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乖寶寶症候群—3:如何察覺到自己有乖寶寶體質?

乖寶寶症候群—1:你也是乖寶寶嗎?
乖寶寶症候群—2:我們是如何養成乖寶寶體質?

如果你覺得自己也患有「乖寶寶症候群」,那可能已經開始厭倦將別人的意見看得比自己的重要,也不喜歡自己老是配合別人不自覺討好,並有感自己容易依照他人的決定行動所以傾向迴避做決定,還對自己的想法沒有自信,而這些毛病都讓你感到不耐,希望能有所改變。若你有以上的感受,請先停止批評自己或對自己的個性生厭,因為這反而是件值得恭喜的事,顯示你已經向前踏出一大步了!

假如完全沒有察覺到自己是乖寶寶成員,仍慣性聽話順從,即使日子過得未必開心,卻未必會萌生改變的想法。所以當你湧現不想要再維持現狀的念頭並感覺難受時,就代表轉變正在發生,而那些不快的感覺和情緒,就是原先預設的乖寶寶模式試圖以這樣的方式逼你走回原路就範,讓你以為要回到習以為常的聽話狀態,自己才會比較過得比較舒服。請記得提醒自己不要上當,並相信自己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承受與度過這段不適的過程。

乖寶寶覺醒的必經之痛

覺察,指的是知道與清楚自己現在的狀態(包括想法、情緒及言行),並會經歷四個階段,從「不知不覺」進步到「後知後覺」,然後學到「當知當覺」,最後也許才做得到「先知先覺」。

從不知道自己是乖寶寶成員,到發覺原來自己許多言行想法原來都受到乖寶寶體質影響,並開始在面對人事物的當下看到預設乖寶寶模式的發生,然後試著改變原有的作法,如此持續刻意練習更新思維後,或許就能在遇到會勾起乖寶寶性格的情境之前,就能夠提醒自己用新的模式應對。

我個人覺得,自「不知不覺」中覺醒並跨入「後知後覺」,這個階段是最不易但也是最關鍵的第一步,而乖寶寶的覺醒正是需要走過這一步,並理解必然會伴隨著「成長痛」。

如我前述所提,其實我原本沒感覺自己有乖寶寶體質,那我是如何發覺的?我得老實說,如果沒遇到夠痛的事,那可能我這輩子都不會意識到原來自己是乖寶寶。

我歷經了至少兩個「發現」,並且每個發現都讓人難受,聽起來似乎頗令人不安,但我卻覺得,能體會並接受這些痛苦是值得的,不只幫助我踏上更新自我版本之旅,而且每消化一段歷程,都會讓人感覺「我又長大了一點」。

1.發現無法再依靠「大人」

四十歲那年母親驟逝,這種頓失至親的喪慟是很大的衝擊。我不僅要學著承受人生重大的失落,還在回首與母親相處的回憶過程中察覺,我以為我已經有足夠能力照顧她了,但其實我在她面前,都還只是個喜歡撒嬌的女兒,以後我做向誰問意見,還能討誰歡心?這種意外難料的恐懼也讓我將人生的輕重緩急重新排序,我才驚覺自己的心態還不夠成熟,該長大了!

乖寶寶們未必會像我直到面臨「死亡」的課題才驚覺不對勁,但不管是什麼狀況,重點是發現自己無法再依靠「大人」(你心目中的理想大人,可能是父母長輩又或重要人物,任何你會去尋求建議或肯定的人)的時刻,才會認知到自己原來那麼脆弱。

當大人們無法再幫助你或是再提供協助時,乖寶寶會像是被打一記悶棍,既錯愕又感到失落、害怕、慌亂與不安,感覺自己好像不再被愛,明明以前都是聽從指令行事,沒有自己考慮過事情的後果又或做過決定,現在突然失去依賴,怎麼會知道接下來怎麼辦?

