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太多:對兒女有過多的擔心,例如:擔心孩子課業跟不上、
擔心孩子不適應、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等。
二、做太多:替兒女承擔太多的責任,例如:接孩子上下學、替
孩子拿書包、替孩子復習課業等。
三、罵太多:情緒遷怒時,不理性的話往往脫口而出,結果挫折
了孩子的自尊心,也造成親子關係惡劣。
四、給太多:無論是物質生活的補償,或是口頭上的讚美,有時
候給了太多,造成孩子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脹。
五、要太多: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結果安排了過多的學習,
讓孩子大感吃不消。
六、玩太少:親子之間太少有趣的休閒活動,欠缺開懷大笑的共
同回憶。
七、「坐」太少:親子之間少有坐下來聊天談心的習慣。
八、知太少:可能忙於工作,可能忙於家事,結果忽略現代資訊
吸收,親子間只能談些日常瑣事。
九、愛太少:父母當然關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行動表達上,總
是還不夠具體和明確,使得親子相處上,減少了互
動的潤滑劑。
十、變太少:親子相處模式一成不變,忽略自我省察和不斷調整
,以致孩子越跑越遠。
--------------------------感想--------------------------
父母養育子女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怎麼愛得適當,要怎麼愛
的剛好又不會過度成溺愛,其實是父母頭疼的事,怕管得太少孩
子走錯路,怕管得太多孩子又疏離,做得多,孩子覺得你應該的
,做得少,孩子又覺得你不愛他,分寸還真難拿捏得宜。
每一對夫妻都自有其教導孩子的方式,不過夫妻之間應該要有共
識,而不是他教一步妳教另一款,這才會讓兒女無所適從並且無
法理解父母的想法,當然父母在關愛的途中也要想到子女的「自
我成長」和「尊重」。
當爸媽的其實很辛苦,難就難在不是生了孩子就知道怎麼當父母
,每個人都在不同的身份下學習,有些子女對父母予取予求,而
愛變成放任的理由,有些人也不懂得怎麼當父母,而子女總以為
爸媽什麼都該了解,若是父母能了解子女的念頭而不光是要孩子
照著自己的想法走,說著都是「為你好」,而子女能懂得父母並
非萬能也需要互相體諒,溝通的方式其實就應該和一般朋友或其
他人無異,只是因為親近所以往往忘了保持旁觀的距離。
只是因為愛,所以會添加許多自己的情緒,如同友情愛情,控制
自己的情緒反而是件重要的課題,其實每種感情都怕將自己的理
想套進對方身上,逼迫對方照著自己的想法走,兩相差異所起的
衝突給彼此帶來痛苦,這在每種感情上頭似乎都有相同情況。
愛能讓人糊塗,過猶不及都是種辛苦,在感性與理性間有怎麼樣
的平衡點,只有自己經歷過反覆修正才能清楚。
- Jan 24 Mon 2005 14:34
[e-mail]現代父母的十件糊塗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