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放下

  曾經我認為戀愛就是該付出所有關懷,直到被分手後,才發現其實我嘮叨像老媽子,
「我以為」對方需要我一直提醒,「我以為」對方需要我隨時照顧,可其實,一切是我自
己放不下,我不過是在滿足自己「被需要」的感覺,更確切的原因是,我無法信任這段感
情與對方。
  
  後來遇見現在身邊的男人,也託一開始稍微遠距的福,我始終以「顧好自己」為前提
,把情緒開關握在自己手上,這麼相處反而輕鬆自在,因為只要扮演好「成年女性」的角
色,表現出原本的樣子即可,我不用過度操心,也不再提得起放不下,而是相信彼此都是
獨立成熟的個體,情感上我們彼此需要,但生活中,我們都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婚後我依
然如此,能互相陪伴當然很好,分享聊天很愉快,但是,他不必擔憂我一個人在家會無法
自理,我也不必擔心他一個人在家會一團亂。

  有的人會埋怨老公或老婆「不會做事」,是對方真的不會做?還是看不慣對方沒照自
己的方式做?很多時候是自己「看不過眼」,所以在對方還沒完成,或沒按自身預期處理
時,就搶過來做完,然後再指責對方不會做事。這種互動只會惡性循環,只因為自己不耐
煩,所以對方永遠沒法真正做完一件事。尊重彼此的「成熟」,接受雙方按自身方法去做
該做的事,放下自以為是的「我對你錯」。

  因為信任,所以放下;因為放下,所以自在;因為自在,所以愉快。

溫暖

  有時他稍晚返家,會為我帶碗熱湯,若是知道我正值生理期間,他會留意避開我愛喝
的四神湯,每次見他開心地與我分享,都讓我感到體貼與窩心,與他一起分食聊天,是美
好的記憶(雖然是破壞了減肥計畫,但我不會殺風景埋怨)。

  情感存摺需要這種甜蜜進帳,才會逐漸累積厚實的感情基礎。

  而曾有過的不快,因為次數少所以對於那時心頭的難受印象深刻,慶幸的是最後都得
以化解,只是誰都不喜歡「被扣款」的感覺,所以我會特意翻閱曾寫過的情書,記下他的
心意,讓那些存款紀錄喚回心頭的溫暖情意,提醒不忘珍惜付出。

  我相信,懂得惜福的人也會懂得回饋,在來往互動之間積存情意,彼此也會越來越有
福氣。

直接

  我喜歡外國人在談話最後說聲"I love you"結尾的習慣,讓對話帶有溫馨感,雖然我
們不習慣時常說上「我愛你」,但來往的簡訊倒是雙方都有默契以想念或愛畫句點,在發
送與接收簡訊時,臉上都會掛著微笑。

  我也喜歡以行動直接表達對伴侶的愛意,我不認為主動示愛就是「輸家」或是「示弱
」,更不覺得身為女人先說愛就顯得卑微,我並非在要求或請求對方愛我,我只是在做喜
歡而且想做的事。

  傳達心意讓對方明瞭,誰先誰後不是重點,而是因為這麼做雙方都愉快(但當然表現
方式視兩人相處模式拿捏,不要自己做得開心,對方看了討厭);傳達心意讓對方知道,
並不是為了爭誰愛誰多,而是能使彼此心有所依。愛不是鬥爭,沒有輸贏的計較,愛需要
「交流」,不付出又或不回應,伴侶又怎會明白?

  我也很感謝另一半的「接收」,他不會被突如其來的示好嚇到,而是給予我正向的回
應(回應我的舉動或是開心微笑),對我而言,付出就能滿足我的需求,獲得回饋則是額
外驚喜,謝謝他給予的肯定^_^

初心

  談感情也需要「維持初心」。
 
  交往初期,雙方都樂於傾聽與交換想法,我們交待歷史,分享價值觀、喜好等等,逐
漸培養相處模式,可怎麼時間一久,就開始覺得對方說的話「沒必要聽」,或自己的意見
「沒必要說」?我在前幾篇記事也寫過,我認為應該保有分享與傾聽的好習慣,聊天話題
不因為彼此「身份」不同而改變,當朋友時聊什麼,當夫妻時就聊什麼,維持初心也是持
續感情溫度的方式之一。

  所以當他在說工作上的事或其他趣事時,我儘可能的陪伴閒聊,因為我在意相處品質
與愉快的氣氛,儘量把握每一回的談話且誠摯的互動,而不是敷衍冷淡或只想著「下次再
說」,因為當他想說的時候妳不聽,等他不想說的時候,也不會在乎妳聽不聽,別等到疏
離才急著要拉近,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等終於察覺無話可說時,往往已經來不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