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寫過「先入為主」會影響我們對事件的認知,以「自以為」的認知判讀一切,需要擺脫先入為主,才能把事情看清楚。而近來,我更進一步體會到,「先入為主」是觸動負面情緒,讓心受苦的關鍵。
因為「先入為主」,會讓人以強烈的主觀先行判定事件,鈎住我們的心情。
工作間,我收到一封來信,我針對信裡提到的幾個問題,確認相關答案和判斷接下來的處理方向,那封信對我而言就是待處理的工作,沒有勾起我什麼特別的情緒。但收到同一封信的同事,告訴我她看信後覺得對方的用語好似很理所當然地在要求什麼似的,讓人有點不舒服。我這才意識到,即使是相同的事,但每個人的主觀解讀往往牽動隨之而來的情緒。
處理工作事項時,我多半專注在確認要解決的狀況或問題,不太多留意對方是否參雜了什麼情緒,但當然,有時候對方的情緒就是要解決的重點,還是得視情況而論。可是在瞭解待辦事項的內容時,我會先放下對某些字句的主觀判斷,因為那不是我在意的重點,再加上我知道有時候之所以會起情緒,是因為自己的心裡先有負面評斷。
我們可能會依過往經驗就先認定對方來意,為對方貼標籤:他來找麻煩、他很囉嗦、她很煩人、他就是得寸進尺、她就是沒禮貌,當我們先有諸如此類負面評價,便會不自覺開始放大檢視對方的言行字句,便容易帶起負面聯想,勾起不快,但這對處理事情不見得有幫助,而這正是「先入為主」激起的反應。
負面的先入為主,會激發人的想像力,讓人只相信自己內心上演的小劇場,內心戲總是演得就像真的,於是我們乾脆封閉好奇心,省略探尋事實真相,直接判定對方對錯,而且認為對方都在針對自己。當我們已經帶著負面認知去解讀別人的言行,自然很容易生氣。
就像在我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應該都有發生過,原本我們以為不太好的事,到最後其實是意外的好事。
比如初次見面原本感覺有點距離的人,最後卻意外成了好朋友;原本以為錯過的好事,最後又回到自己身上;第一次做的事失敗了,但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後,促成了下一次的成功。又或是,起初以為的好事,沒想到竟是帶來痛苦的壞事。
我們的先入為主,不見得每次都正確無誤,但卻每回都牽動心情起伏。
這些經歷都讓我學習到,試著平心看待自己遇到的每一個機緣,或許不用每回都急著判定它的好壞,因為那會影響自己做出的決定。
覺得它好,就費盡心力;覺得它壞,就馬上放棄,很多事未到最後都不見得會知道結局,或就算到結局也可能又翻盤,若只憑過往經歷馬上做出判斷,我們的視野就不容易擴張,眼界也不容易提升,很難看見新的事物與機會。
好或壞總是相對而不是絕對,有時候甚至好壞的評斷會視情況而互換,一切端看自己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眼前的事。不要太快或先入為主下定論,才不會錯過看見事情變得更好的可能。
我們先入為主的評斷,會決定自己處理事件的想法與態度,如果可以先把評價放在一邊,會更有助於好好思索解決或應對的方法,好過讓彼此的情緒互相糾結在一起。
當我們覺得自己受苦,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先入為主,放掉衝在理智之前的「先入為主」,讓情緒與事件脫鈎,也讓我們的心不再自找苦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