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表達出的關切雖然深思細想也明白他的好意,可是聽來
就是讓人覺得難受不愉快,因為字句當中夾雜了一些尖銳,甚至隱
隱透露出「不聽我的勸就沒有好下場」,讓人一聽就產生抗拒,或
是反而引起爭執。

  關心往往是出自於「為對方好」的心態,但好或不好也視對方
的個人意願是否接受,有些人會以「過來人」的姿態提供想法、建
議,但未必會去了解和傾聽對方的想法感受,大多都在高談自己的
過往經驗,與叫對方一定要聽信自己的說法,否則之後會如何如何
,而那些「如何」大多不是什麼好結果。

  即使知道是好意提醒不要重蹈覆轍,但那話聽來似乎不太像是
提醒,反而多了點賣弄、脅迫、或是等著看好戲般的嘲弄,怎麼也
無法將這種高壓迫的關懷聽進心裡,又或是在遇見不好的事情時,
說著「早跟你說過了吧」、「誰叫你不聽我的」這類我認為是落井
下石,無助益解決事情的話。

  會說出這類刺耳關懷的人,大多在某些事情上(比如愛情觀、
比如人際處理)覺得自己的想法很有見地,所以會以「教導」姿態
指示他人該怎麼做,出發點當然是好意,希望對方可以少吃點苦頭
,少捱點傷害,但表達的過程中放入了太多「自我」,未讓對方自
行思考與做決定,有時對方只接受到話語裡傳達的強迫,與說著未
來沒有好事的詛咒,即使對方心裡也明白那是可預見的前景,但若
他仍想努力扭轉,那種告知慘況的說法像是「唱衰」,勢必無法讓
人平心接收。

  觀念想法或一件事的對與錯,唯有自己親身體驗過才能夠確認
,有時旁人苦口婆心也未必有用,關心可以著重於提醒注意哪部分
可能會有的缺失,但不必用難聽的話語去告知或嚇唬些什麼,身為
朋友、家人,我的確覺得盡到提醒已經很足夠,其他的都該自行思
考並承擔,說太多不一定好,讓關心是陪伴、給予溫暖,而不是變
成潑冷水的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