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這部片可以讓人欣賞到台灣恆春的景緻,也看得到
台灣人的耿直熱血,台灣風情濃厚,但就戲裡人物的情感面部分,
我自己則是有另外的感受。

  比如情書與劇情的關聯性,總覺得只是想突顯兩個世代,相同
名字的女孩,相同的中日異國戀情有不同的結局,所以安排了情書
這個物品穿插在劇情裡,但與劇情的密切度似乎有點不足。

  情書的描述是很細膩,也許寄不出的情書總會把許多想法寫入
,日文口白也很有感情,但不知怎的,越看那些文字內容越覺得有
些矯情,像是在用很多優美的文字掩蓋內心的懦弱,沒有勇氣卻又
表現得深情,尤其最後見到當初的友子早準備好行李,只想追隨心
愛的男人離開,而情書男主角卻是躲著不敢面對她,我怎麼看,都
只看見他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尊嚴,並不是友子。

  對照現代的友子與阿嘉,老實說我不清楚他們擦出火花的關鍵
,我反而比較喜歡勞馬描述妻子的片段,雖然老婆離開他,但那份
情感真摰許多。

  我想大概是因為我無法認同阿嘉的個性,感覺上像是鬱鬱不得
志的青年,說好聽是放下所有一切返回故鄉,但我卻覺得他像是逃
避所以回家,於是對誰都懷抱著怒氣,氣台北、氣那個在母親身旁
似乎想接替父親角色的人,他想做自己,但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所以勉為其難的接受別人的要求,隨性而為但不負責任。

  友子某部分也類似,覺得自己離鄉背井到台灣來,老闆說話不
算話,壓榨她、不尊重她,大家都欺負她,所以總憤憤地看待一切
事情,覺得自己很委屈可憐,到最後是因為有了另一個工作機會所
以她才做了選擇,她和阿嘉是有共同點的,都覺得自己有身不由己
的痛苦,但好像沒有帶起兩人互有同感的點,我只感覺到酒後的脆
弱寂寞所以相依偎,愛來得莫名迅速。

  比起主角,我反而更喜歡茂伯無論如何都想上台的堅持,更喜
歡馬拉桑的努力,也喜歡那一對警察父子的感情,樂團裡的其他成
員都感覺很想站上舞台圓夢,但對阿嘉,站上舞台對他而言的意義
是什麼呢?另外,雖然我不喜歡說話大聲的代表用關係壓迫人,就
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他也的確演得真實,配角的個性有各種台
灣人的樣貌,講話直率、不拘小節、很有個人主張,我想,這大概
是我看這部電影覺得還算有趣的地方了。

  每個人觀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心得,有的人會被感動,有的
人不會,這些純粹只是我的個人想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