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情提要:
讓溝通不會有斷層(一):非暴力與正念溝通
讓溝通不會有斷層(二):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提及,溝通的目的是希望「雙方都能滿足各自的需求」,也認為我們都有能力看得出別人心裡的需要,但未接觸非暴力溝通的內容之前,我發現每個人對於「溝通」這回事,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或是對溝通抱著錯誤的預期心態,這也是容易產生斷層的原因。

  比如一般認為,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要「找出雙方共識,統整共同意見」,但是要讓兩個意見想法不同的人能夠統合出彼此都能認同的做法,這過程就像是在談判桌上角力,你要先讓一些我才願意退一點,而所謂的共識,通常衡量的是以自己犧牲最少的結果為主,但不見得是雙方最想要的結果,因為最後勢必會有一方犧牲比較多,而且大多會認為地位較高權力較多的人,需求較常得到滿足。

  但「非暴力溝通」的概念則認為,人際關係不是零和遊戲(一方得益等於另一方損失,得失總和永遠等於零),兩人想法不同並不等於一定得論對錯輸贏,而是我們都可以學著滿足自己與對方的需要,也是為了建立誠實與同理的關係,如果我們對溝通目的的看法能有所轉變,那面對面溝通時,抱持著「彼此的需要都值得被滿足」的心態,雙方的攻防心態便能降低一些,心也能為了相互理解而更敞開一些。

  比如有的人一談到「溝通」二字就避之危恐不及,對他們而言,溝通等於衝突等於危險,想像中溝通必然會引起一場腥風血雨,雙方的關係在猛烈的破壞過後消失殆盡,讓人失去一切,為了以防萬一,要不直接放棄,要不選擇迴避,又或是用隱晦的方式冷回應,這樣的做法不見得是全為了「和諧」,也可能是對自己的處理能力沒有信心所致,而那些自己放棄或迴避的事件處理方式,其實自己心裡未必真的認同,日久會對沒能好好說出想法的自己更灰心,也會累積委屈。

  但「正念溝通」則是讓我們學著在自我覺察的狀態下,以好奇、關愛的態度與他人展開對話,並使用語言及非暴力溝通的技巧,幫助我們改變表達和聆聽的方式,面對衝突時能夠化解糾紛、遭受委屈時可以及時排解,以及明白若我們提出的想法或請求被對方拒絕,代表的只是我們的意見不符合對方的需求,並非是針對性的指責或批評,當我們不再不假思索做出慣性反應,而是有意識的回應,便能做更有效的溝通。

  我們怎麼看待「溝通」這件事很重要,如果覺得溝通就只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談話的內容都必須要切中要點,對話中表達讚賞、感激,又或是展露感性、脆弱,都是多餘的廢話,我認為這種想法會讓溝通變得沒有彈性,更無法增進彼此連結。不妨把「溝通」視為「對話」的正式說法即可,因為溝通是經由互相拋接想法及感受的對話串連起來的過程,我們可以設定對話的範圍(針對哪件事討論),但不應設限對方如何表達,許多事並不是避談內心感覺就能解決,有時候,甚至回應感受才是重點。

  我們表達讚賞與感激,或展露脆弱與感性,為的是讓雙方更理解彼此,也有助於正向互動。「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可以也學著說出值得感謝的具體行動,以及我們哪些需求已經得到滿足,對方也能從中獲得回饋,舉例來說,「當我聽到你十分鐘就晾完衣服,我真佩服你這麼迅速的執行力,也感謝你共同分攤家務」(使用正向表達),一般聽到自己的行為被稱讚,會比較願意重覆相同的行為,不過也要留意,雖然對話中的指責與批評越少,別人也越容易聽我們說話,但若這當中帶有操控或企圖改變的意圖,對方聽了必然會有感受,所以真誠表達還是最重要的。

  光是「溝通」一詞,就會讓人有各種相異的見解及想法,引發的情緒感受也不一樣,或許我們可以先從理解彼此對「溝通」的看法開始,輕鬆聊,慢慢聊,才能夠聊得深入。

 

相關文章:關於「溝通」的錯誤預期良好溝通四要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