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完前一本書《強韌心態》後,我明白能否擁有「活力」與提升自己的活力對日常生活的幸福感相當重要。如果我對每天的生活都能抱有期盼,隨時都覺得自己反應靈敏,充滿精神與元氣,那應該會是很棒的一天。
後續翻閱《最佳狀態》這本書,則擴展了我對「很棒的一天」的認知。我們感覺狀態很好的某一日,懷有活力只是其一,我們可能還覺得自己工作的時候很有生產力,安排的事項如期完成,就算中途有問題也能迎刃解決,總之那是個覺得自己充分發揮自身能力而且獲得成果的日子,並且從中體會滿足感和成就感。
這麼多年的工作歷程中,我確實曾體會過這種感覺,雖然忙碌但卻能樂在其中,努力完成任務後還有一股暢快感,同時也帶來自我激勵與肯定,讓我知道原來自己能做到那麼多事,原來自己擁有那樣的能力。這是我也想持續追求的狀態。
而能否達到這種「最佳狀態」,原來都與「情商」有關。
超越心流的持續卓越
我們常覺得能進入心流時刻,達到忘我的巔峰狀態才是所謂的「最佳狀態」。不過,要到達這樣的境界,往往會需要挑戰的程度與能力高低相匹配,恰巧能使人全神貫注投注潛力,而事件又不至於難到無法達成,條件較為嚴苛也不容易捉摸。
而一味地追求心流的理想狀態,堅守著「最好的自己」的標準會讓我們傾向完美主義,帶來精疲力竭與倦怠,因為誰都不可能時刻都維持在巔峰,我們也很難每天都有機會體驗到這種情境。
所以和心流不同的是,「最佳狀態」比較實際,因為可以經由努力實現,我們只需要專心的將手邊重視的任務做到最好即可,而不必非得達到心流境界,這樣的標準能讓我們更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也不至於一直批評自己。
每天,只要能專注的按照自己設定的標準完成事項,取得收獲成果或穩定的進步就已經是「最佳」了。關鍵在於「專注」,當你覺得自己做的事有意義,或已有自成一套的做事方式,都有助於提升專注度,也能促成自己的卓越表現,毋需進入心流狀態也能全心投入。
而擁有較高情商的人,則因為能敏銳感知自己當下的處境與情緒,辨識出什麼樣的工作可能令自己滿意又或困擾,所以能較快的調整心情幫助自己更好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也就能常保持「最佳狀態」。
最佳狀態指的不只是工作做得有多好,而是以正面的相關心態面對工作,特徵是有活力、奉獻精神與全神貫注,我們在情商較佳的人身上也常看到這些表現。
書中統整出許多人認為所謂的「最佳狀態」會帶來怎樣的主觀感受,我們也可以據此來評估一下自己的情況。
處於最佳狀態或美好一日時的感受(p.31):
1.更有創造力,能將障礙視為挑戰。
2.更有生產力,完成優質工作。
3.感覺良好,心情愉快。
4.頭腦敏銳,取得邁向大目標的小勝利。
5.看法積極,努力不懈。
6.在人際間給予及得到支持。
觀察你認為處在最佳狀態的人,是否展露以下特質(p.45)?
1.擁有正面的人際關係,願意幫助同事。
2.感覺高度參與,更有生產力、更投入,能取得更高績效。
3.對工作更加滿意,更盡忠職守。
藉由EQ之父丹尼爾‧高曼這本新作,讓我也再次意識到「情商」對於生活的影響,以及如何讓自己能持續保有嚮往的「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