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延續前一篇的「家庭模板」,如果觀察到伴侶與父母關係緊密,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可以預期對方應該也會對自己建立的家庭投注用心,但如果發現伴侶與父母是「太過」緊密的關係,是明顯的「媽寶男」或「公主病」,那,套用鄉民們的一句話,「塊陶啊!」

  稍微岔題,身為女性,真覺得「媽寶男」或「公主病」都使用女性角色來形容偏差,充滿貶意,實在看了不舒坦。因為實際狀況並非只有媽媽會溺愛,爸爸也會,也不是只有女兒會被寵成無行為能力的大人,兒子也會,但這種形容已成通俗用法,我還創不出精準的新詞彙,只好延用(那解釋那麼多幹嘛)。

  不管是「媽寶男」或「公主病」,泛指「凡事只聽從父母意見,皆仰賴父母照顧,常把父母掛嘴邊,欠缺獨立思考的大人」,他們唯一的優點,真的就只有孝順而已。千萬不要自以為婚後他們就會不一樣,或是期望結婚後他們會開始懂得照顧別人,這實在是太高估婚姻帶有神奇魔力的無謂幻想,「婚姻」對他們而言,是多找一個人來照顧自己,和多一個人可以讓父母指揮。

  除非,他們切斷心理臍帶,自發性的願意「長大」,那或許可以考慮結婚,只是要清楚對方父母日後很有可能強行介入,又或者,先洗腦他們改聽自己的話,並且願意接受婚後自己當現成爸媽照顧伴侶一輩子,擁有這種大愛精神的話,那也可以考慮結婚。

  不然,我真的誠心建議,不要昏了頭想著去改變他們關係緊密的美好家庭,那只會被當成破壞家庭而且又很多餘的壞人,別把拯救媽寶男或公主病當成人生使命,人生使命沒有這麼廉價啊!

  因為直昇機父母與軟爛子女的供需關係完美結合,心理臍帶連繫緊密,雙方都很難有自覺應該要剪斷臍帶各自呼吸。父母以愛為名,可能無意識到其實他們所謂的「愛」,不過是為了滿足自身「被需要」或「控制」的成就感,所以養小孩成人之後,再接著養小孩的家庭,繼續延伸臍帶到下一代,以此方式證明自己的價值或生存意義,而被照顧的小孩,從小到大就被催眠「聽父母的話」,理所當然的接收父母的給予,日子得以過得愜意,所有的事都已經有人處理好,何必動腦筋?自然也沒有學會「為自己負責」,「獨立自主」這個概念從頭到尾都沒有寫在他們的家庭模板裡。

  所以會看到有些人在婚姻版面詢問,「我的公婆/岳父母不同意怎麼辦」的相關問題,也許小至過節要不要回家吃飯、小孩要上什麼幼稚園,大至買房子、換工作這類的事,我最感到訝異的是,他們上網問網友,往往是希望網友協助提供「讓父母同意」的說法,而不是詢問自己該如何衡量得失做決定。

  在他們的認知裡,「要聽爸媽的話」、「父母決定/同意的事才是對的」,這樣的價值觀已刻在基因裡,所以和爸媽意見不同的時候,即使有動過別的念頭,也因為家庭模板的牽制,放棄做決定(但我真的很難想像誰沒有陽奉陰違過,比如背著父母偷偷談戀愛之類,這種「自己做決定」的感覺不是挺好的嗎)。我無法評斷這樣的狀況是幸福或不幸福,因為他們也許自認過著很輕鬆的人生,我只會說,我個人不會選擇這樣的人當伴侶,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父母,甚至是別人的父母所掌控。

  這麼說,不是指成人或成家之後就與父母切割,不理會父母的意見,因為與父母關係親密,和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兩件事並不相衝突。

  一般家庭的子女,在出外求學或剛進社會時,還沒有太多生活經歷,面對人情世故時總會疑惑不安,會詢問人生前輩父母的意見和想法,可最終會發現,做決定後,還是只有自己面對承擔選擇的後果,這過程就是「長大」,等到爸媽看到子女能夠照顧自己,甚至開始懂得回饋照顧,他們才會漸漸安心放下,這時心理臍帶才會脫落,才會將子女視為「成人」,雖然他們做不到完全不擔心,但也會明白父母不必、無法,也不應該承擔子女的人生。

  把人生的「所有權」交給父母,當他們老去或突然離開,誰又有可能像父母一樣萬般包容呵護疼愛一生?

  若另一半和原生家庭連有剪不斷的心理臍帶,想著總有一天會剪斷逼伴侶面對現實人生,或是想把心理臍帶轉接到自己身上,費盡心思想要改變別人,都只是浪費青春,善待自己,過好自己人生的方式,我的結論還是「直接放生」,另選能夠一同承擔人生的伴侶。

  引用我認為將「伴侶關係」描述得很美好的一段話做為結尾:

  「當然,就連最健康的關係也包含依賴的元素。然而,這樣的依賴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成年人,選擇建立彼此依賴的關係,同時又很清楚自己可以照顧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依賴就變成一種禮物:我相信你會照顧我,但不會損害我獨立自主的權利;我自由地選擇我們互相依賴的關係,不是因為我害怕獨處或不能沒有你。」(出於《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p.151)

  祝福我們,以及我們選擇的伴侶,都是心理臍帶已經脫落的「成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