這種痛苦與手忙腳亂都是必經的過程,這也是我們是否能夠「登大人」的分水嶺。有的人會一邊艱難調適,一邊學著直面無法逃避的事,邁出長大的第一步,而有的人因為難以承受這些負面感受和做決定的壓力,所以埋怨、逃避並擺爛。

認知到自己無法或不能再依賴大人,是擺脫乖寶寶體質必須承受的一大痛處。我自己在這個階段最大的想法轉變,是以往我做事大多都是以「父母喜歡的」為大方向去做,並期望獲得他們的認可,但後來我學到,如果我想當個大人,那應該優先考慮「我想做及我做了會開心」的事,與下定決心承擔我做出選擇的後果。

2.發現人際關係常常使你痛苦

會讓乖寶寶痛到想改變的狀況通常來自於人際關係,失去依賴是其一,老在互動經驗中吃到苦頭是其二。

乖寶寶在關係之中常會先求自己盡力做好做對,努力與人為善,雖然也會擁有一些良好的互動關係,但會梗在心裡過不去的,就是在某些無法迴避的人面前(就是無法迴避才會那麼痛苦,可以迴避的人,乖寶寶會想盡辦法躲開),總是會委屈吃虧或常覺得不被尊重,這會使乖寶寶不斷自我檢討與批評,想辦法讓自己做得更好以改變現況,可還是徒勞無功,實在使人絕望,不知道怎麼會這樣?自己到底該怎麼做?

雖然很痛苦,但這其實也突顯了乖寶寶的性格優點,總是先「反求諸己」,這會是激發自己找方法、找答案和有所成長的動力來源(不過也可能自我要求太嚴格變成壓力來源)。當原有乖寶寶的做法都完全無用,實在難受到不想再繼續下去的時候,就是在提醒自己:這正是改變原有做法的時機。

乖寶寶轉變的做法可能有幾類:一類人因為受傷太痛了再也受不了了,可能會轉為武裝自己,所以轉向極端變成帶刺的性格,他們想著既然乖都沒用,那乾脆放棄當乖寶寶,也不想再在意別人怎麼想了;另一類人則是乖得更極端,弱化自己成為被害者,他們預設這個世界與他人都是壞人,埋怨自己總受不公平對待並認為自己無能為力擺脫被欺凌的環境,只能忍耐承受。

以上兩類轉變後都未必能擺脫人際關係的痛苦,依舊過得不愉快,而第三類轉變,往後雖未必不再遇到不開心的人際關係,但比較懂得自我調適,不再像以往一樣只怪自己沒做好。他們會逐漸懂得課題分離、設立人我界線和認識情緒等等探索內心自我的課題,慢慢就會察覺到,原來有些傷痛源自於自己「太乖」了,然後學著脫下乖寶寶束身衣,用讓自己更舒服的方式生活。

失去依靠和人際痛苦都會推動乖寶寶想要努力成為大人以應付一切,這是乖寶寶必經的成長痛,也非得如此才能打破乖寶寶原有的舒適圈,學著適應不適,提升自己應對外界的能力。

想要改變得先學會觀察自己

你還經歷過什麼樣的傷痛讓你察覺到,是時候該改變了?

不管是回頭檢視自己如何養成乖寶寶體質,又或是回想讓你萌生不想再那麼乖、想要改變的重要事件,這些往回看的自我觀察都有助於你更看清楚自己現下的狀況,與得以思考自己想要做出哪一類的改變。

「觀察與認識自己」是很重要的步驟。我也想再強調一下,瞭解自己的原生家庭如何教育你成為乖寶寶,不是要回頭去責怪父母,而探究激發自己想轉變的重要事件在也不是為了要檢討當時的做法。這些都是為了幫助自己理出原本深植心中但需要調整的乖寶寶價值觀,是自我改版的基礎。

自我觀察能讓自己更清晰地意識到,為什麼自己以往會只按父母親的話而行動?為什麼自己會下意識地討好或委屈求全?讓你從「不知不覺」只依著乖寶寶模式做出反應,進一步認知到,「原來」自己受乖寶寶模式操控許久,甚至可以分辨出哪些言行是受乖寶寶教育所影響。

當你意識到了,登大人之路就已經啟程了,你不再像毫無所覺的人一樣安於當個順從別人安排的乖寶寶,你有能力更新改版你看到與知道的自我。

所以我花了不少時間自我觀察,並運用「內在冰山」的理論才大致理出自己的情況,理解了自己內外在狀態如何受「乖寶寶體質」所影響。我以底下的圖先簡單呈現自我剖析與練習心靈改版的結果,比如我的內心痛點及價值觀如何影響我的外在言行,應該也會與一些乖寶寶成員們雷同,後續我應該會有機會再提到它。

接下來,我會統整自己是如何學著自我改版與擺脫我的乖寶寶身份。

乖寶寶症候群—3:如何察覺到自己有乖寶寶體質?

乖寶寶症候群—3:如何察覺到自己有乖寶寶體質?

乖寶寶症候群—3:如何察覺到自己有乖寶寶體質?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