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笑閱讀:《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2—快樂的第一個誤區:貶低

想像有個精靈出現在你面對並答應幫你實現三個願望,你會許下什麼樣的心願?拉伊博士對許多人也對讀者們如此提問。

他收集到的願望,多半與金錢、成功、名聲、權利及人際關係等有關,有的人很聰明還會許願要更多願望。而從這些答案中他發現一個弔詭的現象,明明「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目標之一,但卻很少有人直接許願要快樂,反而是期望能獲得那些被認為能帶來快樂的外在因素。

他後續也用了數種不同的情境模擬做調查並瞭解到,即使我們說著快樂很重要,當我們忙於生活,在面臨情境壓力時(如經濟壓力、求職壓力)時,我們往往會先選擇犧牲快樂,認為得先得到或達到某個目標後再有資格談快樂,看似「成功」要比「快樂」來得有價值許多。

◎遠離快樂的錯誤-1:貶低快樂的價值

為何我們會貶低快樂的價值呢?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快樂」太過抽象,不像許願要金錢、名氣、外貌比較具體且可預期結果,快樂難以有具體的概念。
2.對快樂懷有一些負面的看法,如快樂會讓人變懶惰不求上進、變自私,而且覺得快樂短暫易逝。
3.根本沒想到自己之所以追求財富、名氣等,其實是為了人生中最想要的——更快樂更滿足的生活。

這些認知都是成長過程中從家庭又或從社會環境中潛移默化習得的價值觀,所以我們也要有自覺自己當下是否正在貶低快樂的價值。比如有機會獲得贈品時,一個價格高點但你覺得可有可無,另一個價格稍低但你比較心動,你會選哪一個?如果是傾向選較高價格的,那就代表更在意「賺到/划算」因此貶低了能帶來「快樂」的物品。

我們可能很常做出這種不自覺捨棄快樂的選擇,那麼,能如何調整呢?

◎迎向快樂的習慣-1:優先考量快樂,但不追求快樂

優先考量會讓自己快樂的決定,但重要的是不要去追求快樂,意指不去檢討快樂的程度。

比如選擇花時間外出陪另一半約會吃飯,而不是自己待在家看電視,是因為我們知道與另一半相處應該會更開心,這是優先考量快樂。但若在用餐期間,你開始比較當下的感受似乎不如你預期的快樂,以為會有10分的快樂可結果只有8分,那你很可能會為了那2分的落差而感到不快樂!或甚至因為結果不如你的理想狀況於是失望,這反而折損了快樂。

知道自己做這件事會開心就好,但不必去衡量有多開心,不要為自己的快樂事件打分數。

◎迎向快樂的練習-1:定義快樂,並且納入快樂

步驟1:定義什麼是快樂?對自己來說「快樂」意味著什麼,讓快樂變成相對具體的概念。

每個人會感到快樂的事情都不一樣,所以難以一概論定,試著「回憶最近令人感到快樂的事情」,找到和快樂連結在一起的事件及情緒,就會比較容易定義屬於自己的快樂。

以我而言,我從過往數年的微笑紀錄內容中,搜尋重覆出現的字眼並發現:與重要的人相處、寵物、美食及旅行等,一思及這些就讓我感覺愉快,這是將快樂具象為外在人事物的例子。

也可以試著將快樂與內在感受連結在一起。拉伊博士推薦可以將「和諧」及「富足感」視為快樂的定義,這就與外在情況無關,而與內在情況更為相關。

和諧是沒有感受到或想到你不想感受到或想到的事(例如活在當下的怡然自得,書上舉例透過慢跑或正念練習會產生這種感受),而富足源自於相信你擁有你在生活中想要擁有的一切,不僅足夠,甚至更多。兩者都有助於我們更能接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讓我們能樂觀看待一切,並相信不管人生中發生什麼都能應付。

不管是將「快樂」定義與外在人事物連接,又或與內在感受相連,只要是想到它們能夠開心就好。

步驟2:當我們弄清楚能引出快樂的人事物或感受之後,將能使你快樂的人事物納入生活安排裡。

知道自己的喜悅從何而來,想讓自己更快樂,就是讓它們多出現在自己的生活裡。

以我自己為例,那些為我帶來快樂的關鍵字,總讓自己微笑的人事物,其實也代表著人生裡的優先事項,意識到它們的存在,都讓我更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麼。

我會把握機會與專心地和朋友相聚,我會記得欣賞自己品嚐到的食物,我會放開心胸體會不同國度的人文風情,因為我知道這麼做會讓我愉快。

透過確認使我們快樂的事物有哪些,會更加清楚若想要為生活添加快樂,可以做出何種判斷及選擇。

相關文章:找到專屬自己的「微笑關鍵字」

心得總結:快樂不只是口頭上說得重要,更需要實踐。做出會收獲快樂的抉擇,明白自己的快樂從何而來,並將它們排進行程裡,為自己創造更多開心的時刻。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