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由生活經驗或累積見聞,每個人對於某些事件都存有既定印象或慣有的處理方式,不過,既定印象不見得等於正確,慣用的方式也不見得適用所有類似情形,當他人的情況與自己以為的有所不同時,我認為表達尊重是禮貌,好奇詢問是客套,驟下評斷就太過失禮,藉由自身經歷也提醒自己。

  與他人閒談間若提及我家另一半創業,多半會被詢問以下三種個問題:「妳怎麼還需要上班」、「妳怎麼沒幫他管帳」和「妳怎麼沒去他的公司上班」

  面對這種客套問候我多半簡短老實回應比較省事:「我喜歡工作賺自己的錢」、「我不擅長管帳」和「我喜歡各自工作」

  而當我誠實回應,偶爾遇到有人露出欲言又止的神情時,我便心裡有數,「我的答案不如對方預期」。因為對方接續下去的說法,常是帶著同情,猜測他創業不順或收入不穩所以我還得「辛苦」工作,那,就隨人想像吧,畢竟我也真的沒有深入了解另一半的工作內容,不能也不想向無關的他人多加解釋,我不在別人的嘴皮底下過生活。

  可能一般都覺得另一半創業,伴侶應該一同支援,「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找老婆管帳能省份薪水、錢不會被外人濫用,作帳安心等等有很多優點,兩人擁有共同目標,一起奮鬥努力完成理想當然是很棒的事,只是,我們「同心」的部分,是選擇「各自分開工作」,我們尊重對方的決定。

  交往期前他就展開創業挑戰,與我分享消息時,他已經準備好一切了,事前沒有和我討論或詢問我的意見,也沒有向我提出一起工作的邀約,可我一點都不介意,我不會因為他沒找我一同創業,就懷疑我對他的重要性,也不會覺得他沒找我一起努力,就是沒把我納入人生藍圖不重視我,因為那是「他的」公司,既沒用到我的錢,更不是我的專業領域,不是我擅長的事,我不想硬要搶個演出角色給予意見或先拋出擔憂。

  若再多加考量現實狀況,雖然不知道後續到底公司能做多久,一開始可能沒有穩定收入,也無法預料前景如何,但他總是會有辦法養活自己的,何況我也有工作收入不必依賴他,我不選擇分手,那能做的最好選擇,就是給予祝福與陪伴,理解並適應相處模式的必然調整和照顧好我自己。

  那時並不是因為沒結婚所以覺得自己沒資格發言,而是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是「分享」人生,不是「干涉」或「阻礙」對方的人生,我想看他做喜歡的事,不想看到他後悔,最重要的考慮,是不想讓我自己成了他日後懊悔的理由。

  過些日子後聊起,發現也有人問他,自己的公司怎麼沒讓老婆管帳?我感興趣的不是他打發別人的答案,而是他心裡認真的想法,一方面是他與合夥人的共識,雙方家人摻入有時反而不好理性溝通,也想避免「公庫通私庫」的金錢混用狀況,加上我的工作型態比較穩定,他的工作性質壓力較大,創業過程難免忙碌而且有起落,他說累一個就夠了,不必兩個人一起累,身為識相的伴侶,聞言馬上感謝他讓我「坐享其成」,讓我只需在工作以外的層面,以適合我的角色陪伴他。

  再回到開頭提的「既定印象」,這也是我在婚姻中最感輕鬆也最為感謝的部分,便是彼此都未預設「婚姻中的角色功能」,沒有關於夫妻角色的既定印象,才能協調出適合當下狀況的相處模式。

  我想,這也和彼此的行事態度有關,我們習慣「讓出空間」和「互相協助」,不會有「任何事對方都一定要幫我」的想法,也沒有「任何事我都必須要幫忙」的念頭,只有關切詢問但不會強行介入,不因為沒有主動表達幫忙就為此責怪對方或感到愧疚,但當對方發出求救訊號,就會全力支援。

  相較於留意「身為丈夫/妻子該做些什麼」,我們更在意的是「理解對方的需求/明白自己能付出什麼」,沒有僵化的既定印象,彼此的相處才會有彈性,身為不管帳的妻子,我安心自在,身為沒讓妻子管帳的丈夫,他也很輕鬆愉快,這就夠了^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