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的小孩在理解較多詞彙之後,因為發現他人可以明白如
此的表達方式,且獲得他想要的回應,開啟了這樣的認知是興奮的
,便看見這歲數的孩子有時會呀呀地說個不停,加上肢體動作,急
欲讓人明白他要些什麼,不熟識的旁人見了,有時得猜上幾次或問
上幾回才能確認小孩子想說的話,可若是親密的家人,只消點小動
作或支吾幾聲就可以知道意義,像是練就了互通心靈的特殊能力般
,那都是因為緊密的生活及投注在意,於是擁有默契,三言兩語便
能夠察覺全意。

  這般「能力」在情感關係之間也能發現,可能晚餐時間才想著
吃些什麼,母親便準備了心裡想吃的菜餚;可能思路混亂急切地想
說些什麼,字句的順序拼湊得零落,他卻一聽就能回答,又或送了
好友禮物,剛巧是她需要且正準備購買的,那一刻,他們和自己相
視會心微笑,心頭流過溫暖,這之中眼神交換與舉止動作的感受,
旁人無法體會那種微妙。

  並不是每個密切往來的人都能與自己產生默契,那需要些緣份
加上長時間相處,對彼此的價值觀、個性、脾氣及喜好等等都有相
當程度的了解或雷同,慢慢地熟悉後,發現雙方之間產生了某些不
必言談就能了解的事,語氣高低就知道對方情緒,表情變化就知道
對方想法,能感受細微處的雙方往往都會有較親近的情誼,相處模
式也較為輕鬆愉悅。

  與人同有默契的感覺自在,說話較易理解,行動較易接受,可
是有默契不代表之後完全不必溝通或有話不必說,要保有良好的默
契仍需有密切的情誼,雙方疏離陌生又怎會有心去在意對方的感受
或想法?而情誼來自於雙方的相互經營,兩方共同投入便能持續最
佳默契,想想,得花上多少的時間雙方才能達到心意互通?能擁有
這樣的情誼實屬難得,那並非如吃飯喝水般容易,所以我始終說著
「珍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