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討厭」是情緒的底線

平時我已經很習慣帶著「感恩」的濾鏡看待一切,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人,但要能感恩所有的人事物,有時確實不是那麼容易。這種時候,我就會切換另一種情緒設定——只要我能夠「不討厭」遇到的人事物,其實就夠好的了。這種轉換情緒的方式是讓我維持情緒穩定的方式之一。

不討厭,代表雖不到喜歡的程度,卻也不厭惡,對我而言是比較中性、持平的情緒,我不用投入太多情緒成本或被勾起太激烈的情緒。我會做這種情緒調整,是有感不管是正向或負向的情緒,其實都會耗損不少的情緒成本,尤其在我能量不足的時候,兩種起伏都會對心靈造成或多或少的負擔,所以會轉為以比較不消耗能量的方式面對外界人事物,也可以將情緒的開關握在自己手上,不由出現的人事物來決定。

面對不喜歡的人事物

我們可能會為生活中的人事物貼上不同的標籤,喜歡的、討厭的,有興趣的、想迴避的,不同的標籤會引起不同的情緒,而「不討厭」也是其中一種。所以,或許可以試著在正負向的註解以外,加入另一種選擇。

比如有一個人出現,若對方是自己認知裡的好人,我們看見他往往會感到開心,可若他是認知裡不想來往的人,那可能他根本還沒做什麼或不論做什麼都容易惹人心煩。但如果他是個「不討厭」的存在,並沒有被自己特別註記是好或壞,那對我們而言,他的出現或離開就比較無關痛癢,也並不會對他們的言行有太多想法或感受。

正是因為清楚知道我們的情緒很難完全不受旁人牽動,如果在勢必會受影響的情況下,我仍傾向多保留對方「正向」的印象,少給他人貼「負面」的標籤,因為負面的感受通常來得更強烈,我希望自己不要耗費太多情緒成本在沒那麼重要的人身上,或使自己的情緒太過受人左右。而「不討厭」正是在為自己設下情緒底線,為的是不讓自己繼續被負面情緒勾住。

對我而言,「討厭」已經是很有重量的情緒,代表對方的存在會佔據我的注意力,或即使我不願意但對方卻仍會在我心裡佔有一席之地,因為只要心生厭惡之意,我們就會忍不住花時間與精力抱怨對方的不對、不好,想辧法強化與合理化自己討厭對方的原因,也會持續感到不悅。想想這真的是不符合效益的情緒投資,因為我投入得越多,心情越差。

所以當我察覺到自己未必那麼喜歡或期待出現在生活中的人事物時,我便會為自己的情緒定調,抱持著「我不討厭」的想法,這有助於我能夠持平心態去做事或與對方互動,而不至於心情不好。

應用「不討厭」的情緒設定於工作上

面對不喜歡人事物之中,我特別對「工作」這件事有感,因為許多人一聊起工作就頓時負能量爆表。

我常想,「工作」本身真的有那麼討厭嗎?雖然我們未必喜歡工作項目裡的每件事,但若有機會能看見自己的能力被認可,或從中收獲價值感,我想工作應該還是有能讓人愉快的時候吧?或至少,我們也能賺到薪水。

可如果是帶著「討厭工作」的心情上班,那也難怪會忍不住花時間對各種大小事靠北。因為工作本身就讓人討厭,所以職場裡的人事物都變得很容易惹怒人,也很可能就算很簡單的事做起來還是會讓人煩躁不堪。

但如果在面對「工作」時能帶著「不討厭」的心情呢?在無法不賺錢的情況下,既然是不得不做的事,那麼與其厭煩的度過一段時間,是不是有可能改為讓自己不要一直陷在那麼低落或厭世的狀態裡呢?這也是善待自己的方式。

不討厭,就不會對事件先入為主的帶有情緒,也就能比較有耐性的處理瑣事,與能更集中、更單純地投入在完成事項的狀態裡,還能一併提升工作效率。

而且我認為,比起工作本身,普遍會讓人心生厭煩的多半是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主管、同事或客戶,有時未必是事情難做,而是人難處理。如果我們在遇到這類人時能稍微和「討厭」的情緒拉開點距離的話,我覺得可以幫助自己不容易受到他們的影響,也能更好地做自己的事。

除此之外,在面對不確定的事物時,我覺得「不討厭」的心態也有助於自己勇敢跨出去,因為既然不討厭,那何妨去試一試呢?想想「不討厭」的設定還真的挺好套用到生活各層面。

當我們討厭的人事物越少,也就越不會被勾起心裡的煩燥、不悅,不會受他人的言行所擾,心情也就會更自在一些。

我們不必喜歡整個世界,但可以試著讓它們不那麼討厭。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