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與另一半喝咖啡閒聊時(趁著氣氛輕鬆防禦心降低的時候最容易套出真心話),我突然好奇便問他,「你覺得你自己婚前婚後有什麼改變嗎?」雖然這是個籠統的問題,但也還是會期待對方回答些什麼,我同時也在心裡想著自己的答案。

  一瞬間閃過的念頭,是「感覺沒什麼改變」,然後我馬上因為這個想法鬆了口氣,「啊……這應該是好事吧」,代表生活適應或兩人相處互動間,沒有因為婚姻而讓我特別感到痛苦或不快,即使不像婚前住家裡時萬事有爸媽,但自己處理生活瑣事倒也不至於太難,多做幾次就熟悉了,從這方面來看自己的改變,反而是覺得我「長大」了,不再老依賴爸媽,獨立許多,也比以往更懂得照顧人。

  而他靜默了一會後回答,「婚前跑業務拖比較晚時,會覺得反正我一個人沒什麼差,婚後和客人吃飯拖得晚些,除了想趕快回家之外,會覺得晚回家有點愧疚,其他的我覺得沒什麼不同」,這個回答聽來感覺還挺舒服的,當然也許是我的浪漫因子美化了背後的語意,感覺有表達出他對我、對這個家有多在意,也代表身為妻子的我表現得應該不錯,因為他晚回家我都不會碎念,所以他會想趕快回家(只不過回答了「想趕快回家」和「有點愧疚」這關鍵的9個字,我就能衍伸出後面這段美好想像和自我讚美,真容易滿足啊)

  聊完婚前婚後各自的改變,我對於彼此角色轉換的心態也感到好奇,想起結婚前,我們沒有特別討論過彼此對於「丈夫/妻子」的角色有什麼想法、期許又或有什麼想像,他想當什麼樣的丈夫?我想要什麼樣的先生?我想當什麼樣的妻子?他需要什麼樣的太太?我們以為該做的,和對方需要的不會相同,常聽到有些夫妻為了金錢分配、生活習慣、家事分工等等意見相左而起爭執,我們雖婚前未就此談論,可到目前為止,好像很少為了對方少做或沒做什麼而爭執?

  他說,「因為不覺得對方應該或理所當然得做些什麼」,沒有明確條列丈夫與妻子該做或該分攤的事,反而讓兩人的「角色功能」具有彈性,對他而言,一起生活是做各自擅長的事互相搭配,就像該做的家事,除非全部外包,要不就是認清現實凡事得自己來,並且不要干涉對方負責的事項,才會合作愉快,我笑說這像經營一個小型公司的概念,尊重對方的專業。

  現在寫來我則是覺得,接受並欣賞對方原本的模樣,而不是要求他成為自己心中期待的那個模樣,相處起來才會更自在,沒有什麼理想丈夫或完美妻子,只有他煮完飯廚房像打仗但我還是感恩收拾,只有我不拖地打掃不仔細但他會動手清理,互相包容而已。

  不過兩人聊來倒是有個共同的想法,雖然我們婚前沒特別討論「丈夫/妻子」的角色期許,但因為雙方對婚姻都有現實面的認知,彼此也認識得夠久夠深,所以大致上婚後需要適應的事項都可以理解及接受,可是如果結婚前聊聊對婚姻生活的想像、對婚後相處的期待,其實也能更增進彼此的認知和了解對方的價值觀,可能會發現對方太過夢幻,可能會發現雙方家庭觀的差異,可能會發現把婚姻生活想得太過簡單或太過可怕,不管聊出哪些發現,都是很好的收獲,也能讓彼此的婚姻步調趨近一致。

  寫到這裡,我頓生感激之意,因為我對「家庭功能」和「婚姻/情感關係」這類的人際課題有興趣,想起什麼便聊什麼,另一半都會參與我的話題並給予回應,表達他的想法和認知,不會敷衍或潑我冷水,說「想這麼多幹嘛」、「這有什麼好聊的」,所以我總能很放心的和他談論,這一點婚前婚後他都沒有改變,這才是我最需要感謝並珍惜的啊,謝謝我家先生(對不起我最後放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