勢必躲不開衝突的發生,也許是工作中的意見相左,又或是生活中的想法不同,不管是什麼情況,衝突都代表一定有另一個人的言行和我們所想的不一樣。當我們面臨衝突事件時會做何反應?戰鬥、逃跑,還是僵住不動?

  「衝突」帶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聽到空襲警報,我們預計可能會有大批炸彈從頭頂落下轟得人難以招架,也可能準備扛起武器回擊想把對方打得落荒而逃,這時如果要一邊顧慮心情,一邊處理當前事情,更讓人覺得壓力山大。對我而言,當我聽到警報響起的時候只想躲起來什麼都不想管,甚至會先行迴避可能觸發警報的場合,極盡所能的不讓警報聲響起,但讀到《練習自在面對衝突》,則讓我更高的思維角度看待「衝突」,作者認為衝突不像警報更像提醒,讓我們留意到雙方的差異,除了有助於增進彼此瞭解,也讓我們能找到更好的應對解決方式。

  原本身為「衝突本身」的作者伯克,時時都處於情緒爆發的狀態,他用憤怒解決問題,卻總是成為引發問題的人,直到他面臨人生關頭有所醒悟,明白必須提升自我覺知,提升自己對他人的覺知,得用不同的方式處理衝突,才能為他的人生帶來改變,他的「衝突經歷」使他成為專門解決衝突狀況的企業教練,並且分享學習面對衝突之前,我們需要先認識自己,搞清楚為何有些事就是會影響自己,以及衝突從何而來?

  邁向改變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先思索自己有哪些價值觀。

  我們的成長背景及各種生活經驗,重複累積成為內在信念,而這些信念則透過言行呈現,也決定我們面對人生的看法,「行為是一個人價值觀的展現」,認清自己的價值觀,才能理解自己如何行為反應。這點我認為和薩提爾的冰山理論雷同,我們展露在外的言行,其實都深受內心層面的影響,而觸發衝突的因子,就是這些我們可能沒意識到的「價值觀/內在信念」。

  當覺得自己的價值觀被冒犯,或是感覺別人想把個人價值觀強加在我們身上,這兩種狀況都會引發衝突,比如認為自己的工作該自己負責,當有人半路提供建議時,對方的作法就和「你會自己負責」的認知抵觸,所以會讓人覺得被冒犯而不悅,可換作對方的立場,也許他覺得「熱心協助」是必要的工作態度,提出意見是想讓你的工作更順利完成。

  比如自己提出了工作方案,但別人卻說「你這樣不行,我跟你說這樣才對……」、「為了你好,我覺得你應該這麼做……」,聽到這些說法,總是會讓人感到被侵略反感皺眉,但對方認為不過就只是說出覺得更好的作法而已,對方的言行,其實也都是在展現他們心裡的價值觀,並不見得是在針對自己(他們對別人也一樣這麼做)。

  很多時候,價值觀是相對的,他覺得你太保守,你覺得他太激進,他覺得你太軟弱,你覺得他太強勢,我們很容易看到與自己對立的價值觀,就算我們明知道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會不同,不同不等於不對,卻還是會不自覺的去評價對方的言行符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所以我們討厭的人,都是言行都與我們的價值觀相悖的人。

  而面對價值觀衝突後產生的情緒,我們要不壓抑情緒,退縮停止溝通,感到無助又無力,要不就是發脾氣,氣憤又有攻擊性,愛辯又好鬥,這兩種狀況,都會使衝突雙方落入「爭輸贏」的心態裡,但誰都不喜歡輸,所以會用冷戰或不配合的方式回擊,或是使用情緒性字眼回攻,有時我們雖然不想這麼做但還是忍不住這樣反應,這會連帶吸引對方做出我們不想要的行為,結果忽略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傷害了彼此的關係。

  因此,從瞭解自己的價值觀及反應開始,然後也學著從對方的行為去理解他的個人價值觀,認清這一點並不代表自己必須合理化、包容、接納或實踐對方的行為,而是明白對方的行為只跟對方有關,我們的行為也只和我們自己有關,如果總把對方的行為認為是跟我們有關,那自然會老覺得自己被針對、被攻擊,覺得這世界看自己不順眼,便會像作者伯克一樣容易成為憤怒的化身。

  這其實與「非暴力溝通」也有相同之處,非暴力溝通除了表達時留意不使用帶有暴力性質的話語,我們也要能夠辨識並表達自己的感受,認清感受與何種需要連結,和提出正向清晰的請求,更重要的是,能同理聆聽,接收別人傳達的訊息,不解讀他人的話為批評或指責,能聽到對方情緒背後的需求,所以,當我們或他人因為價值觀被冒犯而憤怒時,其實傳達出的需求都是,「我的價值觀需要被尊重、認同及彰顯」,書中案例也看得出作者伯克引領個案用這樣子的方式思考。

  每個人都透過自身行為展現價值觀,當感覺價值觀被冒犯,又或感覺被強加價值觀,就會引發衝突,所以其實「衝突」是「兩個人各自表現不同價值觀,但結果價值觀相左或被干擾」,而不是「我被打所以我要反擊」的狀況,這樣的觀點瞬間讓火藥味大降,如此一來也能讓我們把焦點放在找到符合各自價值觀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說了這麼多關於價值觀及衝突的基本資訊,那到底,實際狀況該如何面對衝突呢?下一篇會說明五個步驟。


相關文章:非暴力與正念溝通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認識冰山底下的自己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