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動物夜裡突然被強光照射時,因為亮度瞬間變化太大,導致牠們暫時失明,瞬間僵直不動,直到適應環境改變為止,但也很常因此讓牠們被車輛撞上而喪命。
我發現自己有時也很像那些僵在路中間的動物,腦袋空白一片,即使之後反應過來,但總是慢了幾拍。我會在店員多問我幾個意料外的問題,看似容易的小事上冒冷汗發懵,但在重要的會議上緊張之餘卻還能應付,怎會這樣?
後來發現,因為我不知道陌生人會對我講些什麼,未知的緊張放大各種感受,所以也許別人覺得稀鬆平常的對話,我卻無法好好回答,可是在面對重要的事項前,我會在心裡模擬很多狀況和解決之道,不安的情緒會促使我盡可能的多準備,所以反而感覺比較能迅速反應。
也讓我知道,比起面對「人」可能會有衝突的不安而言,面對「事」比較不那麼讓我緊張,因為知道「事情總會有辦法解決」,到此,我只知道哪種情況是我的不適圈。
《駕馭不適圈》這本書讓我學到可以試著逐步克服自己的緊張(有些害怕無法消除,但可以學著相處),加上我即將脫離現有的舒適圈,準備走向未知的不適圈,該怎麼讓自己可以應付各種無法預期的挑戰,我也很想知道。
這本書讓我明白,可以更積極的看待「不適圈」。
不適圈,會讓人緊張畏懼不安想逃的事,怕自己做不好會失敗的事,但如果想挑戰自己,做出一番成績,並且活出充實又有意義的人生,「失敗」這種讓人不舒服的感覺肯定會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
不要認為自己是浪費時間,只要我們學會辨視曾犯過的錯不再重蹈覆轍,有時踏入不適圈反而激發出潛力,那些不敢嘗試、碰觸自己不擅長的部分,是因為害怕失敗,害怕失敗後別人怎麼看自己。
我很喜歡書中的比喻,把挑戰新事物的不適感想像成搭雲霄飛車出發後,抵達最高點,準備向下衝的那個瞬間,只有幾秒鐘,也真的很恐怖,但它在整個2分鐘的經驗中只不過佔了十分之一,踏進不適圈一定會有感到很不安的時刻。如果我們以為迎接挑戰的整個過程都會讓人感到不適,我們就無法鼓起勇氣接受新的挑戰。
明白不適必然會發生,並且告訴自己,就算失敗,至少我很勇敢地去試過了,我仍舊是個很有價值的人,這本書帶給我這樣的勇氣,我也準備要搭上新的雲霄飛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