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讀完「垃圾車法則」之後,對於經常滿載負能量的人,我學到將他們想像成是裝滿心靈垃圾的垃圾車,當他們向我駛來,準備倒垃圾時,我能做的,是能閃則閃,讓垃圾車經過,不要讓它停留,因為我不想收垃圾,當然,我也期許自己不當垃圾車。
這種「具像化」的方式有助於覺察自己當下面臨的狀態,與決定自己能如何反應處理。
這種想像也幫我辨識出自己正在面對的人是什麼類型,後來我發現,我不喜歡「垃圾車」之外,還有一種車我也不喜歡,叫做「宣傳車」。
宣傳車的特色:
1.自帶光環,不管什麼話題都要把焦點轉回自己身上。
2.強力放送,逢人就開始講自己最近的厲害行徑。
3.自我誇讚,總說自己見多識多資源多內幕多。
4.完全無感,絲毫不覺過度自我炫耀引人反感。
一開始遇到這類人,其實倍感疲累,因為他們無感於自己正在當宣傳車,我們不想傷人或潑人冷水,所以保持禮貌回應,但,假笑很累,敷衍回應更累,也討厭自己的虛偽。
後來我決定轉念,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的想法及行為。
我決定,遇到宣傳車的時候,要不就比照遇到垃圾車的做法,能避則避,若真的礙於情面避不掉,我會當做自己正在日行一善(就能換種說法美化虛偽讓自己心情好點啊不然咧)。
我會想,宣傳車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讓人家聽到他們的聲音,然後幫他們按讚拍手說聲好棒棒啊!那,讓他們講完,心滿意足達到目的就會離開了,雖然會浪費時間,但似乎也算幫他們填補心靈空虛。
因為這類人只能藉由他人認同來肯定自我價值,所以會努力地想辦法證明自己很棒、很好,贏取別人的關注,要從別人嘴裡聽到稱讚,他們才敢相信自己真的夠好了,其實是很累的人生。
當我用這種心態面對宣傳車時,看著宣傳車們大肆放送,奮力展演的模樣,我反而能用欣賞的態度,觀賞他們的表演,不影響自己的情緒,這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不過這種附和他們宣傳的行為會給予正向回饋,後遺症就是宣傳車有可能老開來面前,另一種應對方式就是在對方賣力表現的時候,自己保持平靜,讓對方看到自己的反應很平淡無趣,當宣傳車發現再怎麼強力打光自我宣傳,都不會得到讚美的時候,他也自討無趣,試過幾回都無法獲得掌聲的地方,他就會自動繞路迴避了,這也許更能夠一勞永逸。
不管是善意回應,又或是不予回應,只要記得,宣傳車只是大聲了點而已,開走了就會安靜了,不必放感情讓他們開進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