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表達出的關切雖然深思細想也明白他的好意,可是聽來
就是讓人覺得難受不愉快,因為字句當中夾雜了一些尖銳,甚至隱
隱透露出「不聽我的勸就沒有好下場」,讓人一聽就產生抗拒,或
是反而引起爭執。
關心往往是出自於「為對方好」的心態,但好或不好也視對方
的個人意願是否接受,有些人會以「過來人」的姿態提供想法、建
議,但未必會去了解和傾聽對方的想法感受,大多都在高談自己的
過往經驗,與叫對方一定要聽信自己的說法,否則之後會如何如何
,而那些「如何」大多不是什麼好結果。
即使知道是好意提醒不要重蹈覆轍,但那話聽來似乎不太像是
提醒,反而多了點賣弄、脅迫、或是等著看好戲般的嘲弄,怎麼也
無法將這種高壓迫的關懷聽進心裡,又或是在遇見不好的事情時,
說著「早跟你說過了吧」、「誰叫你不聽我的」這類我認為是落井
下石,無助益解決事情的話。
會說出這類刺耳關懷的人,大多在某些事情上(比如愛情觀、
比如人際處理)覺得自己的想法很有見地,所以會以「教導」姿態
指示他人該怎麼做,出發點當然是好意,希望對方可以少吃點苦頭
,少捱點傷害,但表達的過程中放入了太多「自我」,未讓對方自
行思考與做決定,有時對方只接受到話語裡傳達的強迫,與說著未
來沒有好事的詛咒,即使對方心裡也明白那是可預見的前景,但若
他仍想努力扭轉,那種告知慘況的說法像是「唱衰」,勢必無法讓
人平心接收。
觀念想法或一件事的對與錯,唯有自己親身體驗過才能夠確認
,有時旁人苦口婆心也未必有用,關心可以著重於提醒注意哪部分
可能會有的缺失,但不必用難聽的話語去告知或嚇唬些什麼,身為
朋友、家人,我的確覺得盡到提醒已經很足夠,其他的都該自行思
考並承擔,說太多不一定好,讓關心是陪伴、給予溫暖,而不是變
成潑冷水的傷害。
- May 15 Tue 2007 12:17
刺耳的關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