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見了玻璃娃娃的案件判決,就法律與人情來看,不同的角度有
不同的解釋,只是,理解與接受事實是兩回事,旁觀者的眼光又
是另一回事,我真希望有什麼兩全其美的法子,但現實並不是如
此,於是覺得可惜,那是人命一條與基本道德觀的天秤。

當「做好事」這種行為所賦予的潛意識心態轉變成為「做好事只
會被當傻子與兇手」時,到底是自己選擇冷漠還是被逼迫不得不
冷漠?因為心一軟,受傷上當的反而是自己,於是寧願全然拒絕
相信也不想自己受傷害。

甚至只能消極的想著「在能接受的範圍內被騙就算了,就相信自
己的善心真的用在對的地方」,比如十塊二十塊之類,有時真不
知是自己窩囊還是這社會迫使,連做善事都只能尋找「合法或公
道」的單位,而不是自由心證,甚至會被逼迫,像是不表示善心
就一定是惡人與自私而遭受指責。

不管是發票或是銅板之類,有時候金額不是大問題,重點在於那
是否出自於內心,更害怕自己的好意成了別人利用的工具,不但
沒有做到善事反而還助長了歪風,因果循環下成了保護自己。

做不做好事?怎麼做好事?有時候還真得睜大眼睛看一看,我們
清楚自己的行為與心態,但現在連做善事也得小心翼翼靠智慧,
這真是一件讓人感覺無力又悲哀的現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