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自己的生活中獲得的體悟,總會最貼近也最深刻。我認為,「生活即導師」,只要留心觀察自己的生活片段,就會從中學到人生課題。

當我學著從旁人角度觀察自己如何回應生活中的刺激,又或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時,我會把自己當做是一個「心靈工程師」,檢視自己的狀態,找到想修改的程式,就試著清理並改版更新。這麼做,並不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想成為「更真實的自己」。

如此反覆的練習,讓自我觀察成為一種習慣,我能在受到刺激升起負面情緒時與自己稍微拉開一點距離,看清楚當下的自己,並助於我做出更適合本性的決定,與找到自我關照的方式,使我得以守護心靈穩定

也因為心靈變得穩定,情緒變動相較以往更加平和,我意識到自己看待事情的態度也變得不太相同。

上個週末我照常出門前往咖啡廳幫忙,接連數日有雨,撐傘已是日常,那天走在半路上剛好遇上一陣大雨,沒一會兒我的褲腳都溼了,但我絲毫沒有覺得不耐,只是繼續往店裡前進。

到店裡後,我開始在內外場工作,期間在翻動油炸鍋裡的薯條時不慎被油噴到額頭和手指頭,我馬上沖水冰敷,也沒有氣自己笨手笨腳或是為流程不順感到煩燥,處理完後再接續手邊的事項。

雖然這是再日常不過的小事,但我發現自己閃過的第一個情緒或念頭,都不是負面的反應。我沒有碎念倒楣遇到大雨讓褲腳濕不舒服,也沒有嘖聲怪自己粗心大意,兩件小事的當下,我都很平靜。

我突然閃過一個體會:當我接受自己遇到的事情是「本來就會發生」,而不是質疑「怎麼會發生」時,我自然就比較不會因此被勾起情緒。

下雨天腳被濺濕是本來就會發生的事,油鍋會噴也是本來就會發生的事,我就只是剛好遇到了「本來就會發生的事」而已,當覺得發生這些事很平常,我就不會將它們與我的運氣好不好又或我做的好不好這類的自我評價畫上等號。事件本身是中性的,我不多加詮釋就不會有相對應的情緒發生。

這也代表我對事件的認知有所改變,我「放下」很多假設。

我並沒有先行預設或理所當然認為自己雨天出門還可以完全不沾一滴水,也不會先入為主預期在咖啡廳裡工作時所有的事都要合我心意,只要我們對一件事沒有既定立場,就不會有事與願違的失落或不悅,也就較能平靜的面對及處理,畢竟生活中,什麼事都有可能,什麼事都會發生。

若是能放下各種「必然」與「應該」,就更能放寬心接受所有的「可能性」;能放下各種「成見」與「執著」,就更能夠平心看待他人與我之間的「差異性」。我們心裡介意的事越少,就越不容易被踩到痛點,這等於也是在替自己的心掃除地雷,為自己剪去點燃火氣的引線,減少情緒的爆點。

我們放下越多預期心理,能平常看待身邊發生的許多事,就越能為自己的心尋得平靜。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