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朋友遭逢不開心的事時,總會想給予安慰,慰問關切當然是
很溫暖的,但也要拿捏分際,清楚自己的角色與想表達的重點,以
免給了「過頭」的關心。

  有些人,會開始述說自身的雷同經驗,原本是想藉此讓對方了
解,有另一個人也經歷過一樣的痛,所以可以懂得那種感受,但說
著說著,也不知是亢奮或氣憤,開始翻起舊帳痛罵故人一頓,還邊
說著「我那時也是這樣」、「現在這種狀況就和我當時一樣」,慷
慨激昂,我總忍不住想,既然已經明白對方的傷是怎麼來的,又為
什麼要再提醒對方一次事實有多難看呢?那看起來反而像是在別人
的傷口上撒鹽,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同仇敵慨一起罵的安慰方式。

  若當事人是較理智平靜的,會清楚別人未必能完全理解狀況或
感同身受,就算狀況雷同,每個人的體會也不同,簡單表示支持,
或提起「我也有過這種經驗,所以大致上明白那種感受」,有時,
這種「原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如此,還有別人和我一樣,我並不孤
單」的感覺,就已經很足夠了。

  對方真想聊自身狀況,自然會再多說明一些,或再詢問一些細
節,那閒聊一會對於當事人來說也有抒發的作用,不然的話,點到
為止也就好了,未必需要話說從頭,重點是在於提供安慰,把自己
的往事說得悽慘可憐,是要與朋友比誰慘,要對方「知足」?又或
是要換成對方來安慰自己?即使並非做此想,都模糊了焦點。

  有些人,雖未有相同的經歷,但會以「年紀較長,見多識廣」
彷彿過來人之姿提出建議,或是教導該怎麼走過這段路,我也覺得
多餘了,人生裡的磨難還是只有自己能走過與面對,他人的作法未
必每人適用,沒有誰能「指導」誰,最多,都只是陪伴的角色,給
予自以為的意見,不如好好聆聽對方心裡的話。

  與其當事後諸葛,分析對方的心裡怎麼想,分析事情怎麼會變
糟,或去責難對錯,不如先給予朋友一個擁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