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參加國中同學的喜宴,席間閒聊談及與伴侶的契合程度,
,我一時語塞,我真沒想過彼此有多契合,何況要將之數據化列出
百分比,只明白兩人不可能百分之百完全互補,多半是尊重彼此之
間的差異,於是玩笑回應其實我是眼睛一閉咬牙就嫁了。
返家途中和阿良又聊起這話題,只能說感情的適合度很難以理
性數字細列計算,真要從各層面剖析雙方異同,恐怕光列對照項目
就是難事。生活習慣不同,互相能接受也並無大礙,意見相左,兩
人取得共識也能有個結果,雙方的「不同」,有時是增進對相處的
了解,不能全然歸為「不適合」。
交往期間,我們都在探索對方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雙方的想
法能調整近似,因為願意溝通,各自的興趣、習慣能獲得對方接受
甚至參與,因為願意理解,但即使交往多年,也很難在每件事都能
有不必說出口就能全然一致的意見,總是在學習表達各自的「不同
」,並尋求兩人都能認同的答案,有「不同」,才有調整的機會讓
彼此更契合。
因為成長環境有異,價值觀與想法必然會不一樣,雙方能否好
好相處,往往不是看對方有多少優點,而是辨明彼此認知落差的事
項,是否真的完全無法調整或影響生活(嚴重者如暴力傾向、賭搏
等影響人身安全的壞習慣),不能、不想、不願意妥協的,最好不
要勉強自己,不然就要明白妥協的後果與轉變自己的心態。
我笑說結婚前也要有將來「和對方的缺點一起生活」的認知,
雖然一起生活後會改變部分生活習慣,但改不掉的行為很多,若天
天只著眼於彼此的缺點,對方成了眼中釘肉中刺,還怎麼過一輩子
?總歸兩個字,「互相」,畢竟誰都不完美,也正是因為不完美,
才造就每對伴侶獨特的情感關係。
或許我的想法較樂觀,可我覺得,如果雙方都還願意為這段關
係投入,「不夠契合」也仍是有「契合」二字,也許從各自少說些
「不」開始,給彼此磨合、調整的空間,試著逐漸減少不契合的事
項,慢慢的也能增加感情的契合程度。
完美的契合也需要互相配合。
衍伸閱讀:契合對象
- Nov 14 Mon 2011 13:27
契合程度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