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笑閱讀:《心適力》4—練習自我覺察

相關文章:微笑閱讀:《心適力》3—培養心理靈活性

如果想要能更機動地應對和更迅速的適應變化快速的生活,首先要培養心理靈活性,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心理工具來面對不同情境或不同問題,以找出更適合的解決方式,而不是只想著使用同一套觀念或方法就想處理人生中的所有狀況,那是不太可能的。

而當我們有能力快速切換到新思維找到新選項時,若同時具備良好的自我覺察力,便能幫助我們反思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或者是能自省看出可能需要改正的部分,藉以調整面對事件的態度與做法以更符合當下處境,這便是需要練習自我覺察的原因。

自我覺察就是認識自己

自我覺察,意謂著能察覺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為,以及它們可能對他人產生的影響(p.163),和瞭解自己的信念與價值觀。

如何察覺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為?一是透過心理層面認識「性格」,指的是瞭解自己在各種環境下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思考方式和行為反應等個人特徵。

例如現在流行的MBTI便能幫助入門,不過MBTI是將人們的性格以「類別」區分,例如內向型I人或外向型E人(Introvert vs Extravert),但其實內向的人也會有外向的時候,或外向的人也會有內向的表現,所以代表人的性格並不是固定永久不變,因此,將性格視為「傾向」更妥適。

書中引用的測驗是「大五人格測驗」(或是OCEAN人格分析),將人類的性格概分為五個面向或特徵,包括:

1.對體驗的開放度(Openness to experience),反映出嘗試新事物、探索新地方和新想法的意願高低。

2.責任心(Conscientiousness),反映出勤奮努力的傾向,以及把事情做好的願望,和堅忍、持續不懈的程度有關。

3.外向性(Extraversion),表現出有多樂於社交和開朗,可以視充電的方式判別。

4.友善度(Agreeableness),自己是否親切友好,以及不冒犯別人的程度。

5.神經質(Neruoticism),你易於焦躁、擔憂、自卑和抑鬱的程度。

書內附上10個問題(p.167-p.168)可簡單測試出自己不同面向的傾向高低,網路上也有很多更詳細的測試版本(我測試的版本)。

微笑閱讀:《心適力》4—練習自我覺察

其中對於心適力而言最重要的一項性格特徵,是「對體驗的開放度」,得分低代表喜歡按表操課,對不確定性格外感到不自在,可能會極力抗拒改變。對此,我們可以試著問自己,是否還有其他的做事方式?讓自己更開放地接受改變,願意接受原有的信念和觀點可能是錯的,同時願意承認改變主意有時才是正確做法,這也是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及成長的機會。

二是學著觀察情緒發生時的生理反應,有時我們的行為反應會受到自己的判讀結果所影響,好比我們在參加一個聚會前感到心跳加速,若解讀為焦慮,便很有可能放大緊張,以致於在聚會裡表現不佳,反之,或我們解讀為興奮,那會有助於自己提高專注力並拿出好的表現。

觀察身體訊號時,試著運用正念冥想中的「身體掃瞄」,集中注意力緩緩掃過身體每個部位,留意是否有不適或緊繃疼痛,幫助自己接收身體的訊號,以加強判讀信號的能力,和發展出更完整的自我覺察。

如何瞭解自身的信念和價值觀?試著檢視自己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當中便包括核心信念和先入為主的看法,會有所幫助。

信念與自己身處的背景、經歷過的文化和環境息息相關,代表對某些事情即使缺乏確切的證據,也認定某件事必然為真的堅定看法。

信念通常有一種極端的特質,有的非常正面(只要下定決心什麼事都做得到),有的則會讓人不自覺地自暴自棄(我就是個失敗的人),它們常不易被察覺,但時刻影響我們在各種狀況下的思考和行為,也決定了你如何看待自己、他人和整個世界。

要發掘自己的核心信念,會需要仔細拆解並深入自我對話,可以試著以寫心情日記的方式加以篩檢,重點不在於事件本身的細節,而是把重點放在對事件的想法,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你感覺如何?你做了什麼?你對發生的事有什麼想法和結論?不斷地對自己的想法發問,試著從各個事件中尋到共通點。

至於價值觀,則是弄清楚在生活的各個面向中,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我們的價值觀通常與普世準則有關,如誠實正直、要有同情心等等,這些都會成為我們生活的指導原則,對我們的生活方式有著重大影響,最關鍵的問題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想成為什麼樣的家庭成員?想建立與維持什麼樣的關係?在工作中最看重什麼?是否重視個人的發展?想要如何照顧自己的健康與幸福?諸如此類深入生活各個層面,自己最看重什麼和想做什麼樣的自己。

當我們探究出為什麼會有這些信念與價值觀後,可以試著養成挑戰自身信念的習慣,練習敞開心胸培養更深層的自我覺察,也能讓我們更加瞭解自己。

自我覺察有助於發掘真實自我

書內還提到一種能增進自我瞭解的絕佳方式—寫出自己的人生故事。寫下生活裡能夠刻劃自己和自身性格中重要特徵的一些故事,對自己坦誠而且盡量深刻描述,主要針對下列四個提示寫出關鍵事件:

1.人生低谷:讓人感覺非常負面的事件,可能和恐懼、幻滅、罪惡感或絕望等有關。

2.人生頂點:寫出一件和真正的喜歡、幸福或滿足感、寬慰與稱心如意有關的事。

3.轉捩點:一個你對自我理解發生深刻變化的時刻或事件。

4.自定義回憶:能反映出人生中不變主題的回憶,有助於說明你是什麼樣的人(以我為例,我知道自己受「害怕不被愛」的課題影響,正是察覺了之後才讓我意識到可以改變)。

寫完後,再來判讀事件當中的情緒品質,是正向結尾嗎?能否從故事中獲得有意義的教訓?光是如此反思自己的故事,就可以幫助我們看出自己的某些信念或思考行為模式,與加深對自己的理解。

藉著探索性格傾向,理解自己的身心反應,拆解信念和價值觀或寫出自己的人生故事,都能讓我們培養出更深刻的自我覺察。自我覺察的能力越好,就越能讓我們有辦法後退一步,看清楚自己為何有那樣的想法或反應,便能更有效地、更快地做出適合新情勢的回應。

越是能自我覺察,就越是能增加心理適應能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