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有沒有想過,你對伴侶說的話,或伴侶對你說的話,當中是帶著愛,還是藏著毒?

      言語是我們表達自己的基礎,也是和別人溝通的必要方法。我喜歡說讓另一半聽了會微笑的話,但也曾在爭執磨擦中說出連自己都覺得過份的話,事後我不希望再犯同樣的錯,所以特別重視親密關係裡使用的字詞言語。我先前透過閱讀《非暴力溝通》,學著如何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傾聽對方,這回也經由《有毒的話語》《言語暴力》這兩本書,學著避免親密關係間負向的言語互動,更深刻體會到「言語」既具有能讓彼此開心加深情感的力量,也擁有能讓彼此步向痛苦毀滅美好的破壞力。

      人際關係互動是「微笑」的重要來源,也是我重視的課題,這之中「親密關係」的影響尤其來得深刻,我們如何經營維繫情感,也決定能否從中收獲幸福快樂。親密關係建立在對彼此的愛與信任之上,最難以切割、最不易設立界線,也最沒有利益衝突(其實親子關係也是,只是愛的層面不同),我們會藉著「言語」展開對話,展露愛與關懷,在正向的交流中建立連結與維繫情感,但有時候,不管是有意又或無意,我們的言語也可能會變成毒針與利劍,以無形的方式毒害和破壞關係,我希望自己不會成為毒害關係及傷害伴侶的人,我想要更瞭解如何預防,這是我讀這2本書的原因。

      我們總以為「言語」不似刀槍會造成身體傷害,但卻不知它會帶來更深的心靈戕害,因為枕邊人說的話更是讓人在意,有的人會將口無遮攔解釋為只是展露真實的自我,卻沒有意識到使用傷害的言詞,內心其實都潛藏「控制對方」的意圖。不管控制的理由是什麼,共同的武器都是「話語」,目的是想維持自己在關係中的強勢地位,因此操弄、掌握與支配對方的情感,這些話不是自我安慰說著「左耳進右耳出,別往心裡去」就能真的一笑置之不留痕跡,它們會反覆以不同的形式滲入內心,就像伴侶長期在你沒察覺的狀況下餵食毒素,甚至他也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而他說的每句話都正一點一滴侵蝕你的內心,直到你變成傀儡或崩潰為止。這兩本書正是教我們辨識出親密關係中的言語互動是否暗藏毒素,或自己是否正受其侵害。

      《有毒的話語》讓讀者學習識別「控制」的情境與行為,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及辨認預警,避免因此而來的心理傷害;而《言語暴力》則是著重解析「言語暴力」的特徵與類型,並教導適當的應對以有效捍衛自己。兩本書都著墨於「親密關係」中的話語控制及傷害,親密關係深及我們對愛的渴求與自我價值的需求,因此控制及傷害行為更常發生於親密關係中,讀後我認為言語暴力是有毒話語的類型之一,相較於其他類型也許比較容易理解,所以試著將兩本書的概念按自己的想法組織在一起。

話語控制及言語暴力傷害的共同點在於:

1.控制者不會承認或認為自己正在控制或傷害伴侶,也不會主動尋求改變,而受控者可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受到操弄或被傷害。
2.控制者的言詞都會讓受控者感到自我懷疑、內疚、恐懼等貶抑自我價值或混亂的想法。
3.認知是否身受言語控制或言語暴力的責任,都在受控者身上。

如何知道自己正被話語控制或遭受言語暴力?

      在情感操控的關係中,控制者多半對自己的行為無感,甚至受控者也習以為常,除非受控者意識到狀況,情況才會變得明朗。《有毒的話語》和《言語暴力》都提及,關係中的一方會帶著控制的意圖,使用言語操弄對方與情感關係,我認為這都是傷害伴侶的行為,因此我將言語控制及言語暴力統稱為「言語傷害」。至於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身處言語傷害的關係中?我整合兩本書裡提及受控者在言語傷害的關係中會有的反應及徵兆,可以先試著檢視自己的關係互動及內心感受,是否符合以下描述:

1.和對方互動,有時會感覺腦子裡像一團漿糊,不知所措,一時無法鎮定。
2.常毫無防備地遭受言語攻擊,某項承諾被打破,或某個期待落空,令你措手不及。
3.伴侶出現會讓你坐立難安,跟伴侶互動或爭執後總是感到身體不適,如頭痛、胃痙彎等。
4.對方對你的評價斬釘截鐵,總說「從不」、「總是」,以及動詞「是」(你總是……、你一直都是……、你以前從來不是……)。
5.接收到模稜兩可的訊息,但基於某些原因而無法或害怕問清楚,或問了也得不到確切回覆。
6.認為對方是好意,結果其實是惡意。
7.好像被人牽著鼻子走,沒有自主權。
8.隱約覺得事情不對勁,有想逃離的衝動卻又感覺動彈不得,很迷
茫不知能找誰求助,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感覺孤立無援。
9.感受到不合理的、無確切緣由的罪惡感或內疚,憂鬱、自我厭惡、無緣無故的感傷,不安與空虛感,甚至絕望,有暴力或自殺的衝動。
10.自己的主觀變得混亂,對自己的感知產生懷疑,對方的認知和評價與你不同,似乎自己的想法都是錯的,不敢再相信自己的感覺。

除了上述內容,以下另列「言語暴力」的互動特點,也可試著比照。察覺與辨識自己的狀況是很重要的關鍵第一步

      言語控制和言語暴力不見得如我們所想很容易發現,有時比較幽微和隱蔽,面對這樣的冷暴力需要有相當的覺察力,而「辨識」永遠是改變的重要關鍵。

      下一篇則是統整出言語傷害的特徵及類型,也能更清楚分辨什麼樣的互動情境看似還好但其實並不合理。也祝福我們都能明確知道,自己沒有使用這些自我評估的需要。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