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bs.jpg
我喜歡他們堅定舉起手說「2個人一起決定的!」婚姻並非只是締結契約(登記)而已,更重要的後續經營(相處),只有喜歡真的不夠,要兩個人都願意努力,才會變成彼此「命中註定」的伴侶。

  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突然想到這種(偽)論文標題,但看到平匡和實栗召開會議,認真表達想法溝通的態度,我也想效仿一下,用正經的題目傳達我想好好說明的心情(推眼鏡),然後,以下會提及結局劇情,還沒觀看的人請自行閃避喔!

收入多寡=談判籌碼

  在第11集結局中,平匡和栗實針對家庭主婦的勞動報酬內容展開對話,兩人將「家庭」比喻為「公司」,這樣的比喻其實也讓人更容易理解家庭結構運作模式。在「303公司」中,運營費用全由平匡支應,她則是以包辦所有家務勞動賺取薪資(生活費),實栗提及主婦的勞動報酬應該是最低工資(生活費)+雇主的評價(愛),但愛無法量化以數據明確呈現,變動因素全憑雇主(丈夫)心情,讓人不安,對她而言,這段夫妻關係原是「雇傭關係」,所以她始終以「雇員」的角色看待自己的主婦身份,但一涉入情感,兩人之間就不再「單純」。

  平匡則提出,丈夫是雇主,妻子是雇員,這本身的設定就有錯誤,他認為主婦是支援家庭的重要職業,對於生活運轉順利有很重要的影響,丈夫和妻子應該是「共同經營責任人」,這樣子的定位將原本實栗認為夫妻之間的「上下關係」改變成為「平行關係」,而既然家庭企業是平行關係共同經營,那家務事就是夫妻要「一起」完成的工作,不再只是由主婦一人包辦,可這當中的分配依據也與雙方「收入所得」比例有關,收入多寡成了談判籌碼。

家庭貢獻度的衡量標準

  上述兩段劇情其實頗貼近現實,「錢」依然優先做為家庭貢獻度的衡量標準,戲裡家中的經濟來源只有平匡一人的收入,實栗可以接受家務全包的狀態,但當平匡被裁員收入下降,她也開始作副業分擔部分家用時,包辦所有家務便不再是可接受的狀況,這表示未有實際收入的家庭主婦所付出的心力只能算是「責任」,而不是「貢獻」,這也傳達出,男人在家庭當中建立地位的方式來自於賺錢,有多少錢就有多少地位。

  因此當平匡與實栗談起分擔家務的心得,提及某件事是對方的「責任」,如果對方沒能做好分擔的工作,自己就會產生負面情緒,另一方面,即使對方做好了工作,自己也會覺得既然是份內負責的工作,做了也是理所當然的,不會心懷感激。

  這段透露出以往主婦辛苦做家務時卻總被無視的原因,因為家務事被認為是她「本來就應該要做好的事」,即使是有領薪的主婦,也因為薪水是丈夫給的,家事不過就是「責任」,就是展現「自身存在價值」的方式,同樣的,這也表示賺錢是男人的「責任」,所以未達標準時,男人在家中的地位就會倍受挑戰,成為「主要經濟來源」才擁有家庭事務決定的主導權(相較之下,雙薪家庭之間的「角力」其實更為微妙,在此先略過不談)。

管錢=擁有家庭主導權

  不過與其說賺錢多寡與家庭地位高低成正比,從自身觀察經驗來看,我覺得掌控家用動支權的人,才是握有家庭主導權的人,掌握經濟優勢的人才擁有話語權。我所謂的「經濟優勢」並非單指收入高,而是指「金錢控制權」,家中管錢的人,並不見得是賺錢多的那一個人。

  很多時候也是家庭主婦(被)要求管錢,一方努力賺錢,一方用心管錢,各自做好份內該做的事讓家庭順利運轉,這樣的模式其實也算是一種「相互制衡」,當錢與自由和安全感綁在一塊,賺錢的人釋出兵權(錢),讓「地位」上相較弱勢(但不等於性格也弱勢)的人掌權以達到平衡,當然每個家庭的狀況各有不同,但不妨看看身旁所見的情況,是否掌控經濟優勢的人在家中大多說話都比較有份量?

  當然戲劇也自然有美化的部分,平匡和實栗都是會自省且把理性擺在前頭就事論事的人,也所以溝通的過程算是相當平和,內容也較有條理與清晰,實際生活中,任何關係談及金錢,都有可能擦槍走火成為爭執議題。

  這齣戲以結婚契約的方式將「家庭主婦」的工作專業化與生產力數據化,讓家庭主婦的身份從無給職的勞務人力晉升為有給職的家事達人,肯定了家庭主婦的重要性,現在的社會風氣雖然已經不會完全再將主婦視為「免費人力」,但,即使一個月家務專業工作的生產力可等同於支領臺幣近6萬元(日幣19萬4千元)的薪水,主婦的「自我價值感」又或「家庭地位」是否也跟著因此提高?位於第一線的家庭主婦實際感受如何,關鍵仍然存乎另一半與其他家庭成員的態度。

  家裡的小事,都是重要的事。飯不會自動煮好,衣服不會自動折好,垃圾不會自動消失,在享受舒服便利的生活時,也記得感謝帶來一切方便的人,正因為方便不著痕跡,才更顯露出當中蘊涵的愛與用心。

還有第2篇:從《月薪嬌妻》看婚姻關係變遷